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进入新世纪,全球的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全球化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信息化也成为必然趋势。因此,拥有信息素养是每一个人应当具备的基础素质,高中阶段教师应当注重在信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不断满足时代的需要,成为优秀的社会人才。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信息素养;信息道德
信息素养是每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础素养,信息素养也属于一种文化,需要每一个学生不断培养,并且在生活中灵活实践。现在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以及掌握信息能量和必要的信息道德。学生应当懂得如何获取信息,并且对于所获取的信息进行一定的筛选,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公民应当有必要的信息道德品质。要想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就必须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过长期的调研以及总结,本文就针对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養,提出几点策略和建议。
一、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我们都知道信息技术并不是高考必考科目,因此许多学校的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讲述比较粗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疏忽的情况,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要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就必须要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修养。教师应当认识到现代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因此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全球的信息科学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因此信息更替速度也在不断加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注重与时代信息发展相结合,不断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且积极学习一些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以便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运用更加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效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二、增加新鲜材料,刺激学生学习欲望
信息技术在快速发展,因此信息技术的相关前沿内容知识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新鲜材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一些高中生已经学会进行初步的信息处理和筛选,因此具有一些最基本的信息素养,如果教师只是完全按照课本来进行讲述的话,很大程度上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对这种课堂的厌倦程度也会不断增加。要想更加全面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就应当学会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不断在课堂过程中渗入信息技术解决生活难题的相关事例,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比如在讲解保护水资源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课件添加一滴水缓慢滴落的声音,那么在这一场景中学生就会被此所吸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因为信息技术课堂本身比较灵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课件中不断地渗透,加入动画等一些相关灵活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既对课堂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又对教学过程更加感兴趣。
三、注重学生的上机实践,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
信息技术课堂本身是一种能教会学生进行信息搜集,并且进行筛选以及灵活运用当代网络的课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的上机实践过程,学生只有在上机的过程中,才能够真实地体会信息技术的应用广泛性以及实用性。同时在上机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注重对于学生的过程性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对学生讲述新鲜的知识,将最实用、最简便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
四、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
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全面看待信息技术。在当代,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但是由信息技术发展所造成的问题也在不断出现,比如网络病毒,还有黑客攻击等问题不断出现。为了使新一代的学生能够规范自己的信息行为,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就应当不断地渗透德育。比如教师在教学讲解过程中可以举相关的事例,并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真实的看法,对于思想比较先进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肯定。但是对于一些有不好想法的学生,教师应当不断端正他们的思想态度,给予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规范自己的信息获取途径,不断净化网络空间,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做到自觉遵守信息道德规范。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每一个公民身上的一种标签,是评价一个人行为的一种标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在课堂教学进行过程中,注重实践性教学以及良好的情境创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注重让学生进行上机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列举一些信息事件,不断端正学生的态度,提高学生的修养,从而为我国社会事业的发展不断培养更为优秀全面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红.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张玉波.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网络合作学习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3]吴秀杰.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对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05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