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型高校法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应用型高校法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研究,旨在通过将跨文化交际学理论引入应用型高校法语专业课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出一套操作性强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流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法语人才。本文着重介绍将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引入应用型高校法语专业课的教学改革的实施流程与实施效果。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专业课;流程;效果
  doi:10.1608 3/j .cnki.16 71-15 80.2019.08.02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9)08-0088-05
  在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与个人走出国门,参与到世界各国的经济建设中;同时众多的外资企业也纷纷来到中国,为中国的经济建设与文化繁荣添砖加瓦。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跨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新形势下,外语能力强,既了解本国文化,又能跨越文化障碍与异域文化的人们进行顺利交流的人才十分紧缺。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众多高校面临教育国际化、应用型转型问题。
  长期以来,法语专业教学关注语言技能训练和知识传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普遍重视不够。缺乏对文化输入的重视,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常常出现很多失误,遭遇文化休克。例如,中国人日常交谈经常询问诸如年龄多大,工资多少、结婚与否等令外国人尴尬的问题,其实这些只是汉语中一些普通的聊天用语,但在西方文化中却是不礼貌和唐突的。再如,在2018年两会外长记者会上,外交部长王毅说:“中法关系展现生机勃发的‘龙马精神’。”(Wang Yi:les relations sino-frang aises affichent unegrande vitalite.中法关系展现生机)。“龙马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但这里却不能直译,因为中法两国文化具有差异,“龙”的文化内涵在法语中与在汉语中是完全不同的,“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而在基督教文化里则是邪恶、恶魔的代名词,所以这里不宜直译,而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就很容易被理解。还有学生毕业后到法国工作,在与为其公司服务的法国银行负责人第一次见面时,出于礼貌,赠送一盒普通的茶叶,在中国人看来,这仅仅是初次见面请多关照的意思,但在法国人看来,哪怕礼物再小,他也是万万不敢收的,因为会有收受贿赂的嫌疑。
  由此可见,学生仅仅掌握语言知识是不够的,法语教学如果不能给学生有效的文化输入,缺乏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生就没有办法把学到的语言知识恰当、得体地表达出来。因此,在应用型高校法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有待改革,法语学习不仅要掌握语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一、法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的概念
  “跨文化交际是指来白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即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进行的思想、感情、信息等的交流过程”。[1]法语学生既要掌握法语语言,又要了解法国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特定的交际情境中选择得体的交际语言和行为,成功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法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指的是将法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理论与高校法语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通过建立系统的法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推进法语教学改革,有力促进法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法语人才为目标,以期更好地满足国家、社会、时代对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法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
  (一)培训具有运用跨文化交际学知识授课能力的师资
  首先,我们对任课教师系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学知识的培训,为教师提供与跨文化交际学相关的参考书目清单,研究法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概念、基本内涵和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論研究学习包括法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发展历程、法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界定和定义、法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相关理论等;学习相关教育学理论知识、教研技能,提高教研基本素质。
  根据学生的法语水平、课程特点,选择适当的跨文化交际学理论,定期组织教师集体备课、说课,召开教改研讨会等来解决教师们在学习、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依据认知语言学的理论针对学生对法国文化意识不强的问题,实行中法文化对比教学,加强学生对中法文化差异及法国文化特征的认知;从法语教学法研究人手,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能有效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手段和方法;从学习者的角度人手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加以研究,探索有效提高学生法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习方法;从文化测试、文化学习评价的改革人手构建以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评价方法和手段。
  接下来,通过问卷和实地访谈的方式调查法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现状及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存在的缺失状况,对影响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这一领域的实际问题。我们以法语系的在读学生及在法国或非洲工作、学习的毕业生为调查对象,以问卷和访谈为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开展研究,共发出100份问卷,最后收同有效问卷100份。
  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因素主要有民族语言、文化习俗、价值观、教育方式等。而不同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对学生和周围人交流的影响最大,100个人当中有32个人认为自己与外国人交流障碍的主要因素是文化上的障碍。
  跨文化交际最大的障碍之一就是文化上的障碍与冲突。这是因为文化会影响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不同的地域与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东、西方文化差异最大。东方文化多是高语境文化,“高语境文化下的语言交际对语境的依赖度高,说话讲究含蓄、委婉”;[2]而西方文化多是低语境文化,所言即所想。文化不同,价值取向也不同。东方文化是集体主义文化,而西方文化大多张扬自我。我们认为人性本善,而西方基督教文化有人类原罪之说。可见背景迥然不同的东方人与西方人之间的跨文化交际必然导致各种文化障碍与冲突。   此外,受民族中心主义思想影响,每种文化中的个体都想当然地认为世人的想法应该都是一样的,而事实则是南辕北辙,于是种种困惑、误解由此产生。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思维方式、习俗礼仪、宗教信仰、环境等文化方面的差异和隔阂,对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侧重从这些方面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上课的流程
  在第一阶段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将构想的法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
  高校法语专业精读课程传统上重视培养学生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的语言知识,兼顾训练学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活动的能力,忽视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当前,应用型高校法语教学的培养目标从过去的经院式人才培养转变为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外语人才培养。我们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将跨文化交际理论知识引入法语专业课程的教学中。
  首先,我们在各门课程每单元的教学目标中增加跨文化交际的教学目标。过去在高级法语课上教师常常忽视对课文中的文化知识的讲授,学生虽然掌握了语言知识,但对法国文化却知之甚少,对中法两国文化的差异更是不敏感。只有重视文化知识,使学生对比、了解两国文化的差异,才能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避免文化冲突。因此,我们在教学大纲和每一课的教案中均加入了跨文化交际的教学目标。
  在背景知识导人环节,我们侧重文化知识的输入,主要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时代背景、重要事件的来龙去脉、人物的生平与影响以及文化与科技等领域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度。
  在教学中,教师针对课文中的文化知识提问,引导学生探究文字中的表层文化与深层文化,使学生发现文化差异,认识到民族中心主义、文化定势的存在。以高级法语第26课《欧洲人眼中的法国人》为例,教师首先请学生们写下几个法语单词来形容他们眼中的法国人。学生们大多选择了“浪漫”“自由”“热情”“理性”“健谈”等词。在随后的课文学习中,教师接着向学生提问“德国人眼中的法国人是什么样子的”,“西班牙人、英国人、意大利人眼中的法国人是什么样子的”,通过对比,学生们惊讶地发现法国的邻国居民对法国人使用的词语与我们的迥然不同,如“高傲”“爱时髦”“爱抱怨”“沙文主义”“保守”等。
  通过这些对比,学生们意识到了什么是“文化定势”。这是一种“倾向于把某一文化群体的每一个成员都当作该文化定势的代表的文化取向”[3]。它的使用忽视个性,容易造成交际双方之间的误解,学生因此懂得了要避免“民族中心主义”“文化定势”等思维模式的影响,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平等、开放、尊重”的文化意识与视野。
  词汇的使用在跨文化交际中非常重要。用词恰当、得体是交际成功的保障。在词汇教学环节,我们侧重从词汇的文化内涵、语级、语义强弱、感情色彩、同义词、反义词等方面来讲解。以感情色彩为例,词一般具有褒贬、赞许、讥讽等感情色彩。如:hardi(大胆),这是一个褒义词,而它的近义词temeraire(大胆、冲动)则是个贬义词。如果不注意词的感情色彩,任意使用,就会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再以“语级”为例,如fatigue(疲劳的)和creve(累垮了的)。尽管这两个词是近义词,但在话语中的用法不同,前者的语级是标准法语,后者的语级是俗语。在正式交际场合,应使用标准法语。如果使用了俗语,则是不得体和不恰当的。
  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下的词汇教学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使他们的表达方式多样化,又使学生意识到需要根据情境和交际对象来选择交际的语言,正确使用感情,立场分明,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角色扮演环节,我们也以学生交际能力的训练为目标。很多学生法语语言知识很扎实,但在真实情境下进行语言交流时,却经常不知所措,不知说什么好。例如,我们让学生模拟在公共汽车上请司机开车门,自己要下车这样的情境对话时,平时法语基础很好的学生此时却突然语塞,一脸尴尬。可见语言知识必须与语言实践相結合,才能转化为跨文化交际能力。角色扮演环节的情境选择与课文主题密切相关,尽量贴近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景。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讲评可以确保知识的准确性。教师还要注意交际过程中学生的言语是否得体与恰当。如法国人讲究礼仪,讲话时经常使用条件式表示委婉与尊重,而汉语中没有语式与时态,所以中国学生往往忽视这些,因而常常显得言语生硬,不够礼貌。又如,交际中词语使用要注意语级,在日常交际中尽量使用口语,而不要使用语级较高的词语,如讲究法语或文学法语。而在正式场合,如电视辩论、访谈等场合,要使用标准法语或讲究法语。如果将两种语级混合使用,则是不得体的。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教师还需对学生在非言语交际方面的问题及时加以指正。例如,在角色扮演时,有时两个女同学会很自然地拉起手,显示她们是好朋友,但在西方文化中,这样是容易引起误解的。又如,西方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通常比较大,如果离得近了,他们甚至会下意识地说抱歉,而中国学生常常忽视这一点。再如,东方文化属于委婉文化,与人面对面交流时,人们往往避免直视对方,认为这样有失尊重。但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尽量保持直视对方,让对方感到我正在倾听,并认为这是一项重要的交际规则”。[4]面对优雅漂亮的女士,男士们更是需行注目礼,因为这代表“我欣赏您”。可见,言语交际与非言语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都是同等重要的,忽视后者也会为跨文化交际带来阻碍,教师对两者需要同等重视。
  在分组讨论环节,我们采用文化差异比较的方式分析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汉语和法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模式、习俗礼仪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可选定一个主题,让学生通过比较的方式来讨论两国文化上的异同。如高级法语第28课《法国家庭的变迁》,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对比当前中法两国家庭模式的特点、婚恋观、家庭模式多元化背后的深层原因等。学生在讨论中畅所欲言,发表白己的看法,然后归纳、总结。分组讨论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也是学生提升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过程。   在汉法互译练习环节,教师需要使学生关注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并在翻译中灵活运用异化与归化的翻译策略。“归化”是指按照译人语读者的表达习惯来传递原文的内容。如:Du tac au tac.针尖儿对麦芒。“tac n.m刀剑撞击声”,“Du tac au tac.”原意为“刀剑对刀剑”。译文用汉语中的成语来翻译法语,使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译入语听众很容易明白,也就达到了当时翻译的目的。又如:“Qui veutnoyer son chien l' accuse de la rage.”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如果直译成“一个人如果想溺死他的狗,就说它得了狂犬病。”就不如采取归化的策略,译成对应的中国俗语,令人立刻就可以理解句意。“异化翻译法是将源语中蕴含的文化信息原原本本的转换成译人语”[5]。例如:中国人说“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可以直译为“Peu importe que le chatsoit noir ou blanc, il est bon S'il peut attraper lessouris.”这样既符合法语的语言表达习惯,又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可见,翻译能力的训练也需要以跨文化能力培养为目标。学生只有善于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才能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同时也能更好地引入外国文化,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融人世界文化。
  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发掘词汇、话语、篇章等多个语言层面的文化内涵,关注非言语交际的跨文化差異,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三、法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法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是在长期的教学研究与实验中不断发展与完善的。我们的实验从2017年到2019年,历时两年多,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为实施法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培训师资,包括跨文化交际学基本理论、科研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使教师及早胜任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的教学工作。
  (二)实验阶段
  即将法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理论适时引入课堂、循序渐进、创设情境、协调发展的教学模式阶段。为了确保这一模式的实施,我们在各实验班实行了任课教师责任制,开展互相听课、公开课及互评跟踪。广泛收集实验数据,做好记录与分析工作。
  (三)发展与完善阶段
  在这一阶段,通过信息反馈,调整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的教学计划,正确处理法语跨文化交际教学与其他模式教学的关系,使其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注意搞好各级衔接。在提高学生法语能力的同时,不断渗透法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针对当前学生素质发展中的某些缺陷与不足,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教育与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教育,从而探索出一条通过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我们在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15级、16级进行了实证研究。被试32人,其中控制班15人,实验班17人。两个年级由同一名教师,几乎以一样的教学进度,进行了近两年的精读课教学。唯一不同的是,在实验班,教师采用法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控制班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期两年的实验研究,实现了预期目标。通过法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授课,实验班学生的法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明显提高,期末成绩高于对照班10%,不仅法语表达得体,而且更具文化包容性与敏感性,并能够进行及时的文化调试,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创新能力与思辨能力等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班学生。
  为进一步了解学生对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的反馈,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经常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效果更好,灵活多样,并都表示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模式,而且98%的学生反映这种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对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非常有帮助。
  四、结语
  对于法语学习者来说,法语不仅是工具,更是法语国家文化的载体;如果只学会了法语语言,而对法语国家的文化习俗、礼仪、价值观、思维模式与禁忌全然不了解,那么在T作中是不可能成为合格的跨文化交际的桥梁的。
  学生的语言能力不再是唯一的学习结果评价标准,同时兼备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才是外语教育的最终目标。
  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型高校的法语教育者需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大胆革新教学方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法语人才,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吴进业,王超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2]樊葳葳等.外围文化与跨文化交际[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金正昆涉外礼仪[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李慎涵外事接待口泽中的归化与异化[J].考试周刊,2015(8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02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