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本科生教学过程中手机使用行为引导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校本科生教学过程中手机使用行为,探讨其负面影响和正向作用,并对高校本科生教育过程中的教师角色定位进行研究,进而提出高校本科生教育过程中手机使用行为的引导策略。
  关键词:本科生教学;手机使用行为;引导策略
  近年来,伴随电子信息技术和智能移动设备的发展,在校大学生网民数持续增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报告,截至2018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超8亿,较2014年底增加6303万人,其中20―29岁年龄段网民占比最高,占总网民数超30%。手机作为继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在方便人们沟通与交流的同时也催生出一批“手机控”“低头族”,给现代社会带来了“距离感”和“去社会化”。当前在校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现象已十分普遍,有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网民中有91.4%的在校大学生网民课堂使用手机上网,这对高校传统本科生教学过程产生了较大影响。
  一、高校本科生教学过程中手机使用行为分析
  根据手机使用行为表现出来的特质,目前本科生使用手机多表现为娱乐消遣行为。实际上,娱乐消遣也是自身对外界事物发展变化进行欣赏和学习的过程,是人类自主探索或激发兴趣的一种行为或本能,这对其知识积累具有较为强烈的推动作用。然而不可否认,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也是一种具有目的性的活动,人为地采取强制性措施往往是不可行的,所以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其行为背后的动机,才能较好避免负面影响。
  结合智能手机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本研究将“手机使用行为”界定为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合动机性与目的性为一体的整体性和外部性活动,基于手机自带的一些基础功能以及课堂中获得网络连接的便捷程度,高校本科生课堂使用智能手机会受到诸多方面的限制。因此,本文进一步将高校本科生教学过程中使用手机行为分为“手机使用行为负面影响”和“手机使用行为正向作用”。
  “手机使用行为负面影响”是指本科生在违反课堂纪律的前提下使用手机行为,由此影响教师教学质量和同学听课效率的一种行为,从学生角度来看,这类行为容易对本科生课堂教学产生消极的影响,主要包括本科生的课堂参与度、学业任务的完成程度及其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受到的外部环境影响程度。
  “手机使用行为正向作用”是指本科生在听课过程中经过授课教师同意,且符合学校相关教学规定的,在课堂中由于教学内容分析、查阅资料需要,且在不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况下,公开采用智能设备辅助学习的手机使用行为。目前,多数地区的课堂均配备网络课程教学系统,教师运用相关设备能够直接连接校内无线局域网络,能够让教师在课堂直接与学生分享最新信息,能够加强师生交流效果,从而提升课堂学习气氛和教学效果。从教师角度来看,课堂中“手机使用行为正向作用”能够促进信息共享和资源交流;从学生角度出发,课堂中“手机使用行为正向作用”能够显著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参与度。
  二、高校本科生教育过程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在高校本科生教育过程中,教师授课、教师为维持课堂秩序所采取的言语、行为举措均可称为教育过程中的教师角色定位。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点:一是要求教师的授课方式能够被本科生所接受,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广泛兴趣;二是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够被教师有效激发,只有当学生有学习意向,其才能够开展有意义的教学工作;三是教师应当向学生指明课程教授的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程学习。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采取一定的技巧和手段,引导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包括教学与秩序管理,其中教学是教师课堂上的主要行为,教学过程管理是学生能够获得较高效率的有益途径,因此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引导本科生生能够在知识、能力、思想、行为等方面发生变化,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
  而高校本科生在课堂使用手机,则属于本科生在课堂中行为的一种,这一行为会对本科生教学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为保证课堂秩序和课程进度的顺利开展,本科生教学过程中手机的使用行为就尤其值得重视。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阐述:一是本科生在面临课程难题或参与话题讨论时,可以通过使用手机及时查阅相关资料,来增加课堂的参与度和讨论热情,这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增加教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二是本科生在教师授课期间,为达到消(转7页)(接92页)遣的目的,未经授课教师允许而擅自使用手机,这不仅会影响个人学业,同时也会对周边同学甚至教师的教学质量产生消极的影响,因而需要教师采取有效措施约束这种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行为。
  三、高校本科生教学过程中手机使用行为引导策略
  高校本科教学过程中手机使用行为已屡见不鲜,其对于大学课堂的意义和作用不言而喻,但其不良影响也日益突出,强制监管和禁止都不是可行的。而寻找合理、有效的办法成为学者们讨论的讨点话题,唯有形成适合现在互联网环境下新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才是根本的解决方法。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手机使用意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应该转变思维,正确认识大学课堂及手机使用的意义,同时注重师生沟通交流,师生之间良好的、流畅的沟通对于维护高校本科生课堂建设及其合理使用手机行为有着积极的意义。
  (2)将互联网技术融入高校本科生教育过程当中。在未来高校本科生教育过程中,使用手机行为是不可避免的,与其墨守成规,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禁止使用手机,不如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主要尝试接受互联网技术对于高校本科生教育的契机,如通过电子平台设置讨论组、不记名投票、课堂点名、案例资料共享等方式,引导并激励学生参与课堂。
  (3)制定合理制定规章制度。当前国内多数高校具备相应的规章制度,禁止本科生教学过程中使用手机。然而电子化、信息化学习是目前高等教育过程中的一个趋势,在未来也将会在越来越大程度上出现在本科生教学过程之中。因此。高校相关行政部门应鼓励本科生在与教学情境相关的环节中使用手机行为拓展教学内涵,并形成有效的规章制度,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郑航月,李晓军,袁力.教师管理方式对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行为的影响.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37(06).
  2.薛宪方,王洋凯,高宁,等.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形成机制及应对策略研究.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1).
  3.蔡晓茹,黎玉婷,梁美珊.校园“拇指文化”对学习的影响――以花都区民办高校为例.现代商贸工业,2018,39(16).
  4.胡晓斌,杨轶男,白亚娜,等.自身及学校因素对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症的影响研究.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2).
  5.胡曉斌,杨轶男,孙圆圆,等.教师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评价及防控对策研究.医学教育管理,2018,4(03).
  (责任编辑:兰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07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