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齐庆和

  【摘要】阅读本就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我们不应该代替学生分析实践,应该将阅读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思维与情感活动,在阅读感悟与思考中收获乐趣与启迪。在新课改融入教学的今天,语文阅读也应在理念上进行创新,在方式上进行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全体学生主动、积极、热爱、享受阅读。
  【关键词】感悟;阅读;启迪;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阅读可以从朗读模式开始
  朗读是感悟理解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学生阅读速度与质量的有效方法。我们要用生动鲜活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只有我们拥有积极的情绪,才能感染学生。除此之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学生具备审美热情,阅读才能更有味道和持久性,并对学习有更深刻的思考,不知不觉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阅读过程中。在阅读过程中,尤其是朗读时,体验到作者情感情绪就会高涨,不由自主融入情境,激发大脑皮层的兴奋点,逐渐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当学生情感被调动,就会有丰富的表情,有抑扬顿挫的声调,这些是学生内心涌动的情感浪花,我们应该及时捕捉这些细节,检验大家的阅读程度与能力,实现阅读教学的实质性提升。
  二、从兴趣入手培养自主阅读习惯
  学生内在学习动力来源于兴趣,只有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才能高效地阅读与学习,这直接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成败。所以我们应该从兴趣的培养入手,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大家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愿意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大家的知识储备与生活阅历,通过阅读来丰富学识,以及锻炼个性化的见解。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心理不够成熟的特点,因此我们应当引入故事、游戏、多媒体等阅读模式让语文阅读更加直观有趣,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三、独特感悟的形成离不开生活阅历的激发
  虽说小学生阅历不够丰富,但他们的学习生活与语文阅读密不可分。每一篇文本并不是只为了让小学生学习掌握文字,而是让大家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真挚的情感,启发小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增加人生阅历。要想实现小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就应当唤醒大家对生活的回忆,并融入生活情境中。小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独特生活是不可复制的,有着丰富而多彩的心理情感世界,我们应该结合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个性化解读。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大家能够联系实际生活,以文本为中心,在此基础上超越文本本身,对文本进行深刻理解,使思维与想象力得到有效调动,获得个性化色彩的自我见解与看法。
  四、信息技术多媒体的运用
  信息时代多媒体融入课堂已经成为现实,它不仅为课堂注入了活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时语言无法描述,或者小学生满足于感受的事与物,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填补空白,创建视觉与听觉上的真实感,让师生流连忘返。
  例如我们在讲“老师童年”时播放匹配的音乐进行渲染,这是对阅读的辅助与补充,让大家更容易融入文本情境,对于学生来说是阅读的享受,是感受文字跳动的音符。
  当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多媒体应用的注重事项,切莫形式大于内容,过多滥用多媒体不仅不利于语文阅读,反而会使原本丰富多彩的情感课堂变得机械化。
  也有一些老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习惯了用嘴和板书讲课,课堂教学太过保守,学生昏昏欲睡,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开发。
  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阅读时间与空间
  阅读本就是一个学习积累的过程,要想让学生多读、读好,就应该为学生创设更多的阅读机会,借鉴采用多样的阅读朗读形式。例如齐读、指名读、分角、引读、对读等。不同文本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让大家保持高效阅读的状态。
  例如《只有一个地球》这一文本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第一步,自读。学生各自初读课文,在脑海中留下大概印象,能够对文本中心思想与主要内容进行前期了解。
  第二步,随机轮读。为了让一些不主动的学生积极参与,我们采用随机指定的段落轮读。
  第三步,情感自读。留给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进行有感情朗读。
  第四步,问题议读。通过提出问题,让大家在阅读过程中寻找答案,掌握文本主要内容。
  六、读与画的融合,激发趣味实现创新
  大多数小学生喜欢画画胜过学文字,因此我们可以将画与阅读相结合,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其一,边读边用笔画出文中生字、新词、句段。其二,将文本内容在自我的理解下用图画表达出来。新课改理念中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尤其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整合,所以说融入画画也是可行的教学创新。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让大家边读边思考,引导小学生阅读前,应该对每篇文章进行充分咀嚼,发现文本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要表达的含义,从中感悟出文章要传达的真谛。采用画的形式来标注摘抄重点,让小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同时这也是对小学生自主学习动能的开发。我们也可以让大家展开想象,将不同文本不同段落用画的形式展现在画纸上,用自我的理解让作者的文字形成画面,充分锻炼小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在这一模式下,我们还应该加强与小学生的互动,引导小学生联系生活,将文本内容与生活进行融合,鼓励小学生到课外主动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读物进行阅读,拓宽眼界与知识储备。这不仅有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同时也有利于小学生个人素养的形成。
  七、阅读大课堂的拓展
  阅读不仅局限于书本内容,要想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有效的课外延伸。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起到引导作用,挑选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篇目。
  1.学会略读标记。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传授给小學生一个重要的阅读技巧——略读。虽说教师已经提前为大家挑选了一些适合的书籍,但小学生还无法通过书名来判断其是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别,因此,教师就应当让大家进行略读,对文本书籍有大概的了解,从而快速挑选出真正适合自己的精读读物,实现课外阅读的实效性,避免因为选择不匹配造成无效阅读以及干扰学生兴趣情况的发生。
  2.分享交流。阅读可以是单独学习活动,当然也可以是小组或者集体活动,最为常见的课后阅读大多数是个人自主阅读,但实效性不强,遇到问题无法找人交流,收获喜悦也无法与人分享,就好比看电影,一堆人看气氛就很好,大家一起笑一起惊讶一起流泪,可一个人看电影就无法享受那种感觉。因此,我们为了提升课外阅读的实效性,可以将全班学生分层分组,按照大家的特点,让选择相同读物的学生组队阅读,大家一起分享心得、交流体会,遇到困难一起探讨解决,这样的阅读方式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要想提升阅读能力,首先应当培养阅读兴趣,传授给大家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素养,最终实现小学生语文阅读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银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研究[J].科教导刊,2017(8).
  [2]肖爱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研究[J].好家长,201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27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