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魏李娜

  【摘要】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我国的音乐教育人才培养体制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不仅在专业课程的结构设置上,还在于整体的教学环境上。在对于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计划,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还需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加强其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学生的各个教育阶段中,应该适当加强音乐教育的比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为学生在将来的专业选择中提供良好的选项,增加音乐教育人才的人员供给。在此基础上,音乐教育的学校机构应该进一步优化专业教育的资源整合,促进音乐人才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高校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注重学生的内涵与文化的教育,还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促进我国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对此,应在现有的基础上完善音乐教育专业培育体系,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此解决目前我国音乐教育专业的具体难题。本文从实际的教育情况出发,并结合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旨在促进高校音乐教育的更好发展。
  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音乐教育人才较为稀缺
  在实际的社会环境中,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专业观念也发生着相应转变。学生在学科专业的选择中往往根据时下的热门专业进行选择,比如金融、医生和互联网专业。音乐教育专业的选择比例相比于其他学科专业占比较小,这是导致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稀缺的主要原因。此外,在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中,学生的学习重心集中在主要学科知识上,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较为薄弱,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进而造成音乐教育人才的储备减少。
  (二)音樂教育专业就业困难
  虽然近些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学生就业的政策保障措施,但由于专业特性,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仍无法进行高效就业。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主要就业岗位集中在学校和音乐培训机构方面,二者在就业岗位的数量安排上较为有限,且受相关业务的限制,若学生没有相关的创业条件,则进一步增大了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难度。由此可见,在音乐教育的就业保障方面,难以吸引学生投入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导致其发展程度受到了一定限制。
  (三)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力不足
  在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忽视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在就业岗位的实习过程中出现不适应的现象,对于就业单位的具体要求,学生的专业技能不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学生实际教学能力的不足,不仅加大了学校的用人成本,还造成学校和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二、造成高校音乐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培养模式重心失衡
  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中,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存在重心失衡的现象。[2]部分高校过于注重学科专业的理论知识教育,导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由于缺少相关的实践教学,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只有通过良好的实践教学,才能更好地发挥专业的实际作用。
  (二)课程结构不合理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存在着一定不合理性,比如,在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以及实践课程的安排上,实践课程在课程结构的组成中所占比例较小。高校的教育课程结构过于重视理论教学,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造成学生结业的初期阶段产生较大的不适应性。
  (三)培养模式较为单一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统一教育,培养模式过于单一。[4]教学环境和实践环境都限制在学校的范围内,培养模式缺少一定社会性,没能提高学生在社会实际环境中的适应性。在高校的教育阶段中,只有大四这一时间段能够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剩余时间学生处在学校的教育范围内,且高校的相关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没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素质教育作用。另外,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
  三、高校音乐教育提高培养质量的措施
  (一)创建特色教育课程
  在实际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中,可以开展情境教育,通过营造特定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在教育岗位上保持职业精神和加深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此外,教学中还应引导学生的目光延伸至人本身,因为教育岗位面对的主体就是以人为单位。通过教学模式体现特定的情境,促使学生进行多种教学情况的分析活动,提高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的熟练程度。在师资力量的建设工作中,除了开展本校教师的培训项目外,还需从校外聘请相关名师与音乐教育家开展校内的知识讲座,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同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学生在音乐教育专业中的更好发展。
  (二)优化专业课程结构
  优化专业课程结构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多样性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1]高校在专业课程的安排上,除了优化教学模式,还应制定相关特色课程,比如,通过增加选修课的专业门类,使学生能获得专业知识以外的技能培训。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识课程的结构可适当进行调整,降低一定比重和难度,并加强教育实践课程的结构调整,使学生在学科的专业性上获得更好的发展。另外,还需将以往的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根据学生的特长进行相应的加强教育。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内容,应注重实践性进行优化,使之能够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最后,还需注重学生的人文思想教育,使学生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提高其文化素养。高校的专业课程优化,除了比例调整以外,更重要的是将各个学科进行高效融合,以此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提高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学校为主体进行专业教育。[3]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不能作为单一的教育环境,还应结合校外实践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高校师资力量构成过程中,校内教师在专业理论领域具有良好的教学经验,与此同时,高校还应注重具有丰富教育实践经验的教师,通过校外聘请等方式组建高校内部合理的师资力量,不仅能对学生开展有效的理论教育,还能通过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未来发展中更具优势。此外,高校还应加强与校外机构的沟通与合作,保障学生拥有良好的实习环境。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注重创新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创建案例型研究课程
  为了避免高校教育过于理论化,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案例型课程的教学形式,能有效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程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向学生进行教学案例展示,使学生进行相关讨论,并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解答。除了能够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外,还能使学生关注实际的教育环境,并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四、结束语
  本文根据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特点以及实际的教学环境进行了相关的理论阐述。其教育过程中不仅需要完善课程结构和教学方式,还需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只有积极创新和改进教育模式,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王玲,司瑞姿.普通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新课程改革对接问题的理性思考[J].音乐创作, 2016(6):178-179.
  [2]蔡梦.普通高校专业音乐教育学科发展相关思考[J]. 人民音乐,2018.
  [3]顾硕.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思考[J].大众文艺,2015(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82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