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提升的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梅莉

  【摘 要】在信息化和科技化时代之下,我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为了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促进教学质量的稳定提升,许多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立足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实质要求,深入分析和解读信息化时代背景之下我国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新内容、新变化和新要求,真正的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促进学生的良性成长和发展,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之下信息技术教学备受关注。传统的应试教育直接以简单理论知识的灌输为主体,忽略了教学效率和水平的稳定提升难以更好的构建高效课堂,对此本文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为分析对象,了解提升教学技术的策略和方式,以此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新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提升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01
  引言
  作为小学教育阶段中的重要学科,信息技术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技术意识意义重大,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同时实践性和应用性相对比较强,因此许多学生感觉困难重重,另外老师也难以结合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要求,不断的突破传统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桎梏和不足,实质的教学质量不容乐观。对此,老师必需要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融入主体教学环节,从整体上提升现有的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和水平,真正的为学生的良性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和指导。
  一、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我国新课程改革明确强调,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必须要围绕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保证学生能够获得更多自主实践的机会,更好的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其中因材施教尤为关键,这一点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备受老师的关注和好评。信息技术老师需要分析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学习态度,以此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学术界在对新时代背景之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时强调,传统的教学模式不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老师直接按照教学大纲之中的内容安排前期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最终导致实质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发展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相比之下,素质教育就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操作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老师必须也要调整前期的教学方向,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为教学重点,尽量避免简单知识的灌输,其中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设置不同难度的学习目标,提升学生的打字速度,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体现学生的综合发展要求,促进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
  二、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不管是素质教育还是新课程改革都明确强调,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老师需要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背景和学习要求,积极的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以此来保证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实现个人的良性成长。其中环境对个人的影响非常的深远,在提升学生学习基础的过程之中,老师需要构造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的表达个人的真实意见和看法,积极寻求老师的帮助,在一个民主且宽松的学习氛围之下提升个人的信息技术水平,另外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形式能够充分的体现不同教学策略的作用及优势。老师需要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落实好前期的课堂导入环节,分析学生对每一节课的兴趣和学习态度,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其中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的体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作用及优势,老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之前留出3~5分钟的时间,针对学生在前期预习过程之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相应的指导,解决学生在这种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在完成这一主题教学环节之后,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播放视频、音频的形式来弥补学生在想象力和逻辑思维判断力上的不足,保障学生能够将个人的主体精力放在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上。
  三、采用合作型教学模式加强学习效果
  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合作教學符合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学生能够在与他人进行互动和沟通的过程中了解自身的真实意见和看法,对个人的不足和优势有一个宏观的认知,从而实现相互合作和扬长避短。学术界和理论界在对合作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时强调,这种教学模式并非以学生之间的合作为主体,而是关注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如果老师能够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的具体内容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教学活动,那么就能够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和吸收能力,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其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主要是指老师在教学实践的时候将自主学习的机会交给学生,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和研究,老师只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进行恰当的指导和点拨,比如在学习电脑绘图时,老师可以先展示一些模板图片,然后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模仿绘制出类似的图片。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型设计能够让学生在观察和绘制的过程之中掌握不同绘图工具的具体使用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之间的合作则以小组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为依据,老师可以明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以自由组合的形式来让学生组建不同的学习小组,老师只需要从整体上分析不同小组的学习能力,设置针对性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之中对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知,提高个人的知识接受能力和应用能力。在划分小组时老师需要关注不同学生学习能力及水平的提升,真正的践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保障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主动实现个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的稳定提升。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教育背景有所区别,老师应该尽量避免一刀切的教学形式,注重对学生层次化的引导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同时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抓住各大教学环节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四、结语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老师需要关注教学开展的现实条件,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给予学生针对性的辅导,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保障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和核心,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大力落实,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作用和优势。
  参考文献
  [1]杭晓峰.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探讨[J].中小学电教,2014(3):45-46.
  [2]卞锦玉.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J].求知导刊,2015(20):85-85.
  [3]赵春祥.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166-16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80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