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程改革非常注重倡导生活化教学理念,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知识就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建立知识与生活化之间的联系,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高,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会更深刻,也有助于实现良好的德育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通过贴近生活的素材导入新课,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入时事热点,还要组织开展课外活动,从而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实践
引言
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直观性和丰富性,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辅助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完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体系,全面促进学生学习运用知识的目标。[1]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开展的局限性
众所周知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点时间段,而此时的学生处于叛逆期的关键时刻,因此对于该时期的初级中学的道德与法治的开展存在很多的局限性。但不得不说的是,对于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进行的评价机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是部分教师在评价一些学生的思想道德的时候总是优先关注該学生的文化课的成绩,对成绩偏好的学生,对于其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评价分数就会高一些,这样就会不利于其改变一些不好的习惯或是行为;其次对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工作的开展中的教学内容也过于形式化,主要是开展说教式的教育,这些都间接地成为积极有效地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桎梏因素。[2]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创造好有秩序的管理工作,发挥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
提升道德与法治工作的有效性要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要从小事做起、从学生的班级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首先要以班级为基本单位,教师通过安排布置班干部共同管理班级,首先要明确各位班干部的职责,其次教师也要及时地参与到管理中:例如在班级大扫除环节中卫生委员和班长要负起监督职责还要起到表率作用,同时教师也要亲临现场,检查是否有同学消极对待扫除或是在大扫除时间打闹、看一看卫生是否合格等等;在早晚自习的时候,纪律委员要管理好班级的纪律,让同学们在安静、有学习氛围的教室里写作业看书等等。因此创造好有秩序的管理工作,让学生做好自身的相关工作,发挥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是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道德与法治工作的有效关键环节。
2.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对知识产生熟悉感
良好的课程导入方式只是教学成功的一个基础,教学主体内容才是课程教学的一个更为重要的环节。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也就是深入剖析教材,合理规划设计教学内容,进而联系学生的生活,选择与教学相贴切的生活片段,把教学情境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势必能够让学生产生熟悉感,进而融入情景之中,高效的学习和掌握知识[3]。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网络交往新时空》课程教学之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网友交流”为主题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产生共鸣,此时教师提出几个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学生能够打开自己“话匣子”,畅所欲言,这使得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有效的学习了本节课内容。
3.完善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评价体系,让教师、学生共同参与
根据上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开展的局限分析,笔者认为很多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评价体系都不够完整,部分教师在评价一些学生的思想道德的时候总是优先关注该学生的文化课的成绩,对成绩偏好的学生,对于其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评价分数就会高一些,这种学生成绩好,其品质一定好的“理所应当”的想法,会直接的模糊道德与法治评价体系的概念,这样就会不利于发现其存在的思想道德问题,不仅不能够让其改变一些不好的习惯或是行为,甚至是助长了其习惯或是行为,这样对道德与法治工作的开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要完善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评价体系,做到公平公正、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模式: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评价的时候,让教师、学生共同参与,针对学生的日常的行为、习惯、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等等方面对其评价进行汇总,最终得出结论。
结语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德育课程,这也决定了我们无法置身于生活之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摒弃“知识本位”“教师本位”的传统观念,摒弃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采取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彰显道德与法治课在生活中教学应有的魅力,才能获得更好地教学效果。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应当由教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化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展开联想,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满足学生全面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活动质量目标。[4]
参考文献
[1]丁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德育生活化教学方法浅析[J].新课程导学,2017(03):84-45.
[2]吕芳.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探究[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02):55.
[3]彭娟,王强.生活化教学艺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考试周刊,2014(05):41-42.
[4]俞淡幸,佘柏奇.基于教材贴合生活: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生活化教学模式[J].新课程导学,2015(07):33-34.
作者简介
黄英宵(1972年—),男,壮族,籍贯广西宜州,汉语言文学专业,目前供职于宜州民族中学,中学一级教师,专攻研究壮族民俗风情文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51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