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封山育林模式及对生态效益影响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会玲

  摘要:木材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原材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木材的需求也逐渐增加。一些地区为了追逐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一边过度砍伐树木获取木材,一边又疯狂种树补苗,这样无限循环的开发树木资源,有的已经超过当地土壤供养的承载量,对当地地质造成极大影响。本文就此问题展开讨论,阐述为避免水土流失,保护树木正常生长而实施封山育林措施对树木和其生长过程的影响与作用。
  关键詞:封山育林;树木生长;生态效益;影响
  封山育林是为了避免树木资源被过度开发而提出的一项管理措施。封山育林是将未经保护的森林或被开发后的森林划定一定界限封闭起来,利用天然培育或人工协助栽培的方式繁育封闭山林里的植物,使该片区域经过一定的生长时间后,可以实现土壤中的养分能够正常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生态系统逐步恢复稳定的必要手段。
  1 封山育林
  要进行封山育林。首先,需要选择一片适合的区域,区域的选择通常是未经保护的森林或者已经被过度开采后的森林。其次,培育的树木需要合理选择。在一片土壤被过度开发,土壤中的养分已经不能供给需要养分较多的植物生长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一些对土壤要求较低、需要养分较少的植物,利用这一阶段,让土壤地力逐渐得到恢复。最后,当土壤状态能够恢复到一定值后,可以适当栽培少量需养多的大型树木,若该类树木可以正常生长,就可以大量培育了。另外,由于树木生长周期较长,因此,封山育林一般需要的时间较长,具体时间视森林被开发程度不同而不同。在保证树木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后,要尽量减少对该片地区树木的砍伐,一个被破坏的森林生态系统要想恢复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般需要几十年到上百年不等,在这段时间内,都属于森林的恢复期。因此,要保证该时间段内森林不受外界侵害,森林才有可能恢复正常。
  2 封山育林模式
  2.1 自然封育模式
  该种模式适合应用在人类活动少、林地无法连片的偏远山区。林区被封闭后,主要是利用树木天然更新的能力,实现繁育。该区域特点是外界干扰性弱,树木多为天然林,更新能力较好,生态恢复效果较为理想。该模式封闭方式多为全封,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山口和沟口处相应的减少封闭设施。
  2.2 飞封结合模式
  该模式主要针对飞播造林区域。飞播造林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变土壤质量、形成多种树种混交林,提高飞播效果。此模式可采用全封或者半封的方式,封闭时间一般在5年左右,飞播树种多以乔木和乔灌混合林为主。
  2.3 封造结合模式
  该模式主要应用在立地条件差、林木较少、林木结构和层次较为单一、天然更新能力不能满足该区域覆盖的林地。可以在林木自然更新的同时引入适宜栽培的新树种,营造混交林,提高林地质量,增加树木长势,加快植被恢复速度,形成稳定的层次,提高生态效益。
  2.4 封养结合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人类活动较多且植被覆盖较好的区域,多采用半封闭方式,林区内可养殖家畜、种植中草药及粮食作物等有机产品,既可以实现封山育林,又可以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和保护森林的意识。
  3 封山育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3.1 提高植物生长质量
  植物生长需要大量养分和水分。被过度开发后的森林,其生态系统已经相当脆弱,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也已经无法满足植被生长的需要。封山育林可以减少因人类活动而给森林造成的危害,使森林在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渐恢复生态系统,从而提高植物生长质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的森林覆盖率。
  3.2 减少植物病虫害的侵害
  植物病虫害一直是危害植物正常生长,阻碍森林资源发展的重要因素。封山育林在防治森林病虫害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在封山育林过程中,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森林内的植物定期进行巡查,保障植物的正常生长,若发现植物可能会感染病虫害,工作人员会对其实施一些预防措施,这能有效预防病虫害侵染植物,影响植物生长。
  4 结论
  总之,封山育林对森林资源和植物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和保护作用,在森林资源如此匮乏的现代社会,对森林进行封山育林能够有效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提高植物的生长发育质量,能够避免植物遭到严重的破坏和感染。同时,封山育林对某些名贵树种的保护也有显著作用,能减少不法分子砍伐挖掘树种的可能性,为我国社会安定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作者简介:刘会玲(1970-),女,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17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