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泰勒原理视角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时代的发展和人的变化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原因,依据《泰勒原理》分别从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论述进行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以及学生和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更好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来适应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课程改革;泰勒原理;核心素养
   我国正在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被置于这一改革的基础地位。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本次课程改革(课程标准修订)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了研制和凝练,并十分注重核心素养在各个学科课程标准的落实。2018年1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4门学科的课程标准。这是中国基础教育界的一件大事,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进行的八次课程改革,每一次都会带来新的时代变革,故研究清楚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至关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概念界定
   1.课程
   课程一词在西方最早见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著作《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它是从拉丁语“Currere”派生而来,原意为“跑道”。由此课程就是为不同学生设计的不同轨道,从而引出了一种传统的课程体系;而“Currere”的动词形式是指“奔跑”,这样理解课程的着眼点就会放在个体认识的独特性和经验的自我建构上,就会得出一种完全不同的课程理论和实践。所以现在教育界普遍认为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课程是对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诸多方面实施过程的总和。
   2.泰勒原理
   1949年,泰勒正式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总结了他在“八年研究”中的成果。在该书中泰勒将课程编制的主要步骤列为四个问题:
   (1)学校要达到何种教育目标?
   (2)学校要提供怎样的教育经验来达到目标?
   (3)如何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如何确定教育目标得以实现?
   概括地说,课程应该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基本方面。这就是对现代课程领域产生广泛影响的“泰勒原理”。“泰勒原理”被公认为课程开发原理最完美、最简洁、最清楚的阐述,到达了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也因此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二、课程改革的原因
   1.时代的发展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自人类社会开始就一直伴随我们至今,而不同的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也不同。原始社会的教育多与谋生方式有关,最早记载原始氏族生活的书中有“燧人氏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宓羲之世,天下多兽,故教以猎”,当时主要培养人基本的生存技能。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开始出现国家意识,以春秋战国时期为例当时盛行“学而优则仕”,读书学习是为了做官,故多注重经史子集等人文学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当时读书人最高的人生追求。一直到工业革命时期,机器代替了传统的手工业,社会不再需要大量简单的体力劳动者,而更多需求制造机器的脑力劳动者,此时物理、数学等自然科学课程开始蓬勃发展。当今社會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以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和基因工程引领的全新技术革命要求我们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只有掌握核心科技才能以更昂扬的姿态立于世界,所以我们的课程必然要跟着时代的发展进行改革。
   2.人发生了变化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类的进化,现代人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与前人相比都有着飞跃性的进步。现在一名普通高中生所掌握的知识比起200年前最伟大的科学家还要多。现在的学生在网络大量普及的当今社会,很早便能了解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样有利也有弊。好处是学生接受理解能力会增强,而弊端是某些不良信息可能会对学生正常价值观的塑造带来不利影响。所以我们如果仍旧以原来的知识、方法和评价标准来教育新一代学生,很可能会引起学生反感情绪,妨碍学生发展。为了适应当代学生,我们必须不断进行课程改革。
   三、课程改革具体方面
   1.教学目标
   教育的方方面面都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所以谈教育必须首先明确目标。教育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它需要学习者自己积极主动地努力,要将学生的兴趣作为教育之起点的价值。那些合乎教育期待的兴趣会成为有效教学的出发点,所以我们应该明确孩子的兴趣,并以这些兴趣作为教育关注的焦点。“需要”是指学习者的目前状况与公认常模之间的差异,教育是改变人行为模式的过程,使学生能够达到公认的标准。以前的“双基”教育已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故本次改革在国家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品格。
   2.教学内容
   “学习经验”是指学习者与使他起反应的环境中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师要通过营造环境构建情景来提供教育经验,以激发学生的反应。第一,泰勒原理指出要提供机会去实践学习经验所隐含的行为,它重视直接经验但并不否认间接经验。第二,所有教学内容的学习效果要让学生获得满足感,让学生觉得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是有用的。第三,学习的经验要在学生力所能及可以接受的知识范围之内,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本次课程改革取消了文理分科,每个人都是文理双修,避免了文理分科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全面发展的弊端。教学内容删除了一部分繁难偏重的知识,保留原有知识体系,新加入与前沿科技相关的知识内容。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体育、美术、音乐及综合实践课程,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信息获取能力、识别和鉴赏美的能力,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教学方法
   任何单一的学习经验都不能对学习者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要在学生心中留下作用,我们要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从不同时间不同角度步步为营互相强化。有效的教学方法有以下三个标准:第一是连续性,是指直线式的重复,要确保学生有机会重复地、不断地训练和发展这些技能。第二是顺序性,是指后面所学经验要建立在前一个的基础之上,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不谋而合,要让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第三是整合性,所有的课程经验都有着横向联系,要培养学生将学科知识内化于心,以便运用到日常生活的各种不同情境中。要根据这三个标准制定一套指导方案,以此来达到最有效的教育。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下,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多采用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并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感受自己是处在这个社会中的一员,整合自己现有的科学知识和原理,运用科学的思维模拟探究历程,运用科学来解释问题获得结论,培养了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升了辩证唯物主义思维能力和积极的科学态度。在与人交流中使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获得成功的喜悦,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从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4.教学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进行全面的检验,以考查这些方案是否真的能够指导教师去实现期望的结果。其中隐含了两个方面:第一,评估学生的行为。第二,用两个时间段做评估,看学生的行为模式是否发生了变化。以前都是高考“一考定终身”,现在新课改实行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質评价,不再是完全受高考的引导。因为综合测评也被看作是大学招生时的参考依据。现在评价最关键的是根据信息做出价值判断及改进教学决策,教学评价应该是处于“目标追求活动——评价——调整”的循环往复中,是对教师和学生自身活动的一种反馈。
   四、展望
   本次课程改革其深度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主要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在高中教育定位上不再是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是强调面向大众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优化了课程结构,文理不分科,增加了课程的选择性;加强了语文等传统文化的教育;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把每一节课都看作是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今天的学校就是明天的社会,相信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的课程改革实施,未来社会必将是一番新的风貌。
   参考文献:
   [1]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2]郭华.中国课程改革四十年[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8,17(6).
   [3]曹贝贝,张书海.浅析课程实施的“预设与生成”:从泰勒原理和课程改革谈起[J].课程教育研究,2015(33):24-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04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