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核心素养下校际协作现状及改进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7年版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校际协作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改革发展机制被我国广大地区所采用,在当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要求下,我们更应利用好这一新的教研模式。本文通过分析几种常见的校际协作模式、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校际协作模式 现状 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1校际协作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20世纪70年代后,大多数学校通过校本教研,提升学校效能。该方式只局限于学校内部,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后来逐渐出现了校际协作,如跨洋校际协作、高等院校联盟、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义务教育学校为代表的区域联动、集团化办学为代表的协同办学等。
  校际协作,突破了组织间的壁垒,建立了新的协作空间。实现学校组织间的资源共享,通过资源流动,发挥闲置资源的作用,提升落后地区的资源供给量,尤其是在当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学校要具备基本的资源,如通过城乡联盟互动乡村学校学生可以享受城市优质的现代化设备,城市学生可以体验乡村地域的乡土资源。实现学习、教学和管理的协同,在今天的网络大环境下,校际协作的核心是打破组织间的壁垒实现大规模的学习和教学,同时实现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
  2我国各地区校际协作模式及现状
  (1)城乡互动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学习共同体,即教师从自身需求出发,自发组建的,有利于成员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非正式组织。它有目标性、自愿性、合作性、平等性、共享性、实践性、研究性和开放性等特征。目前,这种形式只有部分教师参与,很多教师由于各种限制性因素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2)城乡教育合作与城乡教育联盟。由于城乡差距,教育公平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讲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推动办学水平较高学校和优秀教师共同研讨备课、研修培训、学术交流、开设公共课等方式,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在教育均衡背景下进行城乡教师合作。由于地域限制,城乡间的校际协作只停留在一些教学比武、示范课、听课评课或者个别专题培训等简单的活动上,缺乏深层次的、稳定的、长期的互动。(3)联体课堂与同步课堂。我国很多地区先后提出并開展了城乡远程“联体课堂”、“阳光课堂”、“同步课堂”等,其实质都是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将市区学校上课的音频、视频等传送给其他学校,形成本区内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教学共同体,实施一对一、一对多的远程同步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有效解决了乡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学科不配套的难题,利用互联网实现了校际间的互动交流。我国只有个别地区实施这种教学模式,大多数地区只是提出并没有开展,或者有的地区开展了但是由于很多原因没有持续坚持下去。(4)跨区域校际协作联盟。自发地、由国家政策指导形成跨区域的校际联盟协作,如甘肃省定西市与福建省福州市结对。这种校际协作方式很好地实现了跨区域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尤其是为欠发达地区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在当前“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对促进欠发达地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的全面、终身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3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下校际协作改进策略
  (1)激发教师的主动性 ,提高教师的协作意识。大多数地区开展的校际协作活动,教师只是顺应教育管理部门的安排而参与,能够自主自愿提倡并参加活动的较少。让教师理解推行校际协作活动的必要性、树立正确的协作意识。同时,管理者要有整体的规划。管理者进行多方面、多渠道的宣传,发扬民主精神,集思广益,深入教师的生活,了解现状,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2)建立校际协作模式的理论依据。在网络大数据背景下,很多地区都能够便捷地获取信息,借助科研成果,确立该区域的校际协作模式。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校际协作正好给了我们新的出发点。如城乡教育联盟、跨区域校际协作等。通过内陆地区与沿海城市的教育协作,可以让内地教师快速了解沿海地区的教育现状及学生的发展状况,从而有利于促进内地地区紧跟时代步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3)教育管理部门主动搭建校际协作的平台。要加强教师、学校、教育系统与外界环境的联系,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主动搭建校际协作活动开展的平台,建立校际协作理论、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并定期、长期地开展各类活动。如城乡教师互动学习共同体、城乡教育联盟、“联体课堂”、跨区域校际协作等,保证活动的落实,尽可能地增大教师参与活动的覆盖面,达到预期效果。(4)完善校际协作保障制度。制度是规范行为的有力保证,要确保校际协作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从规范制度、完善制度入手,充分尊重教师个人及团体,促使校际协作从强制变为自然,从而提高协作的质量。
  校际协作,是目前不同学校及区域教育协作互动交流的有效手段,更是我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契机,大多数地区已经提出或者正在实施各种校际协作的模式,但要达到更好、更深层次的效果,还需我们继续努力。我们必须利用好这一途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竭尽所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力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 高铁刚,耿克飞,张冬蕊.基于信息技术的校际协作体建设研究[J].教育信息化,2019(05).
  [2] 杨廷.“联体课堂”环境下城乡教师时间共同体的构建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8:19-23.
  [3] 贺贵芳.教育均衡背景下城乡教师合作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4:25-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12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