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立足教材编写愿景促进教学方式转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述琴

   摘 要: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在编写内容、设计思路、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尤其是教材呈现方式上设计六个栏目,体现了“知行合一”的学习愿景和价值追求。教材编写愿景对教师原有教学方式提出严峻挑战,需要不断转变教学方式。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编写愿景;教材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32-0084-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2.077
   长期以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由于教材侧重理论,内容抽象,看似操作简单的课往往教师处理教材费劲,学生学得枯燥,影响了教学效果。那么课程到底怎么教?教什么?最终目的是什么?部編版新教材给我们开启了新思路,为教师更好定位、落实课程功能架新桥引新路,对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方式提出新的要求。
   一、教材编写愿景
   道德与法治教育本质上是对生活实践知识的学习必须超越知识传递性的学习,必须改变简单告知对与错的方式,走向双向平等的交流与开放的对话。[1]依据课程性质,教材编写时努力搭建教和学的脚手架,在形态上不以对知识进行系统理论阐释为主,而是通过设计“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拓展空间”六个与学生生活贴近、青少年喜爱的栏目活动,引导学生在探究、体验、反思与分享中展开思维和情感过程,从而涵养品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认同。
   教材如此设计、编写,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愿景和价值追求。引领道德与法治课学习方式方法的革新。
   二、教材教法探究
   从总体看,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主要突出了学本、学材理念,注重强化能力,淡化学科知识,对教师原有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学习方式提出严峻的挑战。下面是自己在教材使用方法中的几点浅见。
   (一)认真研读教材,精准把握教学目标,针对学情有效整合教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每节课栏目多,知识容量大,所以课前要在充分研读教材和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精准把握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科学有效地整合。分析学情是进行教材整合和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教材资源整合要与时俱进,结合学科特点关注“头条”、关注生活,善于借助时政资料、信息技术以及其他学科资源,科学合理用好课程资源,增强教学有效性。
   (二)充分发挥教材栏目功能,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强调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灵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尽量还课堂教学时空给学生,努力培养学生思考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获取知识,在探究分析中感知、内化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活。
   (三)依据教学目标科学设计问题,注重教学生成,打造具有思维含量、思考空间、思想价值的课堂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是课堂教学得以推进和运行的动力所在。高质量的教学问题对学生起着启其心扉、促其思维的作用。有利于激发起学生求知欲,促使其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发展学生认知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问题设置不必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否则就成了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成了填补问题空缺、完成任务的“机器”。要在把握三维目标的基础上,设置有思考梯度、思考空间的问题,以便在互动追问中引发学生不断思考、质疑,从而生成观点,打造具有思维含量、思考空间、思想价值的课堂。
   (四)积极开展单元实践活动,切实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实践
   道德与法治课的最终目的是“生活性”,也就是说让教材知识“落地开花”,用教材点燃“生活”。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法治意识和实践意识,懂得运用道德、法律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落实好教材“拓展空间”栏目活动,根据学习需要组织学生通过实地参观、调查、访问等形式开展单元实践活动,切实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实践,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感受、思考发现,增长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完善健全的人格,让道德与法治课焕发出真正的活力。
   (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
   古语有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从学生成长的过程来说,教育的真义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显发,内心的敞亮,主体性的弘扬与独特性的彰显;[2]道德与法治课的真义更在精神的唤醒。要注重过程性学习的评价,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活动,全面发展。考试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对学生人情态度价值观和法治意识的考查,体现课程可持续育人理念。
   总之,我们应结合新教材特点,不断优化、转变教学方式,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切实促进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康泉.立足新教材 上好道德与法治课[J].江苏教育,2018(25).
  [2]郑乐安.工于精 具匠心——品读2016年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J].教学月刊,2016(10).
     [责任编辑 谷会巧]
  作者简介:杨述琴(1971.4— ),女,汉族,甘肃张掖人,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中学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97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