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与防控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猪细小病毒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是造成母猪繁殖障碍的一个主要病原体,主要是母猪在妊娠前期容易发生感染,尤其是初产母猪和血清学呈阴性的经产母猪感染后会导致胚胎或者胎儿也发生感染,甚至造成死亡,使母猪出现流产、胎儿木乃伊化、产出死胎,且新生仔猪容易死亡,同时还可使仔猪发生腹泻和皮炎。近几年,猪细小病毒病的发生呈升高趋势,严重损害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应加以防控。
关键词:猪;细小病毒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免疫预防;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9)10-0088-02
1 流行病学
1.1 病原
猪细小病毒对热、碱、酸以及消毒药都具有非常强的抵抗力,如在56℃条件下处理48 h或者在70℃条件下处理2 h依旧具有感染力,但在80℃条件下处理5 min就会失去感染性和血凝活性。另外,空猪圈内的病毒能够生存20周之久。
1.2 易感动物
不同性别、各个年龄的猪都能够感染发病,且感染率与机体年龄呈正相关。一般来说,5~6月龄的阳性率在8%~29%,11~16月龄的阳性率能够达到80%~100%,且阳性猪群中30%~50%左右的猪均带毒。
母猪、公猪、育肥猪主要是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环境、食物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感染,有时也可通过感染公猪的精液传播。
病毒进入猪体内后会迅速增殖,并经由血液循环侵入子宫,妊娠2~3周时,病毒就会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并会在子宫内传播,但并非会导致整窝感染。一般来说,妊娠35天以前胚胎感染病毒,会被母体吸收;妊娠35天以后胚胎感染,往往会变成木乃伊胎。患病母猪的鼻腔分泌物、尿液以及粪便中都含有病毒,导致其他健康猪感染。
1.3 发病特点
该病通常呈散发或者地方流行,且只要猪场感染后就会持续数年均出现发病。该病的发生与季节紧密相关,通常在每年4~10月发生,或者在母猪交配、产仔后的一段时间内发生。
2 临床症状
处于不同妊娠期的母猪感染后会表现出不同临床症状。如果在妊娠前35天感染发病,会造成全部或者部分胎儿发生死亡,并被母体逐渐吸收,从而使产仔数量减少或者母猪再次出现发情;如果在妊娠35~70天之间感染发病,会促使1个或者数个胎儿发生死亡,并呈现木乃伊化;如果在妊娠70天之后感染发病,母猪主要表现出亚临床症状,胎儿会形成针对该病毒的抵抗力,产后血清学检查呈阳性。
公猪或者未妊娠母猪急性感染病毒后,通常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
3 诊断要点
3.1 初步诊断
初产母猪出现流产、胎儿发育不正常以及死胎等情况,但自身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临诊症状,且猪场内的经产母猪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并根据某些依据认为是由于传染病引起,此时则可初步判断可能是感染细小病毒而引起发病。
3.2 实验室诊断
需要通过实验室确诊为细小病毒病引起,即取母猪产出的木乃伊化的胎儿或者胎儿的肺脏作为病料檢测。实验室常用检测方法为病毒分离方法、免疫荧光试验以及血凝抑制试验等。
3.3 鉴别诊断
多种因素都能够引起母猪繁殖障碍,但传染性疾病中的猪瘟、伪狂犬病、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杆菌病、弓形体病以及衣原体病等都可导致其发生流产现象,因此在诊断时要与这些疾病进行鉴别,避免误诊。
4 防控措施
4.1 免疫预防
4.1.1 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
初产母猪适宜在5~6月龄进行首免,经过2~4周再进行1次加强免疫注射;经产母猪适宜在配种前3~4周进行1次免疫注射;公猪每年要进行2次免疫注射。每头猪每次颈部肌肉注射1头份(即2 mL)疫苗,能够持续保护6个月。需要注意的是,该疫苗不适合妊娠母猪使用。
4.1.2 猪细小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
后备种母猪和公猪通常选择在6~7月龄以及配种前3~4周进行2次接种,注意要具有21天的间隔时间,每次深部肌肉注射2 mL疫苗;经产母猪和成年公猪每年进行1次接种即可,每头每次采取深部肌肉注射2 mL疫苗。猪接种后能够持续保护6个月左右,能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该疫苗不适合妊娠母猪使用。
4.1.3 猪细小病毒氢氧化铝灭活疫苗
母猪适宜在妊娠前的几周内接种疫苗,以确保妊娠过程中的整个敏感期都具有免疫力,且必须在母源抗体消失后才可进行接种,防止导致免疫效果降低。一般来说,初产母猪选择在5~6月龄当体内的母源抗体基本完全消失时接种注射疫苗。如果母猪不急于进行配种,可推迟接种疫苗,即后备母猪可在7月龄之后进行免疫接种,然后再进行配种,效果更佳。实际操作时,初产母猪要在配种前2~4周进行免疫接种,每头颈部肌肉注射2 mL疫苗。种公猪首免选择在8月龄左右进行,之后每年进行1次免疫注射即可,每头每次颈部肌肉注射2 mL疫苗。
4.2 环境控制
一般来说,只要猪场发生细小病毒病,最好将发病猪及时淘汰,并立即对猪舍的污染物、各种器具进行严格消毒,每天1次,连续进行1周。要求交替选择使用两种消毒剂,确保消毒效果良好。由于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带毒猪,加之细小病毒具有非常强的抵抗环境能力,因此长时间进行有效的消毒是预防该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途径之一。
4.3 加强饲养管理
猪场最好采取自繁自养,如果需要引种,要求到健康的种猪场选购,且新引进的种猪到场后要先经过大约1个月的隔离观察,期间还要进行2次猪细小病毒感染血凝抑制试验,当检测结果呈阴性或者滴度低于1∶256时才能够留作种用。
为培育优良的后备种猪群,要求后备种猪在配种前都免疫接种猪细小病毒病疫苗,这是最有效预防发病的措施,且通过检测确认呈阴性时才可正式投入生产使用。
对于发病猪场,猪群每年春秋都要进行2次抗体评价,如果抗体水平低时要尽快进行补免,对于补充免疫效果较差的猪要立即淘汰,确保将任何一个可能的传播途径切断,从而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95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