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体验性的乡村民俗游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以乡村民俗体验性旅游的发展为研究主题,通过对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的旅游模式和现状的研究,分析体验性对于乡村民俗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为袁家村的民俗旅游进一步发展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民俗;体验性;旅游;袁家村
  [中图分类号]F323.4 [文献标识码]A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乡村旅游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期,选择农村旅游的游客不再仅仅满足于思乡这种单一情愫,他们的需求开始表现出多样化,传统的乡村游逐渐退出乡村服务业市场,多元化的乡村游开始遍布中国各地。袁家村是乡村民俗游的典型。袁家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从最初以农家乐经营为主的村子转变成现如今的关中民俗特色小镇,这明显地反映出乡村旅游模式在发生转变。而今后乡村民俗游该如何发展也是国内众多主打乡村民俗旅游品牌的村镇面临的重要问题。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游客需求的增长,如果乡村旅游开发者可以真正关切到游客旅游过程中的体验性,这将为乡村民俗游的发展带来机遇。
  1 袁家村体验性民俗游发展的环境分析
  1.1 袁家村旅游发展的地理因素
  袁家村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北部,属于关中平原的腹地,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分为南部台塬和北部丘陵沟壑区两大类。这里受到泾渭文化圈的辐射,同时对外交流也比较频繁,因此就形成了多宗教、多民族的现状。这里是关中文化的代表地区,距离袁家村不远处就是唐太宗的昭陵,其历史文化的积淀程度可见一斑。其地理因素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开端,既可以响应“一带一路”政策,与西北地区的旅游景点衔接形成多条旅游路线;又可以面向东部和南部地区吸纳大批游客。且与地理因素息息相关的历史文化是袁家村旅游最有价值的名片之一。
  1.2 袁家村发展旅游业具备的经济基础
  在1970年之前,袁家村还一贫如洗,当时村子只有农业基础且农业发展并不充分,使得村子的经济发展处于停滞阶段。而在1970年之后,村子的领导层决定对农业进行整改,整顿田地后使得农业产值有了大幅度的上升。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村子进行了工农商结合,依靠自身拥有的矿产资源发展工业体系,再加上交通运输方面的改造升级,使得袁家村有了良好的经济基础。这是袁家村旅游业发展的前身。因此2007年之后,袁家村正式迈入以服务业为主的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从2007~2018年,这十二年的发展足以证明袁家村旅游行业是成功的。袁家村在改革開放40年内的发展中积累了经验,村子有多种行业发展的历史使得袁家村可以更好地接受时代的新潮流和新的改革方针。在此基础之上,对袁家村的旅游模式进行改造升级,融入基于游客体验性的发展元素,可以进一步促进袁家村的旅游产业发展,使其形成更优良的旅游生态。
  1.3 袁家村已形成的乡村旅游模式
  现阶段的袁家村已经形成了景区式的旅游特色小镇。在这个特色小镇里有多种行业包括餐饮、休闲和娱乐等等。袁家村的这种模式在陕西甚至全国都已推广开来,比如咸阳兴平的马嵬驿和富平的和仙坊都是陕西省境内主打民俗文化旅游的特色村镇。咸阳兴平的马嵬驿依托历史典故再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打造了一个民俗旅游村,但是其民俗文化产品结构不合理,表现单一,游客体验感较差。而富平的和仙坊由于政府监管不善和管理者经营失败导致其现如今已经倒闭。相比以上这两地的民俗旅游发展状况,礼泉县的袁家村可以说是民俗旅游阵营中的佼佼者。袁家村不存在大多数村镇出现的土地产权问题,因此袁家村可以发展多元化的产业基地,并且可以接受更多的尝试,这是传统的农家乐式的乡村旅游所不具备的。袁家村的这种开放模式容纳了多种形式的产业并存,比如有以关中民俗美食为旗号的餐饮产业;以民俗戏曲、杂耍舞台演出性质的文化产业;以民俗工艺品为代表的手工业。在这些产业中,餐饮行业占比最大,而文化产业相对来说比较少。因此其他地域发展乡村民俗旅游不能盲目地跟风,应该在借鉴之中寻找自己的独特价值。
  2 目前袁家村乡村民俗游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们通过实地调研和收集游客反馈信息后发现袁家村的旅游生态环境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结构单一的商业模式
  袁家村现在的旅游营销模式是以商业店铺开店营销的模式,其中餐饮业和手工艺品众多。但袁家村的实际状况是餐饮业占据商业主体位置,给人的直观感受是小吃一条街。村民和开发者依靠这些产业获取利润。我们不难发现,国内的大多数乡村旅游景点都采取了袁家村这种经营模式,游客们置身其中大多数都是走马观花,且在重复的商业模式下会形成审美疲劳,使得游客的体验感大打折扣。
  2.2 民俗文化在旅游模式中不突出
  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袁家村周边拥有良好的历史文化基础,例如由唐皇帝陵衍生出的祭祖习俗以及礼泉县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等具有纪念意义的民俗文化应该加以保护和利用。但是现如今袁家村面临的问题是开发者和村民们没有做到有效地发掘、保护以及延伸村子及周边的民俗文化,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同时商业性质的店铺在袁家村中居多,村内只有村史馆类似的文化中心而缺少真正的民俗文化传承中心。关中印象基地没有了文化的支持就显得比较空泛。这也就就意味着旅游停留在浅的层面,当代人的旅游除了吃喝玩乐外,人们更需要添补他们被流媒体时代冲击的心灵,所以文化意义对于袁家村的旅游业十分重要。
  2.3 袁家村服务业自身的问题
  由于从业者的知识文化水平不高,且缺少专业的团队加持导致袁家村在建筑、服务设施以及宣传等多个方面出现问题。首先是仿古建筑的问题,这是中国仿古建筑的通病,开发者本身不了解便采取某种模板进行建设导致袁家村的仿古建筑其貌不扬,难以还原古色古香的关中文化景观。粗制滥造的仿古建筑难以得到游客的认可,与此同时,仿建也破坏了原有的村落面貌。而服务设施则出现了粗糙、不实用的问题,这难以给游客留下良好的印象。而在宣传方面,袁家村的官方网站采用了极简主义的风格,以新闻和相关信息介绍为主,缺少互动,难以给游客提供真正有效的信息。   3 基于体验性改进袁家村旅游模式的对策
  3.1 在原有基础上创设“沉浸式环境”
  袁家村的商业模式在今天已经缺少新鲜度,要想继续发展,则要创设一个可以发挥游客自身体验性的空间。开发者要创设一个环境来满足游客的需要,传统的旅游模式显然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体验性旅游要针对不同的需要以及自身可承受的最大限度给游客安排服务。可以分类安排,比如农业活动有体验种植、耕作等,传统手工业教学也可以有条件地进行。这些都可以归纳进基础的服务之中。而基于袁家村现如今的商业模式难以做到彻底改变,则可以采取小部分实施的原则。建立单独的体验中心,可以有效的吸引游客。而在这个过程里,要充分地给游客自主权,可以结合创新,引入VR等技术设备来支持体验。形成了大的乡村体验游环境后,游客可以真正体验村民的生活。
  3.2 还原民俗文化场景
  袁家村的民俗文化不仅体现在华阴老腔、秦腔戏曲等文化传承上,还体现在当地的许多民俗工艺上,如民俗小吃有村子自产的辣子和菜籽油;民俗手工有刺绣和布艺等多种工艺。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被遗忘在角落的有待发掘的民俗文化遗产。比如根据祭祖活动举办庙会来吸引游客,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的重建一些人文景观,进行民俗文化的宣讲活动,发掘民俗文化的同时为自身增加流量。但这种景观要同时兼备保护民俗文化的性质。开发者要重视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因此可以扩大宣传,与其让那些背井离乡外出谋生的人疲于奔命不如让他们回家开发本地文化做民俗文化的继承者,因此尽可能的挖掘民俗文化要有专业的支持和后备的人员基础。开发者可以与当地的一些文化教育部门合作共建,发动宣传,让有志于此的志愿者来引水活源。民俗文化的还原方式要与时俱进,应采取线上线下宣讲、图书以及影视多种文化媒介进行传播,为袁家村带来真正的“网络效益”。
  3.3 加强民俗体验游的持久性
  体验性旅游的持久性与沉浸性密切相关,为了让游客有最深的体会,体验性旅游必须做到持久,即在项目的设立和形式上要表现出持久性,比如在某些长假,可以推出长时间的旅游项目让游客来选择,旅游的节奏可以放缓,但力求带给游客最亲切的感受。除此之外,持久性还有另一个含义,那就是自身组织的持久性,如何在时代中可以做出自身的改变,又如何面对外界的影响,积极调整自身的状态,这都需要不断地收集来自各方面的意见,让游客提出建议和批评并作出改良,建立完善的服务体制。持久性与对游客的吸引力密切相关,如果能在原有的民俗文化上创设不同的情境,并且做到保质保量,游客的回顾率便会上升,这样自身的持久性和游客的持久性便合二为一,带来长期的效益。
  3.4 开发者应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
  在发展乡村民俗体验性旅游的过程中,开发者在兼顾体验性旅游特质的同时,要确保质量,体验性旅游的质量不仅仅只是服务上的尽心尽力,还是一个大环境下的多方面考虑,甚至民俗体验性旅游可以被看做“一个大型的乡村主题公园”,游客在其中扮演角色,开发者和服务人员应尽可能地去考虑可能会发生的问题,要兼顾娱乐、健康和安全多方面同时排除负面因素(如在公序良俗方面的争议问题),同时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树立良好的口碑。开发者应建立一个出色的管理队伍,这要求开发者要培训有素质的团队,无论是外来注入的新鮮力量还是旅游地原有的村民都应该继续学习管理和运营方面的知识,当前的袁家村缺少固定的管理层,村民应建立类似委员会的管理组织,形成一个有权把控袁家村未来发展方向的管理层。
  袁家村的旅游模式是中国乡村旅游业内的“神话”之一,旅游产业的发展不应该仅仅带来经济的转变,这种转变应是多元的,可以让村民实现收入和视野的双重增长;游客可以带来消费和体验的美的感受。基于体验性去改变发展袁家村,是乡村旅游业迈向未来不可缺少的关键一步。
  [参考文献]
  [1] 王舶宇.咸阳市袁家民俗文化村运营现状调查研究[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34(02):86-90.
  [2] 傅钰.陕西省袁家村乡村旅游发展的调查研究[J].经济师,2018(08):236-237+239.
  [3] 张涛.“不乱建仿古街”应成为共识[J].大众标准化,2018(0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28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