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医疗”推动医联体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前我国医联体不断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核心医疗单位与协同医疗单位的矛盾,患者与医疗单位之间的矛盾,医疗支付方、患者及医疗单位的矛盾问题。利用“互联网+医院”服务模式,建立健全的绩效考评制度,支撑上下联动的医联体业务开展,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为解决上述矛盾提供可能,从而进一步推进医联体建设。
  [关键词] 医联体;互联网+医疗;绩效考核;分级诊疗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7(a)-0197-02
  Promo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Association by "Internet + medical"
  YU Xi, LING Rui-zhe, XU Qi
  Su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Hospital,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215300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s medical associations are constantly developing,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core medical units and collaborative medical units, contradictions between patients and medical units, contradictions between medical payers, patients and medical units.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 hospital" service model, establish a sound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dical association busines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linkages, accelerate the formation of a reasonable and orde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provide the possibility to solve the above contradictions, thereby furthe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edical association.
  [Key words] Medical association; Internet + medical; Performance appraisal; Graded diagnosis
   近年随着医改的深入,医联体建设不断推进,同时也出现了困境。该文通过梳理传统医联体模式的实施困境,分析了通过我国“互联网+医疗”模式的加成,完善医联体建设。
  1  医联体和“互联网+医疗”的概念
   ①“医联体”指的是多个医疗单位突破原本行政组织结构的限制,把各类医疗资源融合在一起的医疗联合体[1],涉及检查、诊治、供药等各项服务内容,包含医务人员在不同级别医院的流动,实现知识乃至技术的分享,其目标是将优质的资源向基层倾斜,建立合理的医疗格局。目前,我国医联体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按不同的联合形式,其联合体大概包含下面几种:纵向组织型、横向组织型与混合组织型。在此进程中,纵向组织型医疗体是比较常见的模式,是由多个层级的医疗单位组织而成,可分为松散型和紧密型两种,该文论述的医联体均指纵向组织型医联体。
   ②“互联网+医疗”指的是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将物联网、云计算乃至大数据等与传统医疗服务深度融合后产生的新型医疗服务业态的总称[2]。该文所提出的基于“互联网+医疗”的新型医疗体系在医联体架构下的区域协同医疗的前提下,讓患者享受到更为便利的医疗服务,让医疗资源的搭配更加高效,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患者分配更加科学。
  2  医联体发展困境分析
  2.1  核心医疗单位与成员医疗单位的矛盾
   国内大多数公立医疗单位接收拨款有一定差额。作为事业部门,收入与效益直接挂钩,作为独立经济人,医疗单位之间竞争激烈。在纵向型医联体组建之后,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核心医疗单位对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成员医疗单位提供援助,协助他们的职员提高服务水准。在此进程中,核心医疗单位为了自身效益,会对成员医疗部门的患者和医疗人士带来一定的“虹吸”现象,导致成员单位运转艰难[3]。同时,核心医疗单位与成员医疗单位考虑自身效益,并未将患者转诊给对方,这与组建医联体的初衷背道而驰。在医联体中,核心医疗单位担任领头羊的角色,而成员医疗单位则站在协同者的位置。核心医疗单位由于地位较强,会在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在医联体中占主导地位。所以,在相互合作的时候,占据协同位置的医疗部门,特别是基层医疗部门极易失去主动权。
  2.2  患者与医疗单位之间的矛盾
   由于健康服务购买力不断增加,患者更愿意接受级别更高的医疗部门。相对而言,基层医联体单位在整个医疗服务市场中的地位仍较低,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技术人员数量不足、医疗设备和药品储备短缺等,仍然改变不了在患者心中低端的形象,因此也无法成为患者就医的首选。
  2.3  医疗支付方、患者及医疗机构的冲突
   在医疗机构之内,不同单位实行着不同的医保政策,如果患者换医院,不仅必须再次调整起付线,而且会出现跨机构报销难的问题,而且不同医院分配不同的医疗额度,在真正支付的费用高于医疗额度的总额时,医院对病患的收治不再积极。由于医疗体成员单位的级别有一定差异,政府在给予财政补贴的时候优惠幅度也不一样,加之各自经营的问题,势必出现盈亏不均的局面[4]。各级医疗单位对相同病种的报销比重也有区别,这将加剧矛盾的激化。基于以上原因,患者通常优先选择核心医疗单位就诊。   3  通过“互联网+医疗”的加成,推进医联体建设
  3.1  建立健全的医联体绩效考评制度
   同质化的管理形式可以有效稳固医联体不同医疗部门间的关系[5],为了长时间保持合作的平稳,避免利益冲突,医联体内各医疗单位之间必须建立趋同的文化。通过“互联网+医疗”,使统一管理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的各项医疗行为的收入、成本,制定统一的考核制度、奖惩方案成为可能。例如用积分制来管理技术人员,利用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手段鼓励专家下基层,专家下基层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量化积分,积分在技术人员晋升职称时作为主要的考评根据;而且对各种医疗单位在进行帮扶的时候出现的经济亏损,利用网络给予科学预测,编制科学的补偿体制做出补助,均衡不同医疗单位的利润;把医务人员的各项医疗工作进行量化,科学进行绩效分配。
  3.2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水平,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
  3.2.1 远程会诊  通过网络系统,支持基层和各种级别的医院召开远程会诊。病患到基层医院看病,如是疑难病症需要会诊,基层医疗机构可通过远程会诊平台进行预约会诊登记操作,待三级医院确认后在预约时间段,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进行实时在线问诊,通过网络传输,专家可清晰了解患者病史,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6]。远程会诊不仅免除患者长途奔波及异地食宿之苦,节约非医疗支出费用,还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技术支持,提升了基层医疗水平。
  3.2.2 远程检查、检验  互联网可实现医疗机构间的远程影像、心电、检验等服务。基层医疗机构为患者采集好影像、心电、检验等信息时,互联网将数据进行无损传输、存储和再现,把基层医院的數据传送给上级医院会诊专家。上级医院专家对影像图片、心电图、检验信息进行判读、书写报告,将结果再传至基层医疗机构,简化了患者就医流程,使患者方便、快捷地获得了优质的医疗服务,为诊疗赢了时间。
  3.2.3 线上药房  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人员能够利用网络平台挑选三级医院的药物,开具电子处方,待审方通过后,相关信息会推送至客户端,方便患者及时前往医院完成线下诊疗。依据患者本身购药进程的挑选,转移到对应医院的药房,让患者能够就近领取或进行网络配送[7]。药品有关业务资料要保存在三级医院,并在此医院HIS系统之内登记处方来自于哪个医联体成员单位,便于日后与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结账。
  3.3  突破信息瓶颈,完善分级诊疗医保支付工作
   2018年我国已经开始建立医疗体试点,在此过程中,三级公立医院必须展现其引导效用,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给出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出医联体必须要主动摸索引入互联网技术,促进分级诊疗局面的构建[8]。
   为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引导患者理性就医,切实发挥医保支付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导向作用,可利用互联网启用分级诊疗转诊登记系统,各医疗机构完成医院端HIS系统改造,增加转诊登记按钮,参保人员从基层医疗机构上转入三级医院办理出院结算手续时,信息系统判断为有效转诊的,将两次住院的起付标准进行比较,上次住院起付标准高于该次住院起付标准的,系统不再收取起付线费用;上次住院起付标准低于该次住院起付标准的,系统按起付线费用按两者差额收取,从而减轻患者就医经济负担。
  4  体会
   “互联网+”医联体新模式推进了信息技术与传统模式的融合,优化了医疗资源的配置。互联网将优质医疗资源倾向于基层医疗单位,不但能够给基层全科医生创造大量的学习机遇,而且能够促进基层医院提高其医疗服务的水准,尽量避免患者在看病过程中持有偏见,推进诊疗过程更加高效、合理,提高医疗服务品质,有效缓解了居民“看病难且贵”的难题,在全新的医联体模式下,实现医院、医生乃至病患的共赢。当然在实践过程中医联体建设依旧需要摸索,构建高效的激励体制,提升基层医院服务能力,改善服务状态,健全医保政策等,实现合理的分级诊疗模式,“互联网+医联体”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斌,陆晓琳.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医联体建设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6(s1):241-242.
  [2]  Fuentes HE,Paz LH,Al-Ogaili A,et al. Validation of a patient-completed Caprini risk score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sm risk as-sessment[J].TH Open,2017,1(2):106-112.
  [3]  任文杰.我国医疗联合体文化整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4,27(2):31-34.
  [4]  王成.构建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的医联体管理体系[J].卫生经济研究,2016(9):17-19.
  [5]  孙梦.医联体:既要“连体”更要“连心”[N].健康报,2018-03-05(003).
  [6]  赵一鸣,左秀然,杨国良.基于医联体的远程会诊系统应用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2014(10):33-34.
  [7]  李长林,杨逸晖.医联体内互联网医院建设[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8(11):1030-1031.
  [8]  雷诗琪,黎雅思,王前强.我国“互联网+”医联体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J].卫生软科学,2018(12):16-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20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