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品德与社会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根据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发展特征,将生活化教学方式融入其中。生活化教学的渗透与应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其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学内容,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提升,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综合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小学  品德与社会  课堂教学  生活化
  小学是实施品德与社会教育的关键时期,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与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传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及教师没有给予该课程相应的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只是让学生机械学习理论知识,没有根据其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融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心理。而生活化教学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中的应用,能够改变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端,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助于提高其课堂参与意识和学习效率,为其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确定生活化教学目标
  要想将生活化元素充分融入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即:“课堂教学内容不应只立足于教材,更多的是要和实际生活进行结合,提倡并鼓励教师从学生实际生活中寻找有意义的内容。”在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也明确指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学内容必须要面向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师在依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案时,要把握教材观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内容。此外,教师还要情感目标、行为与习惯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进行明确,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即教学最终目标仅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生活,解决学生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进而对学生的生活能力进行有效的提高。
  二、在生活中提炼教学精华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仅靠教材知识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在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现如今品德与社会课本中的部分内容并不符合当今时代发展要求,只有通过生活化教学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为国家培养出栋梁之材。但如何利用生活中的事件对学生展开系统性的教学,是现如今广大小学教师所困惑的问题。例如,教师在传授《与安全标志和设施做朋友》这一课时,如果教师按照以前的教学套路,仅仅对学生讲述安全的重要性,学生们在理解起来难免有些吃力,如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外参观各种安全标志,则更加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另外教师还能够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展开系统性的教学,把课文内容做成生动形象的PPT课件,利用这种直观的方式对学生展开系统性的教学,学生在提高了学习兴趣的同时, 还能增加保护自身安全的重要性。
  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来源于生活,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使得教材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学生无法进行相应了解。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改变教学方式,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引导,鼓励其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从而让学生通过观察,更好地认识生活,扩大自身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学生的生活情趣和观察能力也能随之得到有效的提高。例如,在《我的绿色日记》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几节课的时间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周围的生态环境、工厂周围的环境甚至是湖泊、河流周围的环境,让学生接近生活,并对其进行观察。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定的观察任务。如:通过观察,说一说这些区域周围环境有哪些不同之处;产生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危害;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够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地球和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等。
  四、模拟现实生活提升品质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就要进行角色转变,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增加角色扮演与文本对话形式,与学生进行有效对话,加深学生学习印象,使其熟练掌握所学知识。采用课本剧的角色扮演的授课形式,引导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对话,不仅可以让学生融入文本之中,还能帮助学生了解文本中的情境。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事件,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阅读文本时,结合自身的经验,对生活中的行为片段进行情景再现。在生活实例情境的构建中,都会有一些与思想道德有关的信息,这时,教就可以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交流。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立足课堂,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情景进行更加深层次的学习。例如,在《做聪明的消费者》中的“购物有学问”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超市购物情境,部分学生扮演售货员,部分学生扮演消费者,让学生根据自己身边发生的现象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演绎,分别扮演理智消费、冲动消费以及挥霍消费的人。在表演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并提出相关问题,有助于让学生正确认识消费,逐渐养成理性消费的意识,同时还能够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情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给予生活化情境正确认识,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需求,将其合理渗透带到教学中,在改变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使其与教材中的内容产生共鸣,增加其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实现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麻智勇,朱晓燕.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优势探析[J].中国教师,2017,18(22):161-162.
  [2]宋长梅.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育探析[J].學生之友(小学版),2016,06(12):184-185.
  [3]金建飞.生活化教学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导学,2015,04(22):216-218.
  [4]王智胜,林海涛.让品德与社会课真正的“活”起来[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5,35(06):121-1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33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