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建中职院校机电专业企校合作教学模式实践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中职院校是学制一般为两年或三年的一种特殊教育体制。根据国家新课改的相关理念,中职院校教育旨在对学生进行学业教育的同时进行职业教育培养,因此中职院校也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主力军。基于中职院校的教育宗旨是培养技能型复合人才与高素质的职业技术操作者,这就决定了机电专业在企校合作教学模式中的着重点与其他类别的教育宗旨大不相同,在经济高速发展和我国大力发展、改革教育体制的背景下,根据企校合作的多元化多样化教学特色,以及中职院校培养学生的侧重点和机电专业本身的学科特性,展开企校合作下机电专业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
  [關    键   词]  中职机电专业;企校合作;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3-0294-02
   文章探讨的企校合作教学改革是针对中职教育院校的教育体系进行的,中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注重对人才进行技术培养,办学理念是为高速发展的社会培养高技术、高素质的人才。中职院校有着特殊招生对象、独特的人才培养宗旨和侧重点,重实践、重应用、重技术性等特点也必然体现在机电专业的教学方面。就机电专业而言,其包括的基础课程数量众多,包涵电子机械制造技术、电子机械控制技术、机械工程基础理论、电机基础操作导论、电子机械表盘数控技术、机电设备故障分析基础方法等。从基础性课程的数量与类别的多专业性也可以看出机电专业重实践操作、重技术型培养且知识复杂深奥。知识复杂深奥的技术性学科的特点大都内容比较丰富,知识涵盖面广,所涉及机电学科的分支技术性知识也较冗杂,因而开展企校合作办学,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难理解的知识。这对中职院校学生对机电类专业知识以及后续要学习的相关机电类课程有着重大帮助,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未来就业、从业生涯和事业发展有着重大作用。对中职院校机电专业的企校合作教学改革创新是刻不容缓的,本文将对企校合作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以及目前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概述。
   一、中职院校的机电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中职院校学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社会和企业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在如今这个工业生产高度现代化、电子化、标准化的社会中,对机电类人才的技能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对从事机电类人员的动手操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技术操纵能力以及实际生产中的创新应用能力有着越来越严格的要求。
   作为旨在培养技术性人才的中职院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中职院校要在培养和输出技术性人才规划上做出改革创新,要在办学宗旨和教育理念的要求下,灵活运用,不断创新,在机电专业的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要让机电专业教育在保证能培养出可用人才的前提下,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外实践教学等多元化模式,开展企校合作教学,让学生既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又在企业安排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实操,为学生带来全新的教学体验,也为社会培养实践型、技术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机电专业企校合作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全新的、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实际运用有机融合的新型优质教育模式。
   二、中职院校机电专业企校合作教学改革的背景
   中职院校重实践操作、重技术性培养的教学目标和机电专业所需要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运用知识界定了机电专业教育的特向性,也就是说,只对特定的招生对象和特定的学生群体进行教育与培养,这也就产生了机电专业的领域划分。以往机电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几乎全靠中职院校的校园教育,仅靠机电专业的校园教育模式对于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今的社会来说,机电类专业人才的输出质量越来越堪忧,纯理论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在实践技术操作能力上并不强,另外,中职院校培养的基数较少的高质量、高水平机电类人才也越来越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总的来看,目前大多中职院校对机电类学生的培养太过强调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操作能力和维修与机械问题的反应能力培养,造成了“八分理论知识教学,两分实践技术操作”的教育现象。在这种背景下,教育模式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就我校机电教育来说,强调企校合作教学的新型教育模式,旨在改善实际教学中学生实践操作机会少、就业难、人才供给不足的现象。我校中职机电专业建设相对起步较早,师资力量雄厚,实验室建设相对较完善,机电专业的钳工和车工实训室能满足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但要同时满足众多学生的实训需求还远远不够,所以要另辟新路。
   三、中职院校机电专业企校合作教学模式的优势
   顾名思义,企校合作教学就是指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教学,目的在于培养适应高速社会发展的技术型、高质量、高技术操作型、高创新思维能力型人才的新型教学模式。
   目前,中职院校为抓好院校特定招生对象的教育质量、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技术型人才、为提高本校的知名度、为谋求社会广泛关注度和本校自身的发展,大都采取与企业合作进行教学的新型教育模式。这种复合型教育模式带来的优势不容忽略,一方面符合国家对中职院校教育的新要求,即采用“技术+知识”的教育方法,在校园进行传统课堂授课,对学生进行机电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也让学生在企业进行锻炼,接受企业文化熏陶,到企业进行实践技术操作。企业可以根据学校的要求,给到企业实践的学生安排相关钳工和车工等工作岗位,锻炼学生的零件加工、设备维修以及模具制造等技能。企校合作教学可以满足社会定向性人才的需求,通过企业提供的资源、实践操作真实训练场地以及企业文化熏陶,可以助力实现“七分实践操作,三分理论教育”的教育模式。    通过企校合作提供的平台,便于观察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可以透过实践操作发现学生各项技能的强弱度,这就方便日后课堂上因材施教,针对技能水平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课堂辅导,以学生实际发展为中心,培养出更多能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技术型人才。同时企业在与中职院校合作过程中,也可以给予优秀生直接就业的机会,签订三方协议。一方面建立起激励机制,直接的就業机会会激发机电专业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也有利于学校和企业深入合作;另一方面企业能将技术操作能力强、理论知识掌握牢固的人才引入企业,助力企业的长远发展。企校合作教学模式注重人才培养的实用型与实效型,企业将自身文化与资源优势与中职院校共享,实现共同发展。
   四、加强中职院校机电专业企校合作教学模式的实践操作体验教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同样,真理的探讨也来源于实践认知,机电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具有紧密的联系,钳工与车工的实践操作水平的提高源于一次次的练习。学生只有通过企业提供的相关实践机会,才能加深对原理知识的理解,学会活学活用。企业给学生提供的岗位锻炼机会是课堂传统教学的延伸和高效补充。如果说课堂上的机电专业知识教学是严谨认真、严肃呆板的,那么课外企业机电临床操作实践活动便是丰富活泼、充满未知性的。教师正是可以利用这种未知性、好奇性打开学生对未知的机电专业知识的“猎食”,让学生在一种相对开放、真实的实践环境下,挖掘出自身学习机电操作知识的潜力,也能通过真实的机电操作体验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灵活生动的实践操作,这即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加深又是对实践技能的升华。
   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教学,利用企业的现有设备和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可以采用以工代岗的模式,使学生能够得到高频率的操作机会。高频率的机电操作实验后,教师可趁热打铁,组织开展有关机电操作的创新改良运用的比赛,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巧妙运用于实践生产活动中能力,熟练的实践操作创作是在对多个理论知识点的透彻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想象力、动手实践能力的产物,这是将学生培养成适合现代经济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有效举措。
   五、结束语
   综上,我们可以深刻体验到企校合作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对学校和企业来说,合作办学是一种双赢模式。企业提供实践岗位和就业资源,中职院校提供的理论教学资源,两者相辅相成,做到了应社会发展所需,与市场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吻合,与中职院校教育目标相一致,与企业管理发展相衔接。一方面可以解决企业用工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实践可以把书本的知识和实际生产联系起来,这既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操水平,增强学校的影响力。
   教育,是国之力器,是助力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顶梁柱,是培养推进国家发展进程人才的载体。只有不断在传统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创新,不断在教学方法上进行突破,才能保障人才输出经久不绝。中职院校机电专业的企校合作教学模式改革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实践,各中职院校应坚持企校合作教学模式的改革与落实,为社会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技术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永芳.中职机电专业教学改革措施之浅见[J].时代金融,2015(6).
   [2]殷丽丽.中职机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探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7).
   [3]艾麦尔·阿布都热依木.试论中职机电专业实训教学中职业能力的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15(21).
  编辑 冯永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75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