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之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再思

  【摘要】阅读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组成部分,教材中蕴含的多数文章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汉语言的典范,能够使其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的文化传统内容,拓宽自身的知识视野,同时也可以熏染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涵养,甚至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对自身的阅读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引入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推进阅读教学的高效开展。基于此,主要以比较阅读法为例,探讨其与高中语文教学相结合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比较阅读 文质兼美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都是以文字为媒介,向阅读者传达其特定的情感。为了构建一个高效的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师应该要认识到具有实用价值的阅读技法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也要认识到新课程改革下要求的新型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融合发展的必要性。而比较阅读教学法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颇受关注,高中语文教师如何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将比较阅读法整合运用,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的基本概述
  比较阅读法主要是对两种存在一定差异的对象展开对比与分析,进而提高人们对其的感知能力,有利于激起人们对这一对象的探究兴趣。在比较阅读教学法的实际应用中,若是学生能够在其引导之下深化理解文本内容,并且加深对文本内容的记忆,则可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等。归根结底,比较阅读法就是要对存在异同关系的语文知识进行深入又细致的观察与分析,直到找到微妙之处,再进行深入的阅读与理解。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若是采用比较阅读教学法来展开语文教学,则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并且使其在脑海中构建起“类”的信息群,对学生以后分析不同的对象时,就可以提高其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比较阅读法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比较阅读法是当前比较新型的教学方法,将其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相整合,其教学作用可以体现在:首先,在比较阅读法之下,学生需要发挥比较思维,对不同内容或者不同形式的文章进行对比,然后对其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使其在足够的思维空间里发散思维,细致入微地寻找可以将不同内容或形式的文章区分开来的重要方法。这对学生来说,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其次,在对比阅读下,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现学的课文与另外一篇与之相比较的文章之间的对比,而这会建立在学生理解现有课文的基础之上,才能找出这篇文章与其他文章的不同之处。若是教师能够采用对比阅读法,则可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其可以发挥创新能力,提高自身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最后,现如今的高考考点也蕴含了比较阅读的元素,意味着教育领域愈发重视比较阅读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为了提高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将比较阅读法与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比较阅读法的运用
   (一)基于相同主题的比较阅读法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章具有相同的主题。在实际阅读过程中,若是教师能够将两者整合起来,对其进行比较阅读,则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在相同主题的阅读教学中,学生也适当地拓宽了自身的视野。因此,教师要注重对相同主题的文章进行有效的整合,展开比较阅读。比如在高中语文《故都的秋》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入与之相同主题的《想北平》这篇文章。两篇文章的作者都采用了相同的主题来展开论述,都体现了“想念”的这个主题。只是在同一主题下,两篇文章却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学生理解这一差异的同时,就能够掌握好课文内容的学习。
  在《故都的秋》一文中,郁达夫主要描述了自己对古都(北平)的秋天景况的想念,而且他是站在外乡人的角度来对古都之秋进行品味。“我的不远千里……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这些句子就体现了这一点,他在描写故都之秋的时候,选择了可以触动人们对秋天的情感的景象,比如“槐树”“秋蝉”“秋雨”等,而且还特别强调了一些比较特殊的景色,如陶然亭的“蘆花”、钓鱼台的“柳影”以及西山的“虫唱”等。而且郁达夫在描写“北国”之时,将其与“南国”相提并论。但是在老舍所写的《想北平》这篇文章中,他却让伦敦、巴黎、君士坦丁堡以及罗马四城来为北平做嫁衣,这两篇文章的衬托手法的意境存在差异。而且老舍是北平之人,他主要结合生活中平常的细节来进行描写,选择的景物是老城墙、院子的花草、蔬菜等意象,更多的是发挥了老舍的思乡之情。通过这样的对比阅读,学生可以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二)基于相同要素的比较阅读法
   具有相同要素的文章实际上就是两篇不同的作品,针对同一事物展开了论述,表达了各自或相同或不同的个人情感与个人观点。对这种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比如在高中语文《荷塘月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清塘荷韵》这篇文章引进来,进行对比阅读。这两篇文章都具有相同的要素,即是“荷塘”。两个作者都以荷花为题来进行阐述,而且他们的文章内容都透着荷花的赞美。但不同的是,《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是作者在充满忧愁情绪的情况下,在月色环境中看景而获得的感悟,朱自清先以“月色”这个景象来突显自己心情的沉郁,后以荷花为主,抒发自己的彷徨矛盾。比如“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句话就充分展现了作者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的沉郁心情,也反映了作者幻想超脱现实却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而《清塘荷韵》这篇文章比较长,主要是沿着“想荷→种荷→盼荷→赏荷赞荷”这一写作思路来展开。作者将莲子和荷花的生存状态与自己的爱好、心境、情绪都相互融合,将其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这一点与《荷塘月色》是截然相反的。在这两篇课文的整合比较阅读中,学生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阅读文本,体会同一要素的不同作品之间描绘的情感内涵,领悟不同的思想情感。这样的阅读课堂,会让学生受益匪浅。
  (三)基于相同作者的比较阅读法
  同一作者的作品也可以有不同的思想情感、表达方式,教师针对同一作者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赏析与阅读,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位作者的写作方式。在这样的比较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效地拓宽知识量。而且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比如在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其与毛泽东同志的其他作品相对比,展开系统的阅读。他所创作的诗词内容大多数是革命诗词,充分突显其豪迈气概,但是也有少数部分诗词存在不同之处。如《贺新郎·赠杨开慧》这篇文章与他以往的豪迈气概相反,带着绵软柔情,这反差会让学生产生较大的好奇心,激起学生探究课文和拓展阅读的兴趣。因此,比较阅读法是可以构建高效阅读课堂的有效手段,教师可将其充分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总而言之,一个人往往会将新旧事物或者相类似的事物进行对比,希望可以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在对比的过程中迅速了解事物的内外本质。而在语文阅读中,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与研究,实际上就是将新旧知识相联系的重要过程,也是对相似知识进行本质的理解与认识的过程。高中语文教师要注重比较阅读法在课堂上的整合运用,以比较阅读法来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陶传京.比较式阅读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25):128.
  [2]李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置与比较阅读整合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24):319.
  [3]金叶.高中语文比较阅读教学实施的要点[J].现代语文,2017,(10):1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36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