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卖布谣》歌曲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宋雅芬

  【摘要】歌谣式的《卖布谣》反映了中国小手工业者在洋货大量倾销下贫苦不堪的苦闷生活,诗词的叙述虽朴实但有着强烈的情感冲击。赵元任凭借自身语言学专业功底,采用平仄相连或平低仄高的词曲结合方式,为歌词写了曲,使得整首作品的诗歌与旋律更加相衬。
  【关键词】卖布谣;歌曲分析;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创作背景与题材分析
  刘大白词,赵元任曲,初刊于1928年出版的赵元任歌曲辑《新诗歌集》①。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正值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词作者选择了一个叙事角度,揭露洋货充斥市场、劳动者生活艰辛的现实。赵元任凭借自身语言学专业功底,选择歌谣体裁,主要采用平仄相连或平低仄高的词曲结合方式,为歌词作了曲。
  (一)第一段歌词
  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卖布买米,有饭落肚。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小弟弟裤破,没布补裤。
  主要是基于现实的叙事。作者选择上世纪20年代民间的家庭纺织作为一个叙事窗口,通过“卖布买米,有饭落肚”和“小弟弟裤破,没布补裤”两处描述,记述靠织布-卖布过日子的这个家庭,在那特定时期也仅能勉强维持一家老小最基本的温饱,而无力过上哪怕是最低水平的体面生活。
  (二)第二段歌词
  嫂嫂织布,哥哥卖布。是谁买布?前村财主。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
  针对前段叙事的呼应并延伸。“是谁买布?前村财主。”是对前段叙事的呼应。“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是对之前叙事的延伸;“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指明了这一特定叙事的最终结局。
  二、音乐分析
  《卖布谣》这首歌曲有两个乐段。旋律写作以五声音阶为基础,音乐带有浓郁的民间歌谣体风格。歌曲的节拍富有特色,5/4拍,歌唱声部突出了三拍子与二拍子的贯通,三拍子使音乐带有了摇曳感,二拍子使音乐陈述的语气更为明晰。
  (一)引子
  引子2小节,材料重复,半分解音型承载加六音的宫和弦,一拍一音,速度平缓,中强(mf)力度,音响有沉重感,预示了整首歌曲压抑和忍耐的情感表现。
  引子音型作为歌唱性主题的衬托背景贯穿了歌曲的大部分篇幅,并依据旋律变化或配合音乐结构需要变化和声。如第一乐句最后小节,旋律出现商音,和声与之对应,配合属和弦,其后,三音旋律位置的主和弦标示出乐句的半终止;第二乐句最后小节,和声通过离调方式强调属和弦,并在第一乐段主题陈述的结束部位突出了向属方向的转调。
  (二)第一乐段
  8小节,平行对称的两乐句(4+4)。
  两句的前2小节材料相同,后2小节分别形成乐句停顿与乐段结束。bE宫至bB宫,开放乐段。第二句通过音程跳进使音乐陈述移至高音区,最后以带后附点的切分重音结束,突出音韵的特点。
  (三)第二乐段
  对比的非对称两乐句,4+7,后乐句扩充。
  此段第一句重复第一乐段第一乐句;第二句配合歌词叙述呈现三个乐节(2+2+3),经历了变化、对比、回归三个阶段。开始2小节是延伸式叙述;中间2小节使用欧洲旋律小调语汇和基于大调属和弦的离调手法,突出音乐对比,最后3小节回归五声化语境,结束整首歌曲。
  三、歌曲的艺术特色
  歌词中频繁出现卖、买、落肚、裤破、没布补裤等一些语音容易混淆的字词。赵元任谱曲时,采取“平声字用平音”“仄声字用变音”“平仄相连,平低仄高”等方式贴合词曲。此外,我们还发现,在歌曲旋律中不时“加一点很快的花音”(装饰音),这是作曲家把歌词语调加以自然引申并使之音乐化,成就了这首歌曲音乐与语言交融的纯朴格调。
  四、基于歌曲《卖布谣》的教学实施探索
  音乐是一门用声音表现的艺术,在音符表现的背后蕴含着更深层次和更丰富的意义。音乐教育的目标,即通过音乐的教育行为达到预期标准,代表着特定时间中音乐教育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下围绕歌曲《卖布谣》,浅谈其在音乐教学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并选择一些目标给予关注和教学规划。
  (一)教学目标
  首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体会歌词所表达的内容。其次发展学生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正确的掌握歌曲的节拍、节奏以及正确的演唱方法。最后弘扬民族音乐,增强民族意识,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二)教学规划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叙述故事的形式向学生简单的介绍一下歌曲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的去朗诵歌词、聆听歌曲,使学生能够走进音乐,了解歌词所表达的内容,体会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我国手工业劳动者凄苦悲凉的生活。
  《卖布谣》是五拍子(3+2)的节拍形式。在老师引导下聆听、学习五拍子的击拍方式,使学生能感知歌曲的韵律特点和节奏组合特点。
  在重复听赏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可设计适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做出5/4拍的击拍方式,寻找相同的旋律语汇及节奏组合,感受音樂的变化与重复。
  《卖布谣》旋律是以五声音阶为基础创作的。通过听赏,培养学生感知民族音乐风格和情感的习惯,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热爱本国音乐文化。
  (三)教学中的问题
  教学中的重难点往往是本节课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需要教师更加充分的准备,《卖布谣》学唱需要引导学生去掌握其创作的背景,以及对词曲作者有深入的了解,如果了解不够深入,会导致学生无法深层次体会到歌词中的意境,对学生带有感情的去学习、朗诵歌词甚至演唱歌曲有很大的影响。
  当前,一些教师把音乐课简单地当作学生轻松和娱乐的场所,而对于力所能及培养学生音乐表现技能、领略音乐作品艺术性、通过音乐积淀文化等方面重视不够,用力不够,致使学校音乐课与其他文化主流课相比,综合教育水平相差较多,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得不到真正提升。
  因此教师需要在授课过程中发挥责任意识,要不断的探索,在实践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并利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注释:
  ①《音乐欣赏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1981年10月版。
  参考文献
  [1]曹理.曹理音乐教育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9.
  [2]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音乐欣赏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1(10):1.
  [5]隋玉莲.赵元任《新诗歌集》中《卖布谣》《织布》《听雨》《秋钟》的创作特征及演唱分析[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宋雅芬(1992—),女,汉族,山西省大同市人,在读音乐学硕士,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专业,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38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