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现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进一步促进体育院校學生创新创业有计划、有组织、有方向的发展,从创业的能力、动机、经历、领域、时机五个方面了解组织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现状、发现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存在来自家庭、自身、政府、学校的制约,有效提出从自身强化、学校教学模式改革、政府支持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体育院校学生 创新创业 现状 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8(a)-0235-02
随着高校毕业生增多、就业压力增大,国家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给学生创业创新提供一系列的福利政策。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体育运动对身心的益处,体育产业形式较好,这一系列的状况给体育院校学生的创业创新带来机遇,本文通过对体育院校学生创业创新现状的了解,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同时为如何培育国家所需的创业创新型人才提供理论支持。
1 体育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
1.1 体育院校学生对创业能力的认知情况
总体看,多数学生对创业的认知是积极的、直接的,认为创业是要通过自己的想法去组建一个企业或研究一项科研项目,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同时,在经验的积累上,反映出对学校所学知识的不满足,更愿意通过社会实践去积累创业经验。
1.2 体育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动机
创业创新不等同于经商,多数学生都将两者相混淆,很多学生将创业创新的出发点事赚取更多的钱财,只有很小一部分是为了理想或积累社会经验。进一步调查得知,大学生活的花销给自身和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毕业后很希望从工作上去赚取费用,改善生活质量。可见,体育院校的学生并未真正理解创新创业的内涵。
1.3 体育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经历
在创新创业的学生中,有近1/3的学生有过创业成功的经历,项目多为建立健身会馆、任职教练、开设体育培训班等,这说明在国家对体育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的福利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更多的学生没有付诸行动,只留存想法。
1.4 体育院校学生的创业创新领域
在体育院校学生创业创新的领域中,多数以健身指导、教育机构培训、体育产业相关知识培训、网络经营等进行。从选择情况可以看出,学生的创业还是以本专业为主,很少有学生进行本专业领域之外的学科进行创业。
1.5 体育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时机
多数学生认为创业需要积累工作经验,不能贸然进行创业,而有一部分学生也认为,创业没有时间节点,需要抓住时间。但很少有学生刚毕业就进行创业,反映出当代学生自主意识较差,缺乏创新性。
2 体育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自身
由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技能性较强而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多国内外创业形式没有敏锐的视角,缺少大局意识。很多在创业之初都需要去写计划、谈规划,这对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自身情绪的把控上能力不足,有时不能冷静分析局势,做事易冲动。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体育院校学生主观上创新观念易落后,客观上实践能力相对薄弱。
2.2 学校教育
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现阶段开设的课程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帮助不大,学生的知识面相对狭窄,理论与实践知识脱节严重。考试形式多以背、记动作和理论知识为主,需要思考、运用的较少。另一方面,学校创业实践机制针对体育方面的较少,这方面的能力是需要不断从实践中摸索出来,而体育院校很少为学生提供此类的科研机会,就算有也只是惠及少数学生。可见,学校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待完善。
2.3 家庭因素
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家长的态度呈现着多样性。在地域上南北方存在着差异,北方的父母更希望孩子从事稳定的工作,不希望孩子吃苦受累。而南方的家长比较支持孩子进行创新创业。受家庭状况影响,一部分学生家庭状况较好,其家长也愿意提供资金支持,而生活相对贫困的家庭,虽然能在精神上提供支持与鼓励,但无法在物质上提供帮助,更希望孩子可以通过就业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此外,还有一部分家长选择不干涉,认为孩子已经成年,应该有自主选择权。
2.4 社会因素
体育院校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他们缺乏实践经验,迫切希望创业基地的建立对其提供帮助,而社会上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进一步了解得知,很多创业创新基地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不全面与完善,多数只能提供场地,很难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在资金支持上力度较小,多数学生很难从社会上得到很多资金支持,都是通过家庭获取,这样一些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很难进行创新创业。
3 体育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建议
3.1 注重个人能力培养,弥补自身专业不足
体育专业的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强健的体魄,长期的训练锻炼了自身坚强的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这些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创新创业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因知识储备量相对薄弱,技能学习也相对单一,这对于创新创业来说也是不利的。因此,需要自身不断进行学习与实践弥补自身专业的不足。
3.2 改善教学模式,更加贴合实践生活
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应加强对学生创业知识能力的培养,第一,要在学校提倡师生有创业创新意识,经常组织比赛让更多有思想的同学积极创新创业;第二,开设较为实用的场地、知识培训等,有针对性的提供指导与帮助;第三,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要结合实践,构建合理实用的课程,给学生提供理论支持;第四,提高教师素质,让其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第五,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例如在学校周边建设培训班、在健身房做教练、在教育机构做培训等方式促进其发展。第七,积极创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为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能更有效率的得到资金申请、融资等方面提供帮助。
3.3 完善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
对毕业的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在经济上要提供更多的支持,在成立和运转的过程中给予更多优惠政策,放管结合,扩宽其发展空间,加强对风险的预估和保护,减少税收。切实帮助体育院校的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解决其在发展中的阻碍问题,确保有能力、有思想的学生能及时有效的实施自己的创业创新计划。
4 结语
受自身、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影响影响,体育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境和问题,教学课程模式、自身能力提升以及政府优惠扶持对发展对于实现体育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有着重要作用,学校、自身、政府应清晰认识存在的不足,设置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体育院校创新创业体系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贾少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获得—对浙江义乌创业者创业实践调查的启示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7):74-76.
[2] 杨琴,吕伟,苏其国.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武术教学多元智能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4(11):66-67,71.
[3] 李伟,李艳鹤,周东生,等.协同视角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3):229-231.
[4] 杨爱华,杜丽洁,董成功.我国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以12所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生为样本[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60-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09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