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护理专业校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中職护理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由于受管理体制和条件限制,将校内教学与医院临床教学分开,与培养目标和用人单位要求存在差距,也给临床实习带教和实际工作带来不便。学校与医院一体化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共建校院双方合作管理平台,构建学校与医院相通的人事管理机制,形成校院相融的考核评价机制,有效破除传统教学模式弊端,提升教学效果和办学水平。
  [关    键   词]  护理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3-0024-02
   国务院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要求学校和企业要借鉴“双元制”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全国各地已经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的整体高度,并把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确定为决定职业教育质量的根本性因素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发展新趋势。医药卫生类护理专业由于其特殊性,即毕业生服务对象为人,教学标准必须与医院护理岗位标准相同,教学内容必须与临床实际工作紧密对接。全面推行医院和学校协同育人,深化校院融合,促进双方互利共赢,既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又是医药卫生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和医院改革发展的内在需求。
   本研究通过在中职护理专业中开展校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缺乏、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效果有限等问题,创新校企一体办学模式,构建校企长效合作机制,促进学校与医院相互融合、协同育人,改革医药卫生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的人才质量,为医药卫生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提供范例。
   一、中职护理专业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现状
   随着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被提升到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的高度,成为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近几年,国内开展产教融合研究较多,对办学模式、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开发、教学过程等方面都有研究。经济发达的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对产教融合的研究和实践已经非常成熟,形成不同的产教融合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法国的学徒制模式、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加拿大的合作教育模式[1],为我国现阶段的产教融合的探索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在中职护理专业中开展学校医院一体化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在我国部分地区和学校虽然已经进行,但是由于受到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经费保障等方面的影响,这种融合模式是松散型,存在合作不稳定、合作不深入、医院参与度不高、形式大于内容等问题。校院融合开展人才培养,形成学校与医院共同深入合作,在对学校和医院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实质整合的基础上,形成校院利益共同体,双方联合在体制机制探索、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校本教材开发、教学过程实施、教学效果评价、见习实习管理等方面进行融合,形成校院融合式人才培养新模式。
   二、校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一)管理融合
   医院与学校在管理机制上相通,制订校院融合管理制度[2],对教学实施过程共同进行监管,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校院合作长效机制。校院联合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办公室,解决在人才培养过程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校院双方领导相互交叉任职,职能机构能够无缝对接,校院定期开展教学研究。学校领导与医院领导建立联系和沟通机制,重大问题通过学校和医院党委会研究集体决策。
   (二)师资融合
   建立一支以学校护理专业教师为主体,医院临床兼职教师为补充的教师队伍,形成专兼职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良性机制。专业教师定期进行临床实践,既提供技术服务,又锻炼教师的专业能力;安排医院临床教师担任教学任务,既可以将临床新技术、新方法引进教学当中,又可以提高综合能力。
   (三)过程融合
   形成“校院联动、协同推进”的专业发展机制。校院合作制定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人才标准等,及时关注与专业相关行业的新岗位,实时跟踪护理行业领域的新技术、新技能,动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形成适应行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专业调整机制。
   (四)文化融合
   医院与学校共处一个大院,前院后校,既相互交融又相对独立,学生从踏入学校大门的第一天起,就接受医院文化熏陶,对医护人员对病人的关爱耳濡目染。把“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医卫精神与“仁爱、精技、修身、进取”学校文化有机融合,对学生在性格塑造、行为养成、品格打造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利用核工业卫生学校与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形成的前院后校关系,从2017年9月起开始选取核工业卫生学校护理专业班级,采用校院融合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和管理,并比较本模式与传统模式的差异性和优越性,本研究已形成阶段性成果。
   (一)共建校院双方合作管理平台
   实行信息化管理,学生的培养状况、教学过程、教职工思想状态等方面都能在平台直接予以反映。
   (二)构建学校与医院相通的人事管理机制    形成专职教师与医护人员的激励制度,鼓励师护在校院之间合理有序流动和相互兼职,鼓励医院医护人员到学校任课,积极安排学校专职教师到医院进行临床实践和技术创新,促进专业教师和临床医护人员在教学能力、临床实践能力上共同提高。
   (三)确立校院共同人才培养目标
   共同制订和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环节中开展密切合作,在技能操作、技能竞赛、实训见习等方面相互支持、共同管理[3]。
   (四)形成校院相融的考核评价机制
   校院双方共同制订人才评价方案,重视形成性评价,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中注重临床专家意见,在学生技能考核时安排临床一线教师参与评价;在实习生出科考核和实习总结中,以实习带教老师意见为主要依据,學校专业教师也要主动参加考核的全过程。
   四、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与优势
   (一)突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校院一体、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根据医院岗位标准,调整中职学校医学相关专业的课程标准、教学标准和教师工作标准等,使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与医院的实际岗位要求相符合,满足单位人才需求。校院一体培养学生,既解决了学校教学中脱离临床实际的问题,又解决了医院在临床教学中偏离学生实际状态的问题,为有效培养用得着、下得去、安得心的医护技术技能人才找到了一条新路子。
   (二)极大地调动医院参与教育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形成双主体管理的新格局
   通过建立校院双方的约束机制,使得人才培养质量高低既决定了学校教育质量,也影响医院学科建设和发展。校院有效融合为学校提高师资水平、加强能力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也为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找到了很好的路径。
   (三)构建医院与学校文化相互融合的环境,形成文化育人的新特色
   在医院护理文化的引导下建设学校校园文化,加强护理意识和“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建设优秀的校园护理文化。只有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卫校的学生在毕业后才能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的需求,进而拥有核心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后,将让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安排不同的见习实习任务,使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感受“以患者需要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树立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为广大患者服务的决心[4],将医院文化的内涵渗透到学校教育中,使学生尽快适应医院的文化环境。
   总之,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开展融合式教学,既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又解决了长期制约中职学校的产教分离、校企失调等诟病,为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参考文献:
   [1]鲁春阳.国外高校产教融合模式的经验与启示[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21(7):86-87.
   [2]周梅芳.“校院合作办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职业技术,2015,12(14):43-45.
   [3]张正红.产教融合院校合作工作实践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5,21(33):33-34.
   [4]周爱华.卫生学校校园文化与医院文化融合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8,25(15):41-42.
  编辑 武生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76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