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技工院校语文育人功能不可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蒙友英

  [摘           要]  语文因其人文性而具有得天独厚的育人功能。从分析技工院校语文教育现状出发,阐述语文的育人功能。针对技工院校语文教育现状提出了语文教育的新观念,分享语文育人的教育实践策略,呼吁广大技工院校和语文教师要重视语文教育,为创新技工院校语文教育思路,重视“面向人人,面向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    键   词]  技工;育人;观念;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8-0242-02
   技工院校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更成为突出这个目标的有力抓手。但是,与此同时,技工教育追求显性功利的行为也日渐明显,面向人人,以育人为根本的隐性学科,如语文等则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从2014年教育部明确提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務的意见,到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八个“更加注重”强调育人以德为先、全面发展、面向人人的基本理念,国家政策一脉相承地将“德”置于育人的首要地位,技工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与普通教育一样,都在教育体系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技工教育“养德”当在“强技”之前,“立德”当与“强技”并重。语文学科也一样,其育人功能不可抹,其育人方式当有别。
   一、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现状
   语文,在技工院校教育课程体系中基本还是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作为规定的文化基础课程,从教材订购到课时数量都有相关规定。可以说,从国家政策和课程标准的层面,其重视程度有增无减,但在实践层面,不少技工院校开设语文课多是为了应对上级评估和验收。
   语文教学内容穿越上下几千年,融通东西方。叶圣陶曾说:“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能力。如果这种能力缺失,就是现代公民生活的缺陷;吃亏的不只是个人,同时也影响到社会。”如此丰富多彩又至关学生生活能力的学科,在技工教育领域怎么就那样举步维艰呢?问题的症结在于急功近利。我们的技工院校没有充分重视语文对人思维品质的教育功能,教师对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存在偏颇,没有将语文教育与人才的全面发展、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启迪智慧有机地结合起来,于是,便出现了技工院校语文无足轻重论。
   基于语文工具与人文的两重性质,不少技工院校和教师割裂两者,偏倚前者而致语文教育处在“无用难”教之地。诚然,“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基本技能,但是,叶圣陶老先生对语文工具和人文两重性质兼有所指,并且更深层地指向后者。这种“缺失”是语文素养的“缺失”,是作为一个全面健全的人缺乏美文、经典滋养而致“人生的花”“内部干枯”。
   二、语文育人功能举要
   学语文,显性的功能体现在学生应用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等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杜甫有诗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文,它的育人功能体现在学生通过阅读、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篇章,与哲人先贤对话,分享他们的思想和经验,领悟其为人处世的内涵,进而提高思维能力,获得人生智慧。
   德育通常是将一定社会发展阶段要求其成员养成的思想观念、行为标准等浓缩为精简的语句,要求其社会成员习成并执行。作为一种规范,它具有很明确的引导功能,如“五讲四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但是,这些概括只显筋骨标准,学生更多地是带着被动式的约束习成。而语文,则是通过生动的形象、意境引起共鸣,唤醒学生潜意识的认可和吸纳,进而迁移、内化成自己的思想意识,建构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语文的育人功能是潜移默化、滋润无声的。它不同于技术技能型学科,明显的应用功能驱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影响学校办学投入的杠杆。技工院校的学生多是中考失利或来自乡镇、农村家庭的孩子,他们渴望通过技校几年学习掌握有助于他们走出失败或扭转命运的本事。因此,学生层面,先入为主的学习目标注定了他们对语文学科不重视。但是,作为育人阵地和教育者,深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理的,不应为了显性的功利而轻视语文恒久的、影响深远的育人功能。语文的育人功能是学校发展的文化沉淀,是成就学生个体发展的基石。
   三、语文育人的策略
   技工院校语文要走出困境,就要使语文的育人功能绽放异彩。有这么几条实践策略可供借鉴。
   (一)突出语文的育人主题
   不同区域的经济、文化、习俗各异;不同学校的生源特征,学校发展定位不一。古今中外优秀的文章浩如烟海,各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也各有所长。如何使语文育人方向明确、显现特色、切合学情,关键的节点就是定位语文育人的主题,也就是目标。这个主题,可综合考虑上面的因素,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确定,或以校训为主题;或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主题;还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阶段成长的特征要求来确定主题,如作者所在的学校以“修身、齐家、爱国、行天下”为语文的教育主题,将语文教学分为四单元,各单元分别围绕四个目标展开,引导学生从提高自我、感恩家庭、热爱祖国、发展事业四个方面去阅读理解,欣赏领悟相关的优秀篇章。值得注意的是,主题一旦确定,最好相对稳定,使之逐渐凝聚、沉淀为学校的一种文化理念,养成学生潜意识里的思维。
   (二)范例教学,有限课时无限延伸
   任何一门学科,其课时教学都是有限的。“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这是教育界认同并一致谋求的教育理想。语文教学的范例课文,紧贴育人主题,一个单元目标可选两三篇文章,围绕文章做人文、历史、道德、美学等主题延伸,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视听学习线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或小组学习。如“爱国篇”选古今捍卫国土,体现对祖国的眷恋、热爱之情的文章或诗篇精读、精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兴邦之责,辅之以影视或演讲、诵读等渲染移情,进而引导学生延伸阅读理解、欣赏揣摩更多相关的人情物事或诗文章句。这样,三两篇范例讲读的课文学习效果就变得厚实而意义深远了。学生所收获的就不是教师课堂上教予有限的东西,而实现课外学习的无限延伸了。一个重要问题是范例课文要精,要是体现育人主题的典范文章。    (三)综合多种手段,丰富学生吸收的方式
   有人说:“语文,是很美的。”的确,已具备文字欣赏能力的人,单阅读优美的文章,就是美的。而对阅读、理解能力还有待于提高的技校学生而言,辅之以音、像资料,导之以讲、读、议等行为体验,亦可成之为美的。如,纪念汶川地震的现代诗歌《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叶浪),除了诗的语言,还有很多记录四川地震可歌可泣的音像资料以及故事,即使就诗的本身,也有感人至深的诵读演绎。“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的主题延伸,不仅体现在特大灾难面前,也体现在如航天航空、体坛、军事等领域及中国人对“年”的情结与习俗上。一首诗可延伸的内容、可表现的方式是如此的丰富,学生可充分通过视觉、听觉、活动体验去感受、去领悟对祖国的感情。语文,怎不能说是美的呢?语文的育人功能怎容忽视呢?
   为提高学生课外学习效果,要加强互助互查,而延伸学习宜采取学习小组的模式。
   (四)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创造“大语文”育人环境
   语文要实现“和风细雨”“滋润无声”的育人功能,单依赖学科教学是不够的。语文应与学校的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如前所述,一所学校的语文育人主题宜与校训、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如果说学科教学是“和风”,引导着学生阅读、欣赏、理解和体验的方向,那么学校文化建设氛围则是“细雨”,要绵绵地广布于校园的每个角落,使学生随时随处都能获得滋养。图书馆的图书采购及导读海报;校园板报、主题宣传栏的内容与风格设置;教室、宿舍及实训室的情景布置;课余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网站及微信平台首页的设计等,都围绕育人的主题,学生朝夕置身其中,耳濡目染,何愁品不端、行不正、志不高。
   四、技工院校语文育人前景
   语文承载着深厚的人类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具有广泛的学科关系。语文教育前景值得我们去关注。在以技能为宠的技工院校教育课程体系中,语文与德育等人文学科融合向专业技术技能学科渗透,是教育人文性与职业性的和谐共生;是发展“中国制造”,孵育“大国工匠”的趋势要求;也是当代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
   当前,从国家到民众,都在弘扬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人类文明经典,这为技工院校语文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的技工院校责无旁贷,我们的教师义不容辞,戒浮躁、重根基、归初心,使技工院校语文教育大可作为,实现技工院校语文育人功能绽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Z].(教基二〔2014〕4号),2014.
   [2]国务院.關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Z].(国发〔2019〕4号),2019.
   [3]蒋晓飞.走出夹缝:关于我国职校语文教育的前瞻性思考[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
   [4]李雪芬.技工院校强化文化讲坛育人功能实证研究:以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轻工大讲堂为例[J].中国培训,2017(19):38-39.
  编辑 赵瑞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28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