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理念下对器乐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器乐作为音乐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同样引起了各方的重点关注[1]。民族器乐作为课堂乐器的优势和可行性早已毋庸置疑,将葫芦丝、巴乌、陶笛这三种小型易带、教学原理想通、普及型极强的乐器融入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是对新课程理念最好的诠释。但是器乐在音乐课程中的教学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探索与创新,结合新课程理念对器乐教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器乐教学;教学改革;葫芦丝、巴乌、陶笛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理念对传统小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每位教师必须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课改实验。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将葫芦丝、巴乌、陶笛三件乐器融入到了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创造意义和广泛的教育意义。
  一、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从科学角度来讲,人的右脑是创新思维的源泉,而左脑则控制着人的逻辑思维。学生在进行器乐演奏的过程中,需要同时运用眼、口、手之间的相互配合,还需要运用左右大脑对音乐节奏、速度、情感作出正确判断,才能不断促进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
  (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循环渐进的分层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在每一阶段得到很好的锻炼,同时也激发学生对葫芦丝、巴乌、陶笛等多种同技巧原理乐器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和驾驭感,在展示自我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由于器乐教学是通过课堂集体教学形式进行的,因此这种班级集体性教学应该以齐奏、合奏为主,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与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程度息息相关,若要使乐曲演奏的秩序不被打乱,必须让学生听从指挥、相互配合,这样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合奏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与他人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提高学生民族音乐文化素养
  新课程理念中提到:“器乐教学最大的教育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使学生能够获得节奏感、音高感以及和声感等音乐专业能力。”[2]《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也明确提出:“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弘扬民族音乐。”那么,通过葫芦丝、巴乌、陶笛这种民族器乐的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民族音乐文化素养(即突出审美教育),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弘扬了民族音乐。
  二、现阶段民族器乐在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民族器乐在推动我国传统艺术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尤其是民族器乐的教学比例占得非常之少,器乐教学一直在音乐教学的环链中处于薄弱环节,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薄弱环节的持续存在?经过我多年的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总结出了以下幾点问题和解决对策。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需要合理设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器乐学生吹奏水平的不同直接影响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实施,对具有不同基础的学生如果只采用一套教学大纲和计划,我们的教学质量将会大打折扣,必须设计几套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比如,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年级设计一套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分别可以初定为所谓的“普修课程、选修课程、主修课程。”
  (二)教材的多变性,必须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现阶段各学校使用的教材出现了版本多变、随意性很大、针对性不强、目的不明确等现象,严重导致教材建设滞后,影响教学质量。校本教材的建设是学校教学改革的关键,特别要加强民族器乐教材的建设,保证教材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多样性。
  (三)教学模式的过于单一,必须革新教学方法
  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会让课堂气氛枯燥无味,缺乏器乐教学该有的音乐美感,教学质量不言而知,所以教师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比如把葫芦丝、巴乌、陶笛三件器乐教学相结合、器乐与欣赏相结合、器乐与演唱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把课堂教学模式达到多样化、现代化、理论化和实践化。
  三、器乐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教学改革
  课堂器乐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在于辅助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器乐演奏家和音乐家。通过悉心研究,大胆实践,结合新课程理念总结出了一套器乐教学方法。下面将重点以葫芦丝、巴乌、陶笛教学为例进行探讨。
  (一)充分了解器乐的特性,扩大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器乐教学顺利开展的第一步,方法有很多,但是最高效的方法莫过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之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因自控能力较差,好奇心重,对乐器学习的恒心不足,为了让学生持之以恒地学习和扩大兴趣爱好,我认为选择葫芦丝、巴乌、陶笛作为课堂乐器有很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因为这三件小乐器都属于小型易带的民族吹管乐器,在吹奏的技巧上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学生在学习一件乐器的同时,另一件乐器可以作为辅助乐器,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乐器的积极性,扩大乐器学习的知识面。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提出:“器乐不仅与演唱并列作为音乐重要表现之一,而且在感受与鉴赏、创造等音乐领域都渗透了器乐教学元素。”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式必须多样化,比如三件乐器的相互配合学习(齐奏、合奏)、教学内容与歌唱教材相结合、气息训练与音阶相结合、以唱谱带动吹奏以及分层教学、分层考核、学生自评互评等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中必须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循环渐进、因材施教和学以致用,切记对小学生的器乐教学绝不能搬用成人或专业的那套器乐教学方法[4]。
  (三)创造形式多样的音乐艺术实践,呈现别样成果
  著名器乐演奏家伊扎克·帕尔曼曾经说过:“我们要多演出,演出得越多,收获就越多。”因此,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艺术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器乐展示机会和展示平台。比如班级器乐比赛、六一儿童节和音乐会的演出、社区文艺活动等实践,学生在进行器乐演奏后,可以让学生通过录像等形式对自己的演奏进行回看,通过互评和自评两种模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器乐演奏水平和艺术实践能力,而且丰富了校园文化艺术,传承了民族文化精神。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个有远见、有追求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新要求。从实践教学中不断探寻具有特色的教育模式,最终形成具有个人特色风格的教学成果。将葫芦丝、陶笛、巴乌等器乐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是我从事小学音乐教学多年来不断研究的课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积极探索,研究更佳的教学方法,与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共勉,让器乐教学得到进一步升华。
  参考文献
  [1]于清.初探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功效[J].小作家选刊,2016(35).
  [2]缪裴言.中国音乐教育——论中小学器乐教学[J].教学版,201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00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