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产废弃物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变废为宝,控制农业污染已是社会要求;生产出优质、高效、绿色、有机农产品已是人们的需求。文章通过对泸溪县生态循环农业现状和实行种养结合的好处进行分析探讨,提出符合实际的种养结合模式,并对其收益进行分析,为泸溪县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种养结合;生态循环
  中图分类号:S1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930036
  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的设计必须符合当地实情。本文结合对泸溪县实际设计了一些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为发展提供参考。
  1 泸溪县农业生产现状
  泸溪县耕地面积2.11万hm2,其中水田1.86万hm2,旱地0.25万hm2,林果地面积12.06万hm2。2016年,全县农作物种植总面积3.99万hm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3万hm2,产量7.37万t。一年生经济作物种植1.864万hm2,在2010年基础上增加0.24万hm2,增幅15%。柑桔种植1.49万hm2,产量17.9万t;特色水果种植0.02万hm2,产量1.8万t。全县生猪出栏15万头,家禽出笼86万羽,肉类总产量达12758t;水产养殖0.1万hm2,产量2424t。全县农业总产值达12.8亿元。
  泸溪县农业以大宗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为主,种养结合程度不高,仅20%左右种养业实行以“肥水供求”为纽带的简单结合模式,80%以上种养业分离,单轨发展。种植业农药、化肥用量较大,养殖业粪污治理任务压力也很大。据统计,2016年泸溪县氮肥用量为8615t,磷施用量3147t,钾肥施用量10980t,复合肥施用量7030t,农用薄膜使用量296t,农药施用量456t。
  2 实行种养结合生态模式的好处
  化肥、农药、工业饲料等生产资料对种养业发展贡献功不可没,泸溪县农业生产也一样,化肥、农药、饲料的用量仍然很大,加上种养结合脱节、失衡、不科学等因素影响,化肥的使用占到生产用肥总量的80%以上,工业饲料使用占到养殖饲料总量的90%以上。对耕地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环境治理等带来一定困難。而实行种养结合的生态模式会带来以下好处。
  2.1 耕地质量得到改善实施种养结合,让种植业大面积使用畜禽粪便等有机肥,大量有益活性菌直接参与土壤物质和能量转化,腐殖质形成和分解等过程,对土壤团粒结构起到胶黏作用,能有效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强土壤的透气、保水、保肥能力,只要将畜禽粪便稍加中和处理,就能防止土壤板结和酸化,培肥地力,提高肥料利用率,使耕地质量得到改善。
  2.2 减少环境污染实施种养结合,能消纳畜禽粪便,直接减少粪便污染,同时,将畜禽的粪尿经处理后制成有机肥,能消除对地表地下水资源、土地和小气候的污染,减少对人畜、动植物病虫害的蔓延。同时,长期施用有机肥,使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和更新,腐殖质的存在对去除土壤中有毒物质如汞、镉、铬等重金属的污染有很好作用,能减少环境污染。
  2.3 提高农产品质量实施种养结合,使用有机肥,有机肥营养物质释放缓慢,进入植物细胞后无需消耗大量能量和植物光合作用产物如糖分和有机酸等。所以,作物积累的糖分多,且很少有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农产品质量自然好。
  2.4 降低生产成本种植业施用有机肥就可以不用或少用化肥,降低了种植业的种植成本。同时,部分作物和秸秆直接用作养殖业饲料,也降低了养殖业的饲料成本。
  3 适合泸溪县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
  3.1 “猪―沼―果”模式在武溪、洗溪、潭溪、白羊溪等地椪柑园内,按0.067~0.13hm2椪柑地配养3~5头猪的比例,建一定面积的猪舍、化粪池、沼气池。将沼液沼渣作为速效有机肥用于椪柑追肥,能使果品品质提高1~2个等级,增产15%左右,生产成本下降40%左右。
  3.2 “猪―沼―菜―猪”模式在武溪、浦市等蔬菜主产区,采取按户建一口6~8m3沼气池,按0.067hm2左右菜地配养2头以上的猪,猪粪入池,沼肥种菜。以沼渣作底肥、沼液作追肥,通过沼液叶面喷放来驱虫防病。同时,残次菜叶用作青绿饲料喂猪。如果是大棚的话,按每0.067hm2大棚配养3~5头猪,建8m3沼气池来配养配建,猪粪入池,沼气烧饭或大棚升温、沼液沼渣为大棚提供肥源,残次菜叶作青绿饲料喂猪。这样基本不施化肥,农药量也大大减少,且增产20%,蔬菜品质大大提高。同时,喂猪节省饲料,增加养猪的经济效益。
  3.3 “养殖场―加―种”模式全县有大小畜禽养殖场400余家,还引进了湖南百宜公司年产30万头生猪养殖园项目。建议在养殖场集中的浦市、达岚、武溪等地建立适度规模的有机肥加工厂,低价收购养殖场畜禽粪便,财政适当补贴加工费用,成本价出售给农民有机肥还田还地。既增加养殖业收入,又降低种植业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品质。
  3.4 “畜禽―沼―稻―鱼”模式在水源条件好、排灌方便,有稻田养鱼习惯的浦市、武溪、洗溪、达岚、合水、石榴坪等地。按每0.067hm2稻田配养3头以上的猪,每0.067hm2稻田配养300~400尾10cm以上的鲤鱼、20~30尾10cm以上草鱼。畜禽粪便入沼气池,沼液沼渣用作稻田肥料,培育稻田浮游生物,为鱼提供饲料。鱼又能吃掉田间杂草和部分病虫。将稻田堤埂加宽加高,在四周或中间呈“十字形”开挖鱼沟,沟宽0.3m,沟深0.4cm;在进水口或田中央开挖集鱼坑,坑深1m左右,沟坑联通,便于鱼活动。利用人工新建的鱼稻共生关系,将稻田生态向更有利方向转化,达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据测算,在不影响水稻产量的基础上,每0.067hm2鱼产量可达30~40kg,平均0.067hm2产量达35kg,按当地价50元/kg计算,每0.067hm2增收1750元,除去750元成本,每0.067hm2纯增收1000元以上。   3.5 “稻―虾”生态种养模式在浦市、武溪等地水源条件好的稻田,可采取虾稻连作的生态种养模式。即种植一季中稻,养殖一季小龙虾。在8—9月份中稻收割前投入种虾,或在10—11月水稻收割完毕后投放虾苗。第2年3—5月捕捞上市,6月份开始翻耕插秧,解决了稻虾争田矛盾。每0.067hm2稻田可以产龙虾150kg左右,按当地价36元/kg计算,每0.067hm2收入可达5000元左右,加上水稻收入,每0.067hm2收入可达6000元。
  3.6 “稻―蟹”生态种养模式在浦市、武溪等地水源充足、水质好、排灌方便的稻田,可以实施“稻―蟹”种养模式。将稻田四周围栏板,埋入土下10~20cm,高出地面50cm左右防逃。同时,将进排水口地基夯实铺上一层砖,上置直径40cm的水管,并用水泥砂石砌成无间隙,再在入口处设置一道竹棚并加盖聚乙烯网片防逃(因蟹有洄游习性),这种稻蟹混养模式,每0.067hm2可产蟹250kg,稻谷550kg,蟹按100元/kg计算,0.067hm2产值达2500元,加上水稻收入1100元,0.067hm2收入3600元左右。
  3.7 “果―禽”生態种养模式在洗溪、潭溪、白羊溪等交通条件不是很好的桔园里,采取林下放养家禽模式,按每0.067hm2桔柑园放30~50只鸡的比例,在桔园内均匀分布建设一批小型鸡舍。利用人工创建的“桔园―鸡”的生态系统,鸡为柑桔园除掉部分病虫害和杂草,鸡粪为桔柑提供一定肥料。减少桔柑用药1~2次,减少用肥10%左右,降低了柑桔园用药成本每0.067hm2约60元,每0.067hm2节约肥料成本100元,节省用工成本120元。鸡也可以每天只喂一次,减少饲料用量10%左右,每0.067hm2节约喂鸡饲料成本150~200元。每0.067hm2柑园共降低种养成本330~480元。同时,能使椪柑品质提高1个等级,鸡的品质提升一个档次,每只售价提高10元以上,每0.067hm2养鸡可增加收入300~500元。
  4 结语
  没有健康的土壤,就不可能有可持续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没有安全的农产品就不可能有优质、高效的生态循环农业经济。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实施种养结合的生态模式,正是实现生态循环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以上分析了泸溪县农业生产的现状和实施种养结合的好处,提出了符合泸溪县实际情况的种养结合模式,为示范推广提供参考和借鉴,尽快实现泸溪县农业向生态循环农业方向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 李义.种养结合型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研究[J].河南农业,2016(29):8-9.
  [2]高深,马国胜,陈娟,储志英,陈华.农牧配套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J].江南农业科学,2014,42(1):307-309.
  [3]欧艳萍.农牧配套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J].农业技术,2014,42(11):1-2.
  [4]李德发.种养结合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兽医导刊,2017(15):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33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