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究“以人为本”与个人设计理念的关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赵卫辉 杨晨阳

  摘 要:本文研究了产品设计中“以人为本”理念的运用及其与设计者设计理念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了产品的设计风格与设计特征,明确了设计理念的重要性,并对设计理念的形成、意义和作用进行了诠释,明确表达了设计理念是产品设计的核心。
  关键词:以人为本;设计理念;产品设计
  0 引言
  产品设计作为一项综合性学科,设计者不仅应具备良好的造型设计能力,更应拥有广泛的理论知识和独特的个人见解,以完善自己的设计思维。对于消费者来说,一件产品如果没有完善的功能和人机互动性,则失去了使用价值;如果没有被赋予心理情感,那它就是冰冷的机器,缺少亲和力,影响产品的使用效率和满意度。现代产品设计中,设计原则不再局限于“以人为本”,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与改进,设计者更加注重在“以人为本”的设计基础上加入更为成熟的个人设计理念。除造型功能以外,独特的设计理念是赋予并表现产品精神思想的重要保障。
  1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1.1 “以人为本”理念的萌芽
  设计的萌芽可以追溯至旧石器时代,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与发展,是人类为了满足生产生活需求而进行的造物活动。“以人为本”则随设计的出现而出现,只是没有明确的说明与定义。早在旧石器时期,原始人类对“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便有初识。他们对打制石头的大小进行选择,对不同造型的工具进行功能划分,并对贝壳、骨齿等材料进行串接装饰等,这些活动无不体现出原始人类是以各自生存为目的而进行自主创造。活动的主体物是人,石器等工具则是产生物。他们既是设计者又是生产者,所有设计行为皆出于对自身生存与使用舒適度的考虑,这也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生理与安全需求的表现。这些不仅是设计的特征,还反映出“以人为本”的出现是基于创造者的自主思想,其建立在人的基础上,满足了人对产品的功能使用、外观感受与审美要求。
  1.2 “以人为本”发展的重要性
  原始生态系统中,人、器物、环境在各自领域有其自身的发展演变,由于人类设计活动而交汇融合、协调发展。“以人为本”既是设计的基本原则,也是一种设计理念,它是以人类全面发展为目的,以人们的需求为基础,以用户为中心而进行设计的创造革新。产品可以改善人类的生活,为人们提供便利,其发展与改进受到社会生活需求的推动,同时在使用过程与后处理中也会引起环境的变化;人是环境的主宰,人类能够有意识地、有目的地适应与改变环境;环境的变化又会导致人们对生活有新的需求。三者处于循环状态,在整个流程中,“人”是特别的存在。人类具有独立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在自然生存发展过程中起主导推动作用,一切事物均可受人为操作而发生变化,因此设计“以人为本”显得更为重要。
  另外,产品设计的根本价值在于将好的设计批量生产并投入市场,进入公众视线,服务与改善人们的生活。产品设计受人的生理、心理、行为习惯、情感等因素的影响。一件产品如何能够生产与销售?除了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与人机工程外,更需要对它的寓意内涵进行刻画,使之能够与消费者产生共鸣,从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这是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对“以人为本”进行升华的生理与心理需要。
  任何设计都需要有理论基础的支撑才可继续进行,“以人为本”就是当代设计的核心理论,它的实现不再是因为人的需求与欲望,而是对任何与人类活动相关联的事物进行考虑。产品的设计改造是减少人类对生态环境产生危害的有效途径之一,要求现代设计者不仅要考虑产品的使用功能、操作方法、用户体验,更需要考虑产品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废物处理与后续发展,以减少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等不良行为。由此可见,其核心是更为深层次的“以人为本”。
  2 个人设计理念的必要性
  2.1 何为个人设计理念
  个人设计理念是设计者以主观的角度将人文思想、时代特征、设计原则、个人习惯等综合在一起,是设计者个人设计意趣和思想的表达,是设计者的自我介绍。
  个人设计理念不同于产品的设计理念,两者属于交集关系。产品的设计理念是针对某一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引导整体流程的思想,它根据不同产品的类型、功能、使用对象,赋予产品不同程度的文化内涵和风格特点,会因受到众多不定因素的限制而改变,比如顾客的需求、甲方的指定、市场的流行趋势、宗教文化的避讳等,这些都会影响产品设计的构思,从而影响产品的设计理念。产品的设计理念也双向决定产品的性质、方向、结果与存在的意义。个人设计理念是设计者对自己所有设计的特点、设计的理论和设计经历的感悟进行综合后的提炼,它是从设计者所有设计项目中提取的精华,是个人设计作品的精髓。从个人设计理念中能够看到设计者的身影,具有个性化与专业化的特点,仅受时代潮流、社会文化、个人喜好因素的影响。
  2.2 个人设计理念的形成
  个人设计理念是对设计师所有产品设计理念的折中,具有普遍性。产品的设计理念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关注产品的功能性、安全性、适用性,符合市场趋势与大众审美的风格发展。个人设计理念则是对产品项目的设计理念和设计习惯的梳理整合,然后运用于新的设计,提高设计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困扰,随后再次整理形成。
  随着设计文化的交流与探讨,极端的设计思想已不被大众接受,设计思想需要更加理性。个人设计理念因设计的发展趋势与社会氛围的影响而变得柔和。有些人认为个人设计理念就是自我个性化的凸显,其实不然,个性化只是在产品的设计成型过程中加入属于自己的元素,直接表现于产品造型、材质等直观角度,它属于个人设计理念的一部分。个人设计理念的另一载体是产品的文化内涵。产品的文化内涵可以是设计元素本身所具有的,也可以是外界赋予的。设计者赋予产品精神思想与文化韵意,并留有空白供使用者进行自我附加装饰,以此来实现对消费者的吸引。
  2.3 个人设计理念的作用
  (1)个人设计理念有助于产品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随着设计的发展与交融,产品的种类更为丰富。对于市场产品的生产投入,生产商往往会选择更具潜力、更能吸引消费者购买并获利的产品。因此,设计者的作品应直接体现市场价值感。市场产品的三要素,即技术、商业、设计,三者相互联系。在同一技术环境下,若要使产品更有市场,设计阶段起到关键性作用。任何产品的设计都需要在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增加附加值。产品作为媒介,使得个人设计理念与使用者的心理动态相照应。成熟的个人设计理念能够对未来产品的造型风格进行预测与把控,从外观上抓住大众目光,使人们有兴趣对产品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与使用,提高了产品与使用者的交流频率。   (2)个人设计理念有助于设计者对设计思路的梳理。产品需求的来源,可以是一个功能、一个元素,甚至可以一个词语作为设计点所引起的。设计点的运动轨迹是随机的,这就要求设计者能够准确把握点的运动,画出一幅满意的作品。设计者拥有开放的脑洞思维,设计想法变幻无穷,他们对产品进行爆炸式创想,萌生多种方案进行设计推敲,对设计因素进行斟酌考虑,选择最合适的方案,最终定稿并深化。设计者可能纠结于产品方案的筛选而迷失对产品设计的初衷,这是设计过程中较大的失误。方案的选择错误会导致设计的产品非最优值,并会延长产品的开发周期,对整个项目产生不良影响。相反,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融入个人设计理念,不仅能够创想出更多各具特点的方案,还能帮助设计者在筛选方案时多向性考虑影响因素,较为精准地把握设计思路,便于方案的梳理,减少不必要的困扰,使设计能够正常进行。
  (3)个人设计理念有助于推动设计领域的发展。当设计者的作品在社会中产生影响时,其设计理念往往也会被广泛传播,并形成新的潮流趋势,推动设计领域的发展。1925年,巴黎国际现代装饰与工业艺术博览会中,由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设计的“新精神馆”,用最小的面积达到了最大限度的使用率,却与当时流行的现代装饰艺术格格不入。“住房是居住的机器”代表了柯布西耶对设计的要求,不需要多余的装饰,而是极端地追求标准化与“精神的纯创造”,追求机器美学,反对一切附加装饰,饱受非议却影响深远。他的设计理念追求强烈的功能主义,虽然受到社会环境改变与其他新思潮的影响,但始终以服务于人为起点,对功能结构进行简洁化、几何化,将纯粹的人文精神融于设计理念,不断对设计理念进行实物化演绎,推动并开启了设计新时代。
  3 “以人为本”与个人设计理念的关系
  3.1 “以人为本”与个人设计理念互不干扰
  设计理念是基于微观讲述对设计的思考和创意。每个设计师的设计风格与设计领域不同,他们的设计理念也不尽相同。对于专为弱势群体设计产品的设计者,个人设计理念更多的是围绕“以人为本”进行解读。他们考虑得更多的是用户接受与体验,模拟使用情形,提供更加真实的设计想法与思路,几乎不添加个人元素。这类产品设计的质量主要在于设计者对“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参透程度。
  相反,在无限定条件下让设计者对个人设计理念进行事物的设计,那么它一定充满个性与时代特征,但不一定适用与满足人们的需求。“外星人榨汁机”是奇特产品的代表,外形犹如正要飞升的外星飞船,亦像一只长腿蜘蛛。它的造型难以使人联想到榨汁功能,饱受公众争议,却又引起人们的好奇心与购买欲。它不仅是一件艺术产品,更是设计者个人设计理念的实物化载体,反映出设计“鬼才”菲利普·斯塔克对于产品设计的诙谐的、打破常规的设计想法。他按自己的思想情感与方式设计工作,给予消费者不同的新奇感受,为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因此,一件新奇古怪的产品可能不适合大众使用,但它能够吸引人们的好奇心,赢得人们的吹捧,对一成不变的市场产生冲击。产品设计的结果是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对产品使用功能或精神寄托的选择,这是设计的多元化表现,也是个人设计理念的多向化。
  3.2 “以人为本”为主,个人理念为辅
  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对产品注入个性化,增加它的独特性,体现个人的设计理念,但它不能完全取代设计核心,缺少对“人”的考虑。倘若设计是建筑,那么“以人为本”是地基,个人设计理念是上面的建筑物。人们是否会购买这个建筑物品,不仅会考虑到上层建筑的特色,更在乎地基是否安全稳固。作为产品设计,安全性代表产品的适用性与情感化,应将功能架构和使用情景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永远不能离开“人”这一要素。只有以充分的设计理论为基础支撑产品的后续发展,才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己之位。
  “以人为本”与个人设计理念既平行又交集,相辅相成。产品设计中,“以人为本”为个人设计理念的融入提供机会与选择空间。产品“以人为本”的完成度越高,增添个性化的机会越多,选择空间越大,这样设计者才能融入更多的个人设计理念来提升产品的独特性。设计如果本末倒置,仅仅是为了表现个性主义而设计,忽视了它的基本功能架构,将注定是泡沫,显赫一时,无法立足于市场。因此,在产品设计初期要多向性考虑人的因素,并贯穿整个产品设计周期,使设计既复杂多变,又充满趣味。
  4 结语
  通过对不同案例的分析,可以得到:设计理念因不同产品类型的侧重点不同而有所轻重,但都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人为本”在设计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个人设计理念在任何设计中都起到主观引导作用,从第一视角来对产品的设计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在满足为人服务的基础上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作为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不断扩展自身对设计的认知,形成个人设计理念,替代“以人为本”的广义设计理念。在当今世界,我们对不同设计领域的划分更加具体,反之,“以人为本”逐渐成为一个代名词,浮于所有设计说明的表层,显得虚无缥缈,极不真实。“以人为本”作为设计的核心,我们更应该将它作一个完整的铺垫,在坚实的基础上衍生与总结出更多服务人类、贴合生活、满足社会、优化自然的个人设计理念,使产品设计多元化长久發展。
  参考文献:
  [1] 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吕杰锋,叶芳.设计概论:专业·职业·创业[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 李锋,吴丹.人机工程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赵卫辉(1989—),女,河南新乡人,硕士,助教,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工业设计。
  杨晨阳(1998—),男,河南开封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工业设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84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