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技术支持下的中职数学教学反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继翻转课堂之后,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微课教学兴起,在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构建高效课堂上不断做出贡献,逐渐成为教师喜闻乐见的一种新型教学工具。微课教学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阶段的教育领域,中等职业教育也不例外。当然,微课教学在应用和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关注的细节和值得借鉴的策略。根据实践经验,以中职数学为例,对微课教学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做一个简单的教学反思。
[关键词]微课教学;中职数学;教学反思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主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上与面对应试教育的普通高中都有所区别。但无论如何,数学以其不可撼动的基础学科地位依然在中职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对中职数学教师来说,出于学生基础不扎实、学习兴趣较低的学情,课堂教学难度甚至更大,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因此,要想利用微课更好地帮助教师打造有效课堂,中职数学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微课的教学优势,积极应用,不断反思,才能找到适合中职数学课堂的微课应用策略。
一、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突出优势
(一)课堂效率方面
據研究统计,学生在一堂课上最多只能保持10分钟左右的专注,随后注意力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转移和分散。所以尽管微课并不像传统课程那样内容包罗万象,但它却能抓住课堂中的“黄金十分钟”,在短时间内最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最简洁有效地解决教学重难点,从而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效率。
(二)课堂质量方面
微课的应用形式多种多样,不仅可以用在课前导入,还可以用在知识点讲解、复习巩固、课外提高等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不同需求有选择地搜集资源和开发资源,丰富课堂模式,从而优化中职数学课堂质量。
(三)教师队伍方面
由于微课依托于信息技术,易于传播,可以做到随时随地线上观看或线下交流,有利于教师之间的相互评课和资源共享,从而提高中职数学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
二、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反思
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课堂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优化课堂质量、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素养。同时,伴随着这些巨大优势,微课也对教师和教学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微课应用的前提是微课视频、微课课件等教学资源的搜集和制作,但对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老教师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中职数学教师能否熟练操作计算机直接决定了微课在课堂上的使用情况,只有教师掌握了微课制作方法,对每个环节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呈现出精美的微课资源,合理应用微课。其次,教师仅仅有技术还不够,教学设备也必须配置到位,必不可少的就是多媒体教室。同时,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在经费允许的范围内,加大投入,不仅要争取做到微课能走入每个教室,还要加强资源建设,搭建互联网学习平台,让教师和学生能在平台上沟通学习,资源共享。
三、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打造活泼课堂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中职数学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跟上时代潮流、适应现代教学环境,应用好微课教学技术。教师要敢于主动抛弃“满堂灌”的昏昏欲睡、毫无生气的课堂,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积极了解微课教学法,并通过不断钻研吸收微课的各类相关专业知识,合理将微课引入中职数学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打造活泼课堂。
(二)创新教学方式,打造趣味课堂
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给教师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教学思路,要求中职数学教师必须走出课本、打破常规,通过各类资源渠道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师要勇于抓住教学灵感,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任务的需求,制作寓教于乐的微课教学视频,利用微课丰富课堂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打造趣味课堂。
(三)整合教学内容,打造高效课堂
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轻松化解教学重难点,要求中职数学教师必须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及时整合课时教学内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的疑难之处,在备课时提前做出预设,把握课堂教学的侧重点,利用微课将知识点融入生活,降低学生对陌生知识点的防备心理,减轻学习难度,拓展学生思维,打造高效课堂。
综上所述,微课教学技术支持下的中职数学教学课堂在课堂质量、课堂效率和教师队伍方面都有巨大优势,有利于中职数学教学的进行。因此教师要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细心关注课堂反应情况,积累经验并主动加以反思,及时改进,打造中职数学活泼、趣味、高效的魅力课堂,培养中职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促进中职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小红.巧用“微课”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6).
[2]梁必慕.基于微课的中职数学教学实践[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6(6).
[3]朱玉玲.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8(8).
[作者简介]
陈淑华,出生于1970年,女,河南省长葛市人,汉族,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中职数学教育。
[作者单位]
许昌技术经济学校
(编辑:赵文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38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