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学习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彭梅
【摘要】当小学生进入到高年级之后,语文的学习内容增加、难度变大,尤其是其面临小升初,故而语文教学不仅对知识传递、人格培养具有责任,还要针对小、初语文衔接进行把握。而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个人性格,为更好地进行人格引导、知识传递,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里贯彻合作探究的运用,但是当前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合作探究模式存在问题,本文将从学生特点、学习特点、内容特点出发,总结合作探究在高年级语文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合作探究;教学方法;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小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对语文能力的把握之中突出了参与、动手、合作、探究的因素。而对语文的学习应当是一生的,因此需要在小学高年级时就开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语文的能力。但是在当前的环境之中,小学高年级的教师、学生、家长存在追求高分数的现象,故而在教学方式上会选择高效、灌输、机械的教学方式,由教师传输、学生接受从而高效地进行教学活动。但是,这对于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有不利影响。因而,本文将正视合作对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具体的应用方式。
一、合作探究学习法概述
合作探究实质上仍旧是自主学习,在行为主义眼里自我管理、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监督、自我强化才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合作可以在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强化的学习的基础上使学生与同学、教师合作,其合作能力能得到锻炼。而探究实质是学生进行假设、论证、验证来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方式。大胆假设、小心论证便是探究的最好概括。而合作、探究结合起来就是今天所要介绍的合作探究学习法。
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教学方式是基于教育学、心理学而产生的,但其源头却可以到孔子、苏格拉底。孔子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开始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苏格拉底的“助产术”的教学方式则完完全全践行着合作探究。但是,系统、科学的研究合作探究仅数十年,其中斯莱文对于合作探究学习法的研究最具代表性。但20世纪90年代浙江、河南等地才开始引进合作探究教学。尽管合作探究在我国教学中历史短,但已形成体系化的研究。
二、合作探究学习法的几点注意
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之中融入合作探究并不能仅局限于语文教学的某时间段、某环节,而应当在课前、课上、课后将合作探究运用到语文教学。具体而言,课前安排需要探究思考的问题,交由学生自己思考、探究,在课堂上教师不得过分发挥,应当给学生更多的时间针对问题进行合作、讨论。课后,学生需要在教师讲解之后合作总结最后的答案。
三、合作探究学习法运用中的问题
(一)教师的偏差
一方面,教师关于合作探究的经验少、理解趋于表面化。当前在小学之中大多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承担教学,经验丰富的另一层意义就是年纪偏大。这部分资深教师一线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往往对于新知识、新方式接受较慢。即使此部分资深教师能够接受合作探究学习法,但是动辄十几年、几十年的经验也会束缚着他们,使他们惯性、潜意识地按照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对于合作探究的理解过于表面化,合作探究学习法强调的不仅仅是字面上的合作、探究,更是其实质里体现的自主性。这是由小学阶段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决定的,也是新时期对语文教学的新要求。但是当前的教师重视、关注的重点在合作、探究上,忽视了自主。大多教师在教学之中仅简单地将学生进行分组、布置探究任务,却不考虑分组的搭配是否合理、探究的问题是否难度适中。甚至学生是否乐于参与到合作、探究之中亦不在其考虑范围。除此之外,教师在运用合作探究学习法之后存在偷懒心理,将大部分原先的教学任务交给学生让其通过合作、探究解决,而忽视了教师在合作探究之后的指导、纠正、评价作用。
(二)学生偏差
首先,学生在进行合作式学习时自我身份定位不清。高年级学生在低年级时接受的多为接受式、灌输式的知识传递方式,在陡然转入高年级后对合作学习这样的自主式的学习方式一时无法习惯。对其在整个语文小组里是承担组织任务、搜集任务、总结任务抑或是梳理任务并无准确把握。除此之外,合作并不简单指小组内、学生间的合作,教师、学生之间的合作亦是合作学习的关键,但学生习惯教师、学生间“不平等”的关系,在合作这样一种“平等”关系里无法自然与教师相处。其次,学生对探究的问题的方向把握有偏差。探究作为合作探究学习法的另一部分亦很重要。但是,尽管高年级学生在阅历、年纪、理解能力方面较低年级学生有了提高,但是对于探究问题的方向把握不足。比如在《七律·长征》一诗中要求学生探究“尽开颜”的原因时,尽管有部分学生站在历史角度、战争角度整体把握了该诗的“尽开颜”,但大部分学生仍旧停留在“就诗论诗”的阶段。
四、合作探究学习法的应用
(一)培养自主意识
合作或是探究仅是合作探究学习法的表面,如果认为合作探究就是在语文学习中进行合作、进行探究便过于肤浅。在高年级的语文之中贯彻合作、探究的正确理解应当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力。因此,在贯彻合作探究时所采取的问题、方式、分组应当围绕提高学生自主意识为中心。具体而言,在课前交给学生自主思考、预习的问题与内容,诸如由学生自行总结、归纳作者生平、文章背景、主旨、情感等。在课上,通过提问、听写等方式考查、锻炼学生的自主回答能力。在课后,仍旧要关注学生个体、自主意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安排自主锻炼时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热情、积极性,不可为锻炼其自主能力而丧失其兴趣。
(二)创设合作契机、引导合作
在语文之中强调合作并不意味必须合作,亦不意味着每一节课、每篇课文全要进行合作。一旦教师对合作的理解为强迫的教学任务,实践中则会为了合作而合作,失去合作的价值。具体而言,教师在高年级语文之中应用合作需要根据学生特点、文章特点、教学任务要求、课程时间等综合考量、设计合作。对于合作的设计首先要将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可以基于任务、目的不同采取不同标准将学生分组。具体而言,当进行文章基础知识合作时可以采取不同层次学生混合分组,以“教学相长”为原理锻炼不同层次的学生。若是进行具有区分度的内容教学可以参照分层教学法进行分组,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安排不同合作内容。
(三)培养探究精神、探究习惯
首先,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之中积极创设问题情景,具体而言,语文教学中应当以问代教,通过不断向学生提问,进而由学生自行思考、解决来掌握知識,而非由教师将知识单方面向学生传输,这样更具自主性。其次,鼓励学生自我探究。在教师引导下或主导下的探究,实质上仍是学生被动的根据教师的安排、进度进行的“探究”,在自主原则的驱使下应当培养自我探究、自我解决的习惯、能力。例如在学习《丁香结》时可以由学生自行总结文章重点、难点、考点,并且小组之间进行问题的提问、解答。在这个环节教师仍旧具有较大压力,要时刻把握提问进度、问题方向是否准确、问题是否具有探究价值等。
五、结语
小学生进入高年级后自然在语文难度、学习量上有提高,但是刚从中、低年级的轻松学习状态中走过来,不能很快适应高年级的任务量、速度。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语文教学进度由学生自己把握,不仅加快学生适应高年级教学特点,更能提高其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邹庆伟.探究学习方法在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6(6).
[2]冯兴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课外语文,2016(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49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