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前中职教学依旧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尤其在语文教学中以讲为主、课程形式单一、内容单调、方法陈旧,与工学一体化的教育改革要求南辕北辙,因此对中职语文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是势在必行的。主要研究了行为导向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改革;行为导向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0-0070-02
   中职教学对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但在中职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中职语文教学这类基础学科的教学中,比较常用的还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这与工学一体化中职教学改革要求完全背道而驰,而中职语文教学本身强调知识,缺乏实践的特点也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和学生的发展需求。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中职学校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主,因此语文、数学等基础类学科在中职教学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逐渐沦为了边缘学科。中职学生对语文等文化基础课程也有一定的误解,认为专业的职业技能远比文化基础来得重要,对语文教学没有兴趣。学校不重视,学生没兴趣,也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懒惰、懈怠,对课堂教学得过且过,使用传统守旧的教学方法,没有改进和创新教学模式的意图,加重了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厌恶感,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使中职语文教学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概念及特点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概念
   行动导向教学,它是来自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中最典型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主体强调以学生为主导,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全世界都得到了广泛推广和模仿运用。这种结合了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模式,针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较强的适应性,符合当代中职教育体制的需求。而我国中职教学体系改革也在不断实践行动导向教学,让学生不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学习。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教学活动为导向,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到“计划、实施、决策、检查”的教学活动中,在教学活动中拓展学生的个人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行动导向教学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者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同时,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积极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拓展,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得到了锻炼和培养。行动导向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的专业能力及发展目标,综合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结合社会需求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
   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制定项目的主题,然后根据主题制定适应的项目方案,并将项目方案分发给学生,让其按照项目方案内容进行自由讨论,促使项目方案内容的落实和完成。同时,教师自身应具备较高的综合技能,比如实践操作技能和教学技能等,因为在项目制定和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正确引导学生完成项目,从而将引导作用发挥到极致。另外,由于学生在行动导向教学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以及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相互帮助,促使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加强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时,采用适宜的教学策略,随时观察、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提升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将学生自身潜在的优势充分展現出来,以此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果,为中职学生在以后学习语文知识以及未来发展中奠定良好基础。
   三、行为导向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一)设定教学项目,调动学生参与并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行为导向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项目,在完成的过程中对项目中涉及的基本知识进行掌握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是项目教学的主角,教师主要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关键点需要注意:首先,在设立教学项目时,要立足于教材内容,注重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果偏离了教材内容,则项目教学法就会成为空有形式而没有内容的教学方法。其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保证学生全员参与,通过竞赛、调查报告等多种方式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最后,项目教学法不是依靠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教师在制定项目以及引导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设置需要依靠团队力量才能够完成的项目并且帮助学生做好团队内的职责分配,以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得到锻炼。
   (二)精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案例教学法是能够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案例教学法中,往往根据一个特殊的问题或者情境来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不注重学生的研究结果,而是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案例教学法应当以学生熟悉的或者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的情境和问题来作为切入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太过陌生的场景和问题会让学生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直接就放弃思考。其次,对案例教学法来说,研究结果并不是重点,因此教师应该怀着一颗包容的心来看待学生的研究结果,不能一味地以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对错,这样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没有好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研究过程,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考方式,并且及时对思考方向出现严重偏差的学生进行纠正,同时还要创造机会来加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样能够推动学生的多样化思维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注重思想,不断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自主思考能力才是案例教学法的精髓所在。    (三)设置教学情境,寓教于乐
   情境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综合性最强的一种方法。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出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情境,帮助学生将自己带入情境中,学生通过真听、真看、真感受来对教材内容进行学习,锻炼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注意点:首先,教师要考虑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应用需求,在设置情境时不仅要使学生比较熟悉的场景,而且要使学生能够接触和应用到的场景;其次,在进行情境模拟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情境的合理性,不能天马行空随性所致;同时对情境中的一切要求都要严格对待,不能因为是情境就敷衍了事,这样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好处。此外,要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情境设置好以后需要学生主导和参与,不能还是由教师主讲,否则情境教学就变成了换汤不换药,对提升语文课堂教学并没有好处。
   (四)开展课堂表演活动
   课堂情景剧是以课堂为基础,将课堂作为学生表演的舞台,剧本则以课本内容为主,以学生主动创作作为动力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这种教学方法适合实用性较强的名篇佳作,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进行剧本改编。例如,在对讲解《项链》这篇文章时便可进行剧情改编,并根据学生性格特点进行角色分配,让学生融入具体任务中,感受故事中的人物特点,通过这种课堂表演模式,可让学生对角色有更好的认知,并能够将人物性格、故事情节、主题鉴赏做到更细致入微。这种课堂表演活动可以生动、直观地为学生创设情景,并可对其进行有效的拓宽和延伸。表演者在排演过程中全身心的投入、对剧本结构、人物关系、情节安排等有更为完善的认识。学生在理解、表演、再理解的过程中循环,不仅可熏陶学生的情感,还可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头脑风暴教学,快速爆发学生思维
   头脑风暴教学是指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个能引发学生共鸣的问题或者话题,让学生通过自身思考、想象,对话题进行讨论分析,从而激发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思维活跃起来,不受限制地表达自身最真实的想法,并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头脑风暴适用于课前导入,象征手法分析、结尾升华等环节,如《项链》这一文章的结局,得知弗莱思节夫人的项链是假的后,文章戛然而止,让学生无限遐想,教师可利用此类文章给学生添加结局的空间,让学生可以无限畅想,甚至可以为其结局添砖加瓦。或者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建议书”实用写作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内分工结束后做好相关讨论记录准备;(2)教師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圈,让每个小组从圈内进行延伸写出想到的人、物、事件、歌曲或某一幅画、一则故事等;学生根据最后所写出的内容进行联想,找到感兴趣的或者已知的话题让学生进行相关写作。采用头脑风暴教学时,要在短时间内作出思考,方能爆发出最具有活力的思维内容。
   四、评价模式的变革
   随着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深入,教师已从主讲者成为一个引导者,而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作为一个引导者,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将决定着课堂的走向,因此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进行考核,更要关注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发展,应当使用对暗花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在保证学生能够完成考核任务和学习目标的同时要增加一定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是中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对目前语文教学内容单调、课堂呆板、方式无趣的情况,教师只有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角度出发,通过行为导向教学法对语文教学进行改革,才能使中职语文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吕永贵,高雨吉.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0(22).
   [2]许耘.理解意义把握原则突出实效:关于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0).
   [3]王红梅.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方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68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