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改进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教学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玉梅
【摘要】目前,小学语文教学非常注重学生的阅读,要通过不断地改进阅读教学方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目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题阅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阅读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明,“主题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 “主题阅读”就是确定一个阅读主题,然后把与之关联的多篇多种角度组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一系列文本中交融的品读。这样能够极大地提升阅读的课堂效率,使学生在阅读中提高人文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主题阅读 有效开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9-0096-01
在新課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将主题阅读教学方法有效地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定向和有针对性的阅读和学习,从而更深入地理解阅读篇章的内涵,提升阅读效果,对于构建小学语文阅读高效课堂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小学主题阅读教学的研究势在必行。
一、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主题阅读”明确要求将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紧密结合在一起。但是,有必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过度地注重向其他阅读文本进行阅读延伸,必须要坚持以教材文本为出发点及落脚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外阅读的延伸,有效促进了小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思维的良性发展。
如在教学一年级的《乌鸦喝水》一课时,这篇主要讲述的是乌鸦怎样通过自己的方式在瓶子中填满石子喝到了水。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生存智慧”的阅读主题,将《曹冲称象》《司马光》《小兔运西瓜》以及《三击掌》等同类主题的文章有效地纳入到主题阅读内容中,同时让学生认真思考这几篇文中具体表现出了哪些生存智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阅读兴趣,从而让其获取“智慧”的启迪,让学生更好明白怎样在生活中巧妙地运用自身的智慧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二、促进沟通,鼓励学生深入分析主题
主题阅读的交流环节可以说是整个课程的主要部分。整个过程围绕教学过程的主体脉络,不断创造适宜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并提高学科的整体学习能力。在本环节中,教师在围绕着一到两篇的教材课文来进行主讲的同时,重点对文章的词、句、段等进行反复推敲,深入思考,使得学生了解课文主题的内在含义和用词造句的魅力所在。这样的一个过程是教师在根据学生个体特点不断引导学生参与文本对话,促使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课文学习,以此形成创造性的运用的过程。此外,教师还应努力引导学生进行广泛地阅读,扩大阅读面,不断拓展主题。可以借助于多变的阅读方法和灵活的迁移策略来速读,达到快速通读课文、了解文章大体讲述内容和感情脉络、深入挖掘主题思想的目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生如何阅读时,就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静下心来,认真制定系统的阅读计划,层层递进,养成潜心阅读、处处留心的习惯。(2)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消化解决问题,融会贯通,全面理解,养成质疑解惑的习惯。(3)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再现情境,交融思想,同频共振,养成与作者同喜同悲、产生共鸣的习惯。(4)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勤于动笔的习惯。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还可以常写读后感、心得体会等。这样下来,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行为就会更加自觉,教师进行阅读教学就会更加省力、高效。
三、实践拓展,强化学生的主题阅读技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后一步是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实践拓展,最终达到引导学生学习,理解主题,拓展语文教学实践的目的,由此便可以促使学生走出校园,即其涉猎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而是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融入实践,以达到强化学生主题阅读技巧的目的。如在学习了人教四年级下册的《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之后,学生能够围绕“亲近自然、融入美丽风景”这一主题,展开多种形式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让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并根据自己的感受附上各式各样的导游词来完成一篇游记,并且声情并茂地对身边同学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同时在同学之间展开讨论。还可以采用编排对联的方式,来歌颂祖国的壮丽河山。
结束语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是针对特定主题的阅读教学。这个过程强调的是学生的可理解性和开放式阅读教学。它的模式是针对一个给定的中心主题来参与阅读教学的课堂操作模式。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从明确主题入手,不断探讨研读,感受主题、拓展课外实践,最终升华为主题。
参考文献:
[1]卢澜.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3(04).
[2]洪忠趣.读出精彩 读出收获——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尝试[J].新教师,2017(05):25-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98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