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现代学徒制视角浅析高职扩招和就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2019年国务院提出全国高职扩招100万的重大举措,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同年,5G在万众瞩目下登上时代大舞台,它不仅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作为高等教育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基层技能人才的培养中作用越来越凸显。现代新型“学徒制”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不但推动着校企深入融合,也是成为实现高职扩招和解决高质量就业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扩招;就业
  2019年是5G的商用元年,5G在万众瞩目下登上时代大舞台,它不仅会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就通信行业而言,5G技术涉及的相关领域要进行变革,不但需要技能更新、设备更替,更需要的是技术人员知识架构的变革。掌握核心技能的高尖端人才肯定是要走到技术发展的最前沿,而真正参与生产和建设的基层技能人才同样也备受关注。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明确指出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一直以“应用”为主线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技术能力的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占有较大比重。师资配比以“双师型”素质教师为主,采用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参与教学全过程,实现社会需要的各个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一、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
  2019年5月,国务院提出全国高职扩招100万的重大举措,着力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进程,以提高全民素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随着区域经济的整合、优化与发展,高职院校随之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越来越多的实用型人才投入到区域经济的发展建设中。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是有两面性的,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也不能被忽视。
  (一)不被认同的高等教育
  长时间以来,一部分人依然保留着高职教育一没文凭二没能力的看法,一些企业招聘的入职起点就是本科学历,让很多拿着专业毕业证的人望空兴叹,一些优秀毕业生得不到合理的对待,甚至一部分高职毕业生一毕业就面临着转行或失业。心里有芥蒂,即使是在学习中,也不会认真对待,更谈不上规划和理想。因为妄自菲薄而导致的学无致用也大有人在。
  (二)等待与观望问题
  选择高职的学生一般分为三种:成绩没达到理想学校,只能退而求其次;平时成绩一般,目标和实际比较匹配;为了考上一个学校努力挣扎过,终于搭上最后一班车。大部分同学依然会坚持努力学习的,有自己的短期人生规划,不受外在的因素而影响。但是必须承认还有一部分同学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目标不够明确,认为无论自己表现得好与坏毕业都有好工作,总是观望专业发展动向,不注意个人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对未来没有具体规划,稍有风吹草动就怨天尤人,导致在学习过程中状况百出。准备参与高职教育的社会人员,或许也会因为自身的学历和能力的欠缺而踟蹰不前。
  (三)社会关注问题
  一部分人认为高职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有限,混文凭的居多,毕竟高职和本科在教育体系和教育层次上有很大差别;一些家庭认为孩子在高职学不到什么真正的本领,而且孩子能力有限,缺少了来自家庭的关注和期望;一些企业认为高职的学生眼高手低,技能熟练不如技校生,知识储备不如本科生,所谓高不成低不就,提供给高职学生的就业机会有限,会再一次打击期待顺利就业的高职学生。如果加入扩招的各类型的人员,可能就更难保证高职教育的培养效果。
  二、高职教育的作用
  如何实现社会、企业、家庭对高职教育的客观认知,这是存在于高职教育本身的不可忽视的问题。而高职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人才培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推动高等教育普及化
  一个国家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受教育的人的多少。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多,所能集聚的力量也就越大,进行技术创新和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也就越强。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依然表现突出。这就需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加快发展高职教育,优化人才结构,实现有效人才供给,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支撑。
  (二)实用性强,缓解就业压力
  高职教育准入门槛较本科院校低,适合于多种情况人群参与,能够根据受教人群具体情况进行分类教育。高职教育侧重于技能培养,所培养的技能都是社会刚需技能,并且能够及时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灵活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做到因需而动,便于和实际工作接轨,社会影响作用和实用性都很强。
  (三)灵活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技能
  高职扩招带来的不仅仅是高职院校招生人数的增加,也对高职教育模式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教、学、做、用”的教学模式,应该赋予新的内涵。根据生源对象的差异,可以灵活搭配出多种教学模式:对于具有高中或同等学历的生源采用多创造实践教学环境,让他们尽快完成学生和社会人的转变;对于再就业人员采用短期培训模式,以实用技能为主,缩短再就业时长,拉近市场就业需求;针对农民工,根据农村实际情况,以技能培训为主,因地制宜……
  (四)多模式培养,做到人尽其用
  高职院校生源的多样化,就必然形成多样化的培养模式。通过高职院校多模式的培养方式,一部分人可以边学边练,毕业就可胜任专业相关工作;一部分人可以参与本科教育的预备学习,参加专接本考试,从而升入到本科教育;一部分人通过培养,个人能力得到提升,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创业之路;一部分人由于实践能力突出,可以通过短期的培训后,直接参与企业的研发核心。
  三、现代学徒制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解决了不同性质的院校培养不同层次人才的问题,最终实现人有其才、人尽其才、人享其才。高职教育则是肩负着高等教育普及化重任的同时,力争实现技能的传承与创新和高质量的就业。而技能的传承与创新除了通过“教学做”模式实现,另一个有力的手段就是“学徒制”。这种“学徒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企业里的“传帮带”,在今天的社会里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并将其实现场所从企业扩展到了高职院校,教育对象也从企业员工拓展到在校学生。这对高职教育的普及、各类生源的培养和员工的再教育提供了一种更加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现代学徒制教育作用
  与传统的学徒制教育相比,现代学徒制更加符合社会对人才培养多元化的需求。企业员工或是学生可与企业签合同,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与实践,同时还可以获得企业提供的薪酬补助。不限制参与人员的年龄和学历情况,可实现职业教育大众化的目的。学习的时间与空间选择更加灵活,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情况选择高职院校提供的不同类型的培训,基本可以满足了不同层次专业人员不同的职业技能需要。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使就业变得更加稳妥,能够更好地实现人才的终生教育。
  (二)政策指引良性发展
  2014年,《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提供了指导性意见,确定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2015年,教育部确定了第一批“现代学徒制”的17个试点地区、8家试点企业、100所高职院校、27所试点中职学校和13家行业试点牵头单位。2016年8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共同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在部分省市区开展试点工作。截至目前,教育部先后又确定两批共397个现代学徒制试点。2020年,是我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奔小康的实现年,现代学徒制在高职教育中一定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教育脫贫做推手。
  (三)工匠精神的传承
  现在学徒制所培养的人才不仅能够传承和创新技术,更重要的是能够传承职业精神。工匠精神所体现的就是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能力与品质的体现。在高职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对教育者的而言,就是要紧跟时代步伐,苦心钻研教育教学方法,掌握先进的专业技能,秉承严谨的教学理念,悉心教育每一个学生。对被教育者而言,就是要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品质,培养刻苦钻研的优良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有攻坚克难的决心。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更好地传承企业精神,延续行业最初的本心,不断丰富企业内涵建设,并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四、教学模式变革带来的影响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人才兴国战略。人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社会发展质量的好与坏。人才素质源于人才培养,而人才培养已经成为社会、企业与学校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让人才学有所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创。
  (一)认同感的回归
  认同感源于人才的可实用性。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和企业所需要的不是考试的能人,也不是纸上谈兵的谋士,而是具备真才实干的员工,被是社会认可、被企业认同的人才。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执行力是成功一半。只有踏实做好本职工作的人才能被接受。良好的工作能力必然会得到企业认可,认同感逐渐形成。被认同才更有活力和干劲,才能在岗位上干得好、做得精,才会有创新和发展的可能。
  (二)真刀真枪的硬功夫
  在学校学到的不是假把式,而是真功夫。高职院校采用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可以提供更加可靠的就业保障,带薪学习、带薪培训已不再是梦想。教学内容是与时俱进的,取自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企业参与从任务领取到任务执行再到结果评价的整个教学过程。教学全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融合、个人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真正实现“校企融合,共同培养”落地。
  (三)响应时代的召唤
  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就培养什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来制定的,并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就通信行业而言,5G时代呼唤5G技能人才。在实现对通信发展与通信行业通用能力培养之后,关键是要进行新知识与技术的及时拓展。我们鼓励学生参与5G建设工程。实地认知设备,参与布线安装,测试信号强度,亲身感受新技术带来变化之后,再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查漏补缺,教学效果显然提升不少。
  (四)创新能力源于创新思维
  学历不高,但能力不差。高职的大部分学生对自身的评价比较客观,能够从基础工作做起,善于从实践中学习,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社会适应能力和实用能力提升上。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这些性格上的特点,势必会加速他们的成长,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内动力。
  参与高职阶段教育的社会人员同样对自身有较为准确的认知,他们对未来有较为明确的定位,通过接受高职教育既能实现他们对就业或技能提升的既定目标,又能激发他们内在的潜力,在成熟的思维和高等教育融合中迸发出更富创造力。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现代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不但推动校企深入融合,也是实现高职扩招有效的方法之一。“师徒”关系从企业带入校园,手把手的教技能,耳濡目染地培养职业素养,传承工匠精神,这种无缝对接、有的放矢,既能保证企业优秀文化的传承,又能契合技能日新月异的发展;既能防止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脱节,又能保证企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就业率也就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教职成〔2019〕12号.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6〕46号.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确定2007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教高函[2007]18号.
  [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02〕5号.
  [5]教育部关于启动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的通知.教发[2000]168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51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