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中应试技能与核心素养的交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引弟
摘 要:众所周知,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不但是教育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理念的有效落实,而且还是对我国“立德树人”战略要求的回应。鉴于此,從几个方面对高三语言复习中应试技能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应试技能和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高三语文;应试技能;核心素养
当学生正式迈入高三这一阶段时,首先面对的就是高考与应试。我们不要对其产生紧张、烦躁的心理。教育改革主要涉及的就是考试的内容形式,改革的是应试的方法,分析的是怎样通过考试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问题的核心不在于该不该应试,而在于怎样通过应试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继而从根本上实现提高应试技能和核心素养的巧妙结合。
一、内容上的统一
1.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助力核心素养的养成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往往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字音;第二,字形;第三,文言实词;第四,文言虚词;第五,名句名篇等。针对识记语文基本知识来说,其在“语文能力”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打个比方来说:对《考试大纲》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对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进行识记、准确无误地书写当代常用规范汉字等,每一条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生活当中,曾经看到某主持人把“反歧视”写成了“反岐视”,公交车上将“禁止坐人”写成了“禁止做人”,某影星把“沮丧”读成了“且丧”……显然这样会让大众群体认为其文化水平不高,缺乏涵养。所以,教师应当对此事予以高度重视,并通过朗诵名句名篇的方式,加大写字指导的力度,提升学生的读音与写字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确保练习常态化。显然这样做不单单会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加深对汉语的感情,继而从根本上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2.高考语文基本能力帮助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通常情况下,高考语文基本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言表达;第二,语病的辨析及修改;第三,古诗文阅读;第四,现代文阅读;第五,写作。由此可见,上述中的每一条都是面向学生的现实提升以及未来发展的。举例说明,针对古诗文阅读来说,其主要考查学生是否在了解文章大体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总结与归纳文章中的主旨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就现代文阅读而言,其主要考查学生是否在熟练掌握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学会总结与归纳出作者在文章中所持有的态度、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等。显而易见的是,上述各项均和学生高考分数存在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并且还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密不可分。不仅如此,上述内容均在高三语文复习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应当对高三常规复习予以高度重视,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通过提升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方式来助力核心素养的养成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也是必须实行的。
二、形式上的延展
1.适当延展研究的内容
语文作为一门生活化较强的学科,在整个学科当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针对语文探究来说,倘若只是将目光放在几道阅读题的理解分析上面,那么是非常片面的,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它应当尽可能地向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扩宽伸展,这对高三阶段来说也是如此。打个比方,特级教师曹永军与他带的班级的“时事讲坛”这一故事就充分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学生理性分析,主动探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同学们会因负面消息而产生消极的情绪,会为人性的善良而喝彩,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提出相应的方案。它引导学生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社会现实以及自然世界当中,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感受力,符合当代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促使他们可以深刻感受到自己在成长期间怀揣着公民情怀。在这个班集体中,即便已经到了高考冲刺阶段,“时事讲坛”依然镇定自若,学生也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曹老师也为此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大致内容为:基于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很容易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但只要具备强大的专业力量以及自信,在应试与核心素养之间找到契合点,完全能够达到互补与双赢的效果。
2.对学习方式加以延伸
高三应考阶段一定会带来竞争,然而怎样减少倾轧式的恶性竞争,实现互补与共赢的效果,是当前相关教育人员值得深思的课题。著名特级教师曹永军就为此做过以下几件事情:第一,成立“经典阅读小组”,定期组织学生一起去半山园探索王安石的遗迹,对“王安石与他的时代”进行分析;第二,在鸡鸣寺豁蒙楼上面与学生一起探讨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等。显然曹永军的教学方式不会局限在课本上,而是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学习方式也从原来的问答式转变为畅谈式。显然它充分体现了师生互相激励,激发浓厚兴趣,拓宽知识面的过程。在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同时,还彰显了在应试期间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应对应考压力,提高人文素养,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本文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围绕着高三语文复习中应试技能与核心素养的交融展开论述,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希望在本文的论述下,相关教育者可以引起必要的重视,继而促使我国教育事业可以迈入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何立新.我爱语文[J].中学语文教学,2005(2).
[2]赖登维,欧孟秋.名师陈日亮及其“我即语文”观[J].炎黄纵横,2018(2).
[3]冯永强.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新课程(中学),2018(12).
[4]谭证.做学生喜欢的语文教师[J].教育,2019(5).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一般自筹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8]GHB2793的研究成果之一。
编辑 王彦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40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