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县家庭农场气象服务调查及实施方案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近年来,国家注重三农发展,对气象为农服务提出新的要求。传统的为农服务以农试站为基地,以农业天气预报为载体,发布的服务材料已上报为主,无法第一时间下达农户,存在一定的事后性,对农户农事活动指导意义不大。郎溪县家庭农场作为郎溪现象的一部分,已成为郎溪的一张城市名片。这就要求从事气象为农服务时要更多地以第一线的家庭农场主为服务对象,实现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直达性。本文以家庭农场为服务对象,以反馈换服务为条件,以短信、爱气象为平台,以农气灾害指标为发布标准,以人降作业为缓解灾情手段,以期做出郎溪气象为农服务的特色。
一、郎溪县家庭农场情况
1.基本概况。近年来,郎溪县在大力帮扶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的家庭农场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县有畜禽、粮食、水产、林业、茶叶、烟草、蔬菜等类型的家庭农场共670家,经营总面积高达15万亩。
2.各乡镇统计分析。郎溪现共有670家家庭农场,其中粮油生产类263个,水产养殖类107个,畜禽养殖类74个,苗木花卉生产类102个,茶叶生产类52个,烟叶生产类54个,蔬菜生产类18家。经营总面积达15.33万亩,其中粮油生产类8.01万亩,水产养殖类2.44万亩,苗木花卉生产类2.65万亩,茶叶生产类1.06万亩,烟叶生产类0.81万亩,蔬菜生产类0.36万亩。
郎溪各乡镇家庭农场数量前三名分别为十字镇(133家)、建平镇(103家)、凌笪乡(97家);农场规模前三名分别为建平镇(2.64万亩)、飞鲤镇(2.58万亩)、十字镇(2.26万亩);户均农产规模前三名分别为梅渚镇(343.5亩)、飞鲤镇(301.0亩)、新发镇(293.5亩)。
郎溪县粮油类家庭农场共263家,占全县家庭农场总数的39.2%,各乡镇均有分布,以中北部为主。水产类家庭农场共107家,占全县家庭农场总数的16.0%,以中部为主。家禽类家庭农场共74家,占全县家庭农场总数的11.0%,以毕桥镇为主。苗木类家庭农场共102家,占全县家庭农场总数的15.2%,以南部和东北部山区为主。茶叶类家庭农场共52家,占全县家庭农场总数的7.8%,以东部为主。烟草类家庭农场共54家,占全县家庭农场总数的8.1%,以南部山区为主。蔬菜类家庭农场共18家,占全县家庭农场总数的2.7%,以中部为主。
十字镇家庭农场种类范围最广,6种类型的家庭农场中有5种居前;其次建平镇也有4种类型居前;姚村乡则在各类型家庭农场均居后,主要是受其以山地地形限制。从郎溪县乡镇规划来看,家庭农场的分布与规划有一定的联系性,建平镇、十字镇两个综合型类型更为丰富,能够满足自身供给需求;梅渚镇、新发镇、涛城镇三个工贸型则在粮油、水产、茶叶方面提供原材料;飞鲤镇、毕桥镇、凌笪乡则利用各自区位优势,发展符合自己的家庭农产类型。
二、郎溪县家庭作物气象风险灾害分析
1.郎溪县农业气候特征。根据1981-2010年安徽省地面气候整编资料,选择对农业作物影响最大的三个气象要素(光、温、水)进行统计,以分析郎溪县农业气象风险。
(1)光(日照)
郎溪县30年日照年均值为1789小时,各月日照时数均在100小时以上,7月份最高,达到200.7小时。
郎溪县30年年日照时数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从最高2029.3小时(1981年)降至最低1503.1小时(2003),之后上升到平均水平。除个别年景日照偏少外,大部分年份均在1600小时以上,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
(2)温(气温)
郎溪各月气温均值、极端最高、极端最低情况,极端最高气温为39.4℃,极端最低气温为-11.2℃,6-8月气温波动相对较小,1-5月及9-12月则可能出现极端气温。
(3)水(降水)
郎溪6月中旬至7月中旬降水在50毫米以上,8-9月存在一定的波动,3月下旬也存在一个次高值,11月中旬至1月上旬降水量在20毫米以下。
郎溪年降水量均值为1231.3毫米,1988年降水最少,为835.6毫米;1999年降水最多,为1786.7毫米,波动在200-300毫米左右。出现暴雨的情况主要集中在6-7月,日最大降水量150毫米。
三、实施方案
1.技术路线。基于省市天气预报、农用天气预报,以郎溪本站气象监测数据为依据,以短信平台为发布手段,对郎溪县内家庭农场进行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
2.发布日、周天气预报。作为农业气象服务基础的日、周天气预报,对农事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省市局的指导下,以提高本局的预报准确性,若周天气预报出现重大调整,将及时更新。
3.重大天气过程发布风险预警。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暴雨、大风、高温、台风、冰雹等自然灾害,在预警的基础上,对家庭农场主增加发布过程监测防范提示,以增加为农服务的全程性。
4.监测主要气象要素。根据主要农作物的生育期,确定各月主要监测的对象,并逐日监测该对象的农业气象灾害指标。
5.联络点实况反馈。确定各乡镇各类型家庭农场监测点一处,将该处农场主纳入郎溪县气象信息员系统。平时进行作物生长实况、农事活动上报;出现气象灾害时进行灾情确认,灾情反馈。
6.發布农气灾害提示。当达到某种作物农气灾害指标,并经联络点实况确认,发布向该作物类型农场主农气灾害提示,并向政府及相关部门上报材料。
7.人降作业。在达到高温、干旱的农业气象指标的情况下,及时做好人工降雨的准备,抓住有利气象条件,第一时间进行人降作业,以在灾情前期做好缓解灾情,降低农业损失。
8.灾情反馈。在发生灾情后,联系各个家庭农场联络人,反馈灾情,并通过爱气象平台发布灾情实况照片、信息,增加服务的后期总结。
9.反馈换服务。反馈换服务,规定每位受众一个月反馈一条农情、农事信息,以换取一个月的农气服务。即增加了受众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为农服务的开展更加全面、有效。
参考文献:
[1]陈明艳;黄汝红;农业气象服务“三农”的思考[A];2008年广西气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贾桂青;气候变化对莘县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7期.
[3]张绪科;规模家庭农场的发展优势[J];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09期.
[4]李超;家庭农场发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12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59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