异步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异步教学法是一种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的现代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有助于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其历史学习的有效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异步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是提升历史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本文就异步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异步教学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异步教学法指的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各种学习条件以探究的方式自主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以下环节构成:提出问题—提出学习方法—学生学习—了解学习情况—研讨学习—强化学习。以最好的教育培养最优秀的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是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关键。历史是培养学生对国家情感的重要课程。随着教育事业发展,教学方式也要与时俱进,要更加科学、系统。异步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融入,给历史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提高了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了初中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在异步教学法中,教师可以客观地观察到学生学习过程,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达到理想的目标。本文论述异步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一、异步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操作步骤
第一,提出問题。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提出见解,逐步培养自主思考能力,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写好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分层设计问题,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问题要有启发性,应具有开拓思路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在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九课《秦统一中国》巩固统一措施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1.秦朝为加强封建统治,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秦朝为巩固统一,在经济、文化和思想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秦朝为维护统一,在北方和南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以上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分别有什么重要意义?
前三个问题属于基础性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借助课本文字材料、图片材料能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第四个问题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得到深化。这样既帮助学生构建了基础知识体系,又锻炼了学生分层解析、整合历史知识的能力。
第二,提示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技能的形成离不开有效的指导。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不仅要引导学生研读课本,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予提示,更要提供学习方法,在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课《三大改造》中,教师提出问题后,简要地进行学习方法的示范,如:按照时间顺序理清三大改造的内容;按照各行业的特点,对改造内容进行梳理;根据时代特点理解各行业的改造方式,以及各种改造方式的使用背景等,根据这些知识点的并列关系,让学生以列图表“画历史”的方法把这些知识点串连成线,从而使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了解到理解,从理解到感悟,把课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同时要注意对不同群体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问题要由易到难,给出方法,做到均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第三,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点,在教师提出问题、指示解题方法后进行,且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自主学习分为四部分。(1)学生要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教材的阅读,在阅读中要做到精读与略读相结合,一定要注意阅读与思考并驾齐驱,做到“眼到”“心到”,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思考的过程中,对书本上的重点、难点要进行自主标记,以便辅助记忆,对于阅读中遇到的不能理解及认识不到位的知识点要做标记,作为听课的重点内容。(2)通读后列出简明提纲。历史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历史知识的把握,需要准确且系统。通过列提纲可以再现整个历史阶段的发展进程,学生也可以对整节课的教学重点有清楚的认识。通常可采用两种提纲形式:一种是知识网络形的学习提纲,根据教材内容的贯通性,将教材各章节知识点进行分类,在每一类中详细列出知识点;一种是问答形式的学习提纲,把教材各章节知识点,通过问答的方式罗列出来,学生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把握问题的本质,对历史概念也能形成连续的认识。(3)解决老师创设的问题,在同学们的讨论中得到答案,自悟自得、自我启迪、互学互补,回答问题一忌照抄材料,二忌生搬课本,三忌不假思索,要紧扣问题,对已学知识进行发散性思维。组织问题答考,内容要严谨,条理清晰,合乎逻辑,要用简明扼要的历史语言,不断提高分析、归纳、总结、概括、提炼、比较、创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乐于探究、主动挖掘更深层次的知识,勤于动手查询资料,或者询问老师。
第四,教师了解学习情况。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要观察学生,将偏离学习内容的学生拉回正轨,并对解题方法进行示范。在给予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时,要注意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指导方法的有效性。教师在台下巡视时,若学生提出的问题较简单,教师则可小声给予解答;若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且是难点,已有大多数学生提出,教师则应集体指导,并给予适当启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增强对知识点的掌握。
第五,探讨学习。自主学习结束后,教师通过提问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后期,积累问题是必然的。对于积累的问题,学生不能通过综合分析解答,教师应提供帮助,解答学生的疑问,并通过互动的形式相互学习,加深印象。
第六,强化学习。在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对课堂知识归纳总结,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根据不同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解答,可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开拓学生思维,让他的主动思考问题,巩固知识,这样学生会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对依然存在疑问的学生,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学习探讨,充分提高课外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重难点要给出系统的详细的知识框架,一些重要的问题要给出明确的概念,以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 二、异步教学法的三种指导方式
第一,个别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及历史学科的独有特点,对学生进行单独指导。由于学习环境不同,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及性格有所差异,学生所能理解及汲取的知识有所不同,同样的知识,有的同学理解得比较好,有的同学理解比较困难,基于这一现象,教师应该进行个别指导。如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八课《百家争鸣》,涉及丰富的国学知识,对与七年级学生来讲,完全理解是比较困难的,对孔子的思想他们有一定的理解,但对墨子、孟子等思想,则了解不多,比较陌生。因此教师要进行梳理,将各学派的创始人及其思想的主要内容列出表格,变成系统化的知识。
通过这个知识框架可有效帮助大部分学生记忆诸子百家的概况,利于整体把握,培养学生历史整合及分析能力,若课外阅读积淀丰富的学生想继续深入探究,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详细讲解。
第二,分类指导。随着学习的深入,尤其在初中,学生两极分化开始,学习程度有了较大的区别,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的学生,已经有了足够的固定的系统性知识基础,而基础知识掌握欠缺的学生,知识体系则存在大小不同的漏洞,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有必要进行分类指导,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学生可以进行深层次的学习。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则应夯实基础,查缺补漏。
第三,集体指导。集体指导多用于文化历史大背景的介绍,为全班学生普及相关的知识常识与背景,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十八课《三国鼎立》这一课中涉及臺湾问题,教师必然会阐述这样的观点:“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一定会实现。”这样教学就有点儿空洞,没有说服力。如果先概述历史背景,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是历史的进步,为后来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然后纵观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得出分裂是暂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今天的海峡两岸的分离只是暂时的,在不久的将来祖国一定能够实现统一。以史料激活课堂,学生的理解就会深刻。
总之,异步教学法能充分显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对学生对学习的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实用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沈仁忠.高中历史异步教学法实践研究[J].新课程(下),2017,(2).
[2]吕清方.异步实施 分层教学——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实施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7,(51).
[3]刘艳锋.高中历史“异步”教学法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7,(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92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