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分层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谢一遷
【摘 要】新课改的教学方向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中,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意见,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得到了教师们的广泛认同。本文将以小学语文作为教学案例,进行分层教学的策略性研究,期望能够深化学生们对知识点的理解,获得教育上的进步。
【关键词】分层模式;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124-01
一、前言
分层模式并不单单是学生们根据成绩要进行分类,而是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缺陷进行教学的设计,以达到查漏补缺、及时弥补知识空白的教学效果。分层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照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真正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分层模式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
小组合作在教育手段上并不是新的方式,但是分层模式能够将小组合作赋予新的内涵,传统的分组是将学习成绩作为参照,将学生进行集体的划分,但是分层模式可以兼顾到学生们的性格和长处短处,帮助学生们从自己身边的同学身上学习到新的感悟[1]。
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课《我不是最弱小的》中,教师可以进行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们进行课文的理解,因为二年级的学生们年龄较弱,难以独立的进行学习,所以,教师需要承担起引导学生关注点的重任。首先,教师可以从简单问题入手,提问“课文中主要讲到了几个人?”,率先观察是否有学生敢于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如果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但是也能够做到积极发言,回答“爸爸、妈妈、哥哥和主人公我”,那么教师需要进行及时的表扬,并针对他所在的小组进行集体表扬,同时鼓励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学习。如果学生的程度较好,那么教师可以适当增加难度,追问“蔷薇花不是人,但是在课文中出现了很多次,起到了什么作用?”,允许学生进行组内的讨论,合力进行问题的回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内向的学生推送到集体的氛围中,帮助学生们养成积极回答问题、帮助同学一同进步的习惯,實现学生之间的互助,弥补教师对班级关注力和精力不足的缺陷。
三、强调个体差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
学生们虽然接受教育的权力是一样的,但是因为先天的智力和后天的发展因素,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智力和反应能力以及性格上都不尽相同,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分层的差异,避免不求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就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2]。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尤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能力的要求,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课文《古诗两首》中,不同的学生对文字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针对层度较好的学生,教师需要从立意入手,分析《夜书所见》以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思想感情,体会到作文的重要要求在于用情动人心,明确文学来源于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感受思乡、念亲朋的忧愁;针对层次稍差一点的同学,教师需要从字词句中入手,带领学生们逐词逐句地进行翻译,了解“九月九日”背后的节日意愿,明确作者的个人经历,做到在试题中能够根据上下文提示,填写正确的句子;当遇到层次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的教学需要从最基础的字词组合入手,认识生词、掌握短语和基本的古文用法,让学生们能够流利地背诵课文,在应试的过程中做到高准确率。但同时,分层教学需要注意尺度,避免教学过程中出现情绪化的负面影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添加亲切,避免学生错误地感受到分层的阶级性。
四、分层式教学进行疑难问题的攻克
教学不是简单的课上学习就能够完成知识的传递,教师还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课后的巩固练习,这既是为教师了解学生提供了多种渠道,同时也为教师获得教学反馈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3]。
为了进行分层式的课后巩固,教师可以从课后习题布置和课前提问两方面入手,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包括《乞巧》和《嫦娥》,教师课后习题布置可以从课文的单元中入手,对层次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程度较高的题目,例如主观问答题“乞巧节寄托了古代女子们的什么心愿?”,“如果你参加乞巧节,你希望乞求什么样的本领?”帮助文学程度较好、思考能力强的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在进行中层的学生教学时,教师既要注意对文章人文情感的挖掘,也要对课文中的字词句进行提问,理解《乞巧》中“今宵”、碧霄”的所指,以此来构建出和谐、完善的语文教学体系。当进行层次较弱的学生课后问题提问时,教师要格外注重古诗词的书写,尤其是《嫦娥》中容易错的“屏风”、“碧海”、“晓星”等字词,进行现代汉语意思的解读,以帮助学生们都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避免死记硬背,并根据检验情况进行查漏补缺。
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
学生们因为进行了分层教学,因此会在习题的练习和文章的掌握上出现一定的差别,教师为了应对这种教学情况,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和多元化的标准,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5课《金色的鱼钩》讲述了中国红军长征两万里中的动人事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会得到不同的信息,程度较低的学生会体会到“革命年代粮食的匮乏”,其他的学生会感受到“中国红军的革命友谊”以及“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当不同的学生提出属于自己的不同见解时,教师需要再去宽容的态度,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培养方案,帮助他们在自己的层次上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层次较低的学生可能无法一次性的就从文章中提炼出最重要的中心思想,但是教师可以鼓励层次较高的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方式进行分享,帮助教师辅助教学,提出学生角度的理解,帮助全体学生理解“金色的鱼钩”代表着“金色的革命热情和同志之情”。
总结
总的来说,层次模式是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进行教学的一种新方法,它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的配合者,帮助不同程度的学生彼此之间进行学习交流,提升语文的综合素养,保证学生们都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课文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麦茜.合作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A].教师教育论坛(第三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2.
[2]白红梅.多维有效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36):107.
[3]张建东.浅议分层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03):8-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16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