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数学课堂如何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動下,我国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的以培养学生应试能力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主。本文在分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详细说明了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方式。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8-0031-02
  引    言
  高中数学课程具有知识点多、难度大等特点,使数学教学变得相对困难,同时很多高中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感到学习难度较大,甚至产生抵触和厌学情绪。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就需要从教学的根源,也就是教学目标方面进行改进,通过科学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纠正学生错误的学习态度,并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
  1.指导学习
  通过对新课标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要想做好数学科目的改革工作,就要牢牢抓住培养核心素养这条主线。这不仅是全新教育体制的根本要求,也为数学教学工作的优化及改革提供了基础。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主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增强其数学学习热情等方面,旨在让学生具备更为优秀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提高基础素质
  数学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对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同时,借助数学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更多方法来处理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且不断强化自身的逻辑能力[1]。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让其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为日后开展更高层次的数学方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在我国推行多年,但是在实际的数学教学工作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首先,教学内容十分僵化,由于数学的知识点具有唯一性,所以,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往往会一直沿用之前的教案,对于公式推导过程以及所举出的例子没有进行优化,这就阻碍了知识点的传授。由于课程内容老旧,学生往往无法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绝大多数是被动学习,学习效率低下。其次,授课模式陈旧,由于数学科目的知识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每一步推导过程都十分关键,为了保证推导过程的连贯性,在数学课堂,教师一般是不允许学生随意打断教学进程的,这样虽然保证了授课的连贯性,但减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2]。
  三、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方式
  1.增加课堂的互动性
  要想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过于强势一直是困扰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3]。通常情况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的是权威者的角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改变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提高课堂的互动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多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各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以高三数学必修五中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一课为例,本章内容的难点在于让学生弄清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一元二次方式及二次函数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时,直接告知学生结论是非常低效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次函数的图像,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图像的变化特点,通过带入特殊值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以及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元二次不等式内容的拓展。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回顾了之前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核心素养。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数学这种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不断思考,才能使其在脑海中形成系统的知识架构体系。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让学生克服对数学的恐惧感,并发现数学科目的魅力,最终爱上数学。因此,教师在进行备课时,要“吃透”知识点,并且对所举的例子进行优化,让例子变得更加生动,更贴合学生的生活。例如,高中数学必修五《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这一章节的知识点难度比较高,应用的范围也比较广,是考试题中经常出现的一个知识点,也是高中阶段数学学习的难点之一。由于定理的证明过程比较烦琐,所以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感觉比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举出一个十分生活化的例子,如在爬山时,根据山的影子来判断山与山之间的距离,通过这种贴近生活的例子,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该知识点。教师还可以通过激励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他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那些问题可以通过正弦、余弦定理来解决。将深奥的数学理论进行生活化的描述,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及兴趣,对其核心素养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3.活用小组讨论模式
  小组讨论教学法是近些年来十分热门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该模式多被用于历史、英语等学科,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比较少。其原因在于学生的数学基本功差距大,不好进行分组合作,同时由于高中数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习兴趣较低。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对小组讨论教学法进行一定的调整,一方面不能采用“两强配两中带动两弱”的传统分组模式,而是要运用“三强加三中”的分组方式,并且按照分组教学法的经典模式,即“提出问题—充分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答案”的方式来进行。而针对班级中数学基础弱的学生,教师要对布置的问题进行调整,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并增加教师干预的时间,以讲解为主,讨论为辅。例如,高中数学选修四中《圆幂定理》—节的学习内容难度较高,重点要攻克的是相交线定理、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之间的关系问题。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情况进行分组,对那些基础比较扎实、数学成绩好的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并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让他们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熟悉圆幂定理,并掌握圆幂定理的解题方式与解题技巧;而针对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巩固相交弦定理及切割线定理方面,使其将基础打牢,通过回顾知识和大量的练习,让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能有所收获,提高其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结    语
  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难度比较大,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入手,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立生动的学习环境、改变教学模式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知识的魅力,并通过学习数学知识优化思维逻辑能力,为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杨文举.对一节观摩课的再思考——兼谈高中数学课堂核心素养的落实[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7(27):13-15.
  周密.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途径:课堂对话[J].数学教学通讯,2017(36):46.
  韦亮.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广西教育,2018(06):69-70.
  作者简介:刘旭(1992.2—),男,贵州遵义人,中学二级教师,所获荣誉:遵义市第三教育集团说课一等奖,仁怀市高考数学研究专题讲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37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