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模式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前建筑行业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建设的过程中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因此研究创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模式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和基于全寿命周期的质量管理方法,提出了基于建筑工程全寿命工程质量管理模式的构建,以期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模式
  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1.1 可使建筑工程预算和成本支出降低
  通过许多实际案例可得,在建筑工程项目规模相同的情况下对其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不仅可使各施工阶段的支出费用降低,还较大的提升了使用自然资源的频率,在保护自然资源和建筑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控制建筑工程成本时,各阶段的支出可利用科学的预算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并通过对各方面资源的高效配置,使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充分利用,保证为施工人员提供的施工方案更加有效,达到进一步降低建筑企业经济风险和实现经济效益的目的。
  1.2 为建筑工程项目提供安全保障
  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规章制度的约束下,管理者应做到对建筑工程行为严格执行,所以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也是对管理者的一种约束,保证营造出的建筑施工氛围具有其较强的组织性。管理者和施工者应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提高工程质量的要求,尽可能避免出现“豆腐渣”工程。
  1.3 可使建筑企业的发展需求得到满足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逐渐普及和不断深入的现代化建设,对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起到较大程度的促进作用,也给建筑企业带来较大的挑战。因此为使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位,保证建筑工程现实价值进一步实现,必须要对建筑工程质量加强管理。相关管理者会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过程中,采取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措施对建筑工程质量实现有效管理的目的,也是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必要的基础条件。
  2 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
  2.1 建筑工程投资决策阶段
  建筑人员组织一般包括承建商、监管部门和业主,所以工程质量管理也应综合考虑这些方面的问题,最佳解决方案是在投資决策建筑工程初期,便邀请业主一起和监理、监管部门多方监控建筑工程的质量,对建筑工程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进行有效查找,通过查缺漏补缺,使建设投资施工方案更加完善。
  2.2 建筑工程前期准备阶段
  建筑工程项目前期完善的准备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基本条件,所以在建设前期,应该会同监管部门、监理部门和业主共同参与,如实地侦查建设项目所在地、建筑工程的相关设计、会审设计图纸、对承建方进行各项交底等。业主和相关监管者还应该对相关人员对施工方培训和讲解关键技术等进行合理的监督,保证建筑工程质量隐患进一步降低。
  2.3 建筑工程实际施工阶段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因受各种不可控因素的制约,往往会出现一些施工和预定标准不相符的情况,导致建筑工程不达标的地方被隐藏或忽视,所以在该阶段的质量管理主要应该勤于检查、重视细节、严格管理、加强抽查、善于监督,当前运用较多的检测、查缺补漏方法如控制图法、分布图法、人工神经网络控制法等,为了对建筑工程质量提供良好的保障,应该把多种方法结合起来交叉使用,通过有效的结合临时抽检和例行检查方法,结合管理和检查,结合直接和间接管理,并重视隐蔽分项和细节部位,对具体施工过程中不达标、没有到位管理、不重视细节等问题进行有效的查找,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尽可能保障建筑工程盲区管理、忽视细节问题和质量隐患进一步减少。
  2.4 建筑工程竣工验收阶段
  竣工期即建筑工程验收期,此时更应低各项检测和验收引起重视,特别是那些强制性的标准、或部分遗留问题,在竣工验收的过程中应该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加强监管,防止有严重的质量隐患问题出现,进而对其最终投入使用造成较大影响。
  3 基于建筑工程全寿命质量管理模式的构建
  3.1 联合政府对相关政策和制度进行出台
  建筑工程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包括业主、监理和承包商等,他们也是利益即得者,都会为了追求高利润而对建筑工程全寿命质量管理不重视,所以要想使建筑工程达到质量要求,则需要第三方有效介入,政府还出台对第三方授权对工程进行监督管理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问题。
  3.2 通过培训机制的完善,强化全寿命质量管理意识
  因为建筑工程项目相关方缺乏较强的专业素养,特别是施工方,由于许多施工人员大多缺乏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并且人员变换缺乏较强的随机性,对于建筑工程缺乏全寿命质量管理意识,导致建筑工程质量存在较大的隐患。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中亟需完善相关培训机制,并对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引起重视,也是相关人员对于建筑工程全寿命质量管理意识和专业素养得以提升的重要途径。
  3.3 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的沟通渠道
  现阶段许多建筑工程项目全寿命质量管理过程中都缺乏良好的沟通机制,多部门、多责任主体之间无法对相关工程质量信息实现共享,导致一些工作无法进行有效的协同,进而无法获得相应的决策、财力和技术支撑。所以良好的沟通渠道的建立非常重要,可保证信息的流通更加快速、高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信息实现共享,可对建设项目的复杂性和不可逆性更加适应,还可在事前对工程质量的危险源进行有效的识别。
  3.4 健全相关质量监督部门
  建设项目的类型不同,其全寿命周期也存在较大的差别,所以各建筑工程项目都应该设立质量监督部门,从工程开始设想构思到竣工验收等全过程进行合理的监管。应该有效的结合建筑工程相关责任主体,成立专项管理小组,对建筑工程项目从项目层、社会层、法律层等角度实现全寿命监管。所以可由承建方、监理方和业主等构成第一层次监管机构,由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社会公共等构成第二层监管机构,对以第一层监管系统由外而内进行补充。
  3.5 从业人员、队伍和单位更加专业化、稳定化和标准化
  当前我国建筑施工队伍人员知识水平层次不齐,一线施工人员大部分都是来自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他们大多都缺乏专业的知识和统一的培训,对于施工内容也缺乏专门的分项,而且他们大部分是在农闲季节出来参加建筑工程施工,农忙便会返乡务农,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因此也会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稳定性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亟需政府部门对其加强监管,保证从业单位更加标准、从业人员更加专业、从业队伍更加稳定,达到进一步降低工程质量隐患的目的。
  4 结束语
  总之,随着当前我国建筑规模的逐渐扩大和发展,我国建筑质量管理部门应该对项目质量从全寿命周期实现有效的监管。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工程项目基于全寿命周期的质量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士提供有效的借鉴,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而且相信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将会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韩培林.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模式[J].江西建材,2017(17):279.
  [2] 朱园英.探索全寿命周期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措施[J].门窗,2017(7):175.
  [3] 谭佩丽.全寿命周期视角下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模式探究[J].科技与创新,2015(14):68~6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94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