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继革
[摘 要] 围绕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展开讨论,目的是解决职业院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问题,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不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的就业率不断提高。因此,在职业院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时,首先应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在校企文化隐性教育的配合下,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比赛,使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能力;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19)25-0244-02
作为影响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的重要能力,职业院校应重视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主要对学生以下能力进行培养,包括生涯规划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通过对学生上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完善,最终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一、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职业知识、技能更新速度加快,“一次受教育,终身受用”已不可能
目前,在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时,为使教学过程获得良好的质量和效率,教师首先应根据职业发展和变化速度制定教学内容,结合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更新速度快的特点,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在面对职业不断变化中具备就业机会的能力。另外,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变化过程中,许多职业受到其影响,职业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早在2004年开始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许多职业已经逐渐消亡,如铸字工、寻呼员等。而在类似职业消亡过程中,许多职业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如企业中白领人员、技术人员等,都受到企业裁员的影响,造成更多的人员失业。面对职业变化加快和消亡的问题,职业院校应考虑培养学生长期发展的就业能力,并将教学理念由传统的一次受教育,终身受用转变到可持续发展能力教学理念上,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不断更新的职业知识,并为学生制定长远职业规划,使学生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中获得长久和稳定的就业机会。
(二)国际职业教育已从单纯教育向满足职业技能的培养发展
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进行职业教育中,已经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新的教育理念,转变原有的单纯教育理念,并在教学中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实行对学生全面能力培养教育,并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的职业技能具备通用性、工具性等特点。例如,发达国家在进行职业教育时,强调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培养和锻炼,使学生在面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变化时具备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有长期稳定的工作。
二、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能力差
受到社会对高学历要求的影响,人们普遍对低学历人群缺乏关注。尤其是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和人们心中地位无法与普通高校学生相等。因此,家长在选择学校时,许多家长都是由于学生成绩不理想,迫于无奈将学生送入职业院校学习。因此,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的学生,在心中人为认为自身缺乏学习能力,与普通高校的学生今后的发展无法相比,造成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另外,我国长期教育发展中,一直沿用重学历、轻技术的教育理念,更加严重影响职业院校的发展,使职业院校的学生没有重视自身的发展,最终影响学生的就业和长期发展。
(二)职业核心能力欠缺
学生在工作岗位中,其核心能力不仅包括岗位工作能力,还包括岗位职业长期发展能力。因此,在不同的岗位和行业中,职业核心能力是作为岗位基本能力,并且作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重要的组成基础。但是,在职业院校日常教学中,学校缺乏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另外,如果学生缺乏职业核心能力,不仅无法找到适合的工作,而且如果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时,面对人际关系问题、工作问题等无法有效地解决,使学生今后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在许多用人单位进行招聘时表示,学生的专业技能是符合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但是也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提出更高的标准。
(三)生涯规划能力弱
在对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中,缺乏对学生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生涯规划能力较弱。学生该项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学生一直将自己作为技能型人才作为发展方向,在日常工作中通过技术可以获得就业机会,对今后的发展没有规划,长此以往导致学生一直在原有的岗位上没有发展。因此,职业院校应重视对学生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进行生涯规划,为学生长期发展产生重要的意义。
(四)创新能力不足
在我国社会和经济不断发展中,科学技术和应用技能发生不断变化,各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导致人才间的竞争不断加大。在当前的行业发展中,对创新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因此职业院校应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职业院校学生通常表现为被动接受知识理论和技能,只是学习教材中的知识。另外,教师没有为学生提供创新能力培养和锻炼的机会,主要是教学方式的影响导致学生缺乏创新能力。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
根据我国《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职业院校应重视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根据《规定》内容职业院校应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为社会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在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院校首先发挥合作育人的作用,对学生的技能和素养进行专业的培养,然后在企业配合下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系统的锻炼,共同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做出突出的贡献。 (一)专业设置柔性化,重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在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时,通过麦可思调查发现,如果职业院校设立的专业具有多样性特点,最终导致学生的就业率不断降低。该调查选取长江三角洲范围内85所职业院校,主要对2009届6.3万毕业生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所得到的结果发现,由于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数量较多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较低,并且许多学生在一段时间后离开工作岗位。另外,许多职业院校专业类型比较相似,由于专业设置过多、过细,学生在就业时无法利用所学专业得到工作机会,并且使学生今后的发展受到阻碍。所以,为解决职业院校专业类型过多和过细的问题,开展校企合作,通过对行业发展深入的研究和调查,设立满足就业的专业,并使设置的专业具有柔性化特点,使學生在专业学习时既能具备专业能力,还具备就业需求的适应性。
在职业院校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过程中,为满足社会和各行业对人才高素质能力的需求,职业院校应将教育目标设立为高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但是,许多职业院校一直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没有重视对学生高素质的培养,导致职业院校教育课程内,缺少如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等。为扩大学生今后的发展空间,职业院校应为学生设置素质教育课程,在培养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也应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在今后岗位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发挥校企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培养职业院校学生
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职业院校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过程中,应将各行业企业的文化融入专业学习中,并使职业院校围绕产业文化融入教学、课堂以及校园作为教育目标,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感受到行业文化的魅力。因此,为提升产业文化在教育中的影响力,学校与企业应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如讲座、展览等,也可以增设技能竞赛、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获得中了解行业文化,同时锻炼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最终实现发挥校企文化隐性教育的功能作用,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行业发展需求。
例如,为使学生感受到企业文化魅力,适时开展校企合作文化活动,在文化活动中,企业重要的管理人员参与到活动中,并组织学生通过了解企业发展过程、文化理念以及未来发展目标等,使学生深入地了解企业文化内涵,让学生在感受到企业文化魅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并引领学生通过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规划能力等,树立清晰的发展目标,从而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校企合作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培养职业院校学生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为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许多学校开展各种类型的技能大赛,并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作为教育目标,在锻炼和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能力的同时,在比赛中对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不断加强培养。所以,在许多校企合作中,将职业技能大赛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重要的方法之一。为使职业技能大赛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职业院校应积极组织各行业优秀的企业加入大赛中,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就业环境,通过设立比赛题目让学生进行比赛,通过比赛成绩评定学生的技能。另外,职业院校根据教学目标,应优化和调整比赛项目,目的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计算机工程系与网络科技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时,可为学生组织网络攻防技能比赛,在比赛中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比赛内容、流程、题目等设置,分别设立个人与团体初赛、决赛。比赛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不仅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还为学生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升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四)校企合作实施创业教育,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校企合作应为职业院校学生实施创业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等,最终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因此,在校企合作中开展创业教育,不仅符合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还为各行业企业输送人才建立新的教育体制。在学生接受创业教育中,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体验,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创业意识,使学生通过创业教育具备全面发展能力。另外,学校和企业应为创业教育提供教育资源,将优秀的教师和企业管理人员加入创业教育中,并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为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产生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仅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生涯规划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还应为学生组织企业文化交流活动,同时增加技能比赛,使学生在活动和比赛中感受企业文化魅力的同时,学生对今后的职业发展和规划制定清晰的目标,从而使职业院校为我国社会建设和发展培养更多的综合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姜飞月,贾晓莉.新职业主义的主要教学观[J].外国教育研究,2010(4):47.
[2]任明姗,刘志文.校企文化融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J].职教通讯,2012(54):105.
编辑 陈鲜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89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