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行业标准的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破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行业标准影响育人规范,也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启明星。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艺术设计专业,输出的人才符合行业用人标准,人才链、产业链的衔接才能顺畅。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应从行业标准出发,对产教融合育人机制进行实践性探讨,研析普适性行业标准对人才的要求,深化以“工匠精神”引领的育人理念,以实践教学为切入点,优化课程体系、改革评测标准、共享行业资源,进而突破固有机制,发掘人才的匠人意识。
  [关    键   词]  产教融合;行业标准;育人机制;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19)33-0001-03
   一、引言
   基于艺术设计行业标准的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是顺应现代职业教育育人政策、延拓艺术设计职业人才市场、深化艺术设计类专业“职业工匠化”育人模式的有效途径,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应通过实践教学的前期孵化,以行业市场对人才的职业需求为标准,借助实训基地、实践工作室等载体,培养有工匠精神、能学以致用且有担当的艺术职业匠人。
   二、注入普适性行业标准的教育机制沿革
   “以生活启发设计、以行业引领产业、以市场引导教学”的产教融合教育模式,在当今艺术设计职业教育领域成为人们认同的共识。“用行业标准规范课程体系”备受近年来各省教育教学改革示范项目的青睐。更有诸多院校的艺术类专业依托行业学院深化校企合作,如山东英才学院艺术学院的行业学院“富达装饰学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的山东后意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实践教学基地等,全面展开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研究与实践,旨在实现市场导向下的教学资源更新和行业标准下的人才培育孵化。
   (一)基于行业标准的国外育人机制发展沿革
   20世纪后,国际职业教育界愈加重视依托“行业标准”进行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广泛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人才培育的方方面面强调实践教学、重视成果转化。诸多国外艺术设计院校均设有配备齐全的实践工作室、长期合作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工学结合紧密的设计应用中心,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与企业行业用人标准紧密连接。
   很多发达国家积极探索人才输出与市场接轨的关系,形成了适合本国的行之有效、特色鲜明的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尤以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攻读交替”、日本的“产学合作”和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等硕果为业界所称道。德国合并了1969年颁布的《联邦职业教育法》与1981年颁布的《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明确认定行业标准与课程体系的关系,以培养建筑学和工程建设学人才为主的比伯拉赫高等专业学院,随着装饰工程及城建市场的需要,在1978年首次开设立引入行业标准的新型专业“企业经济学”,2001年开设研究生培养资格之后,更是基于行业工程标准,首创“建筑设计草图工程师”方向,设置独立的实训实践项目,成就了闻名于世的“建造选料木制”和“木制建筑结构”等课题,首建了“木建”研究所;美国1971年通过《职业和实施技术教育法(帕金斯法)》《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等法案,在全国范围内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提出高等教育应重视课程的市场应用性等观点,力图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培养谋生能力,使学生明确个人职业规划;英国2014年出台国家课程标准,立足于校企合作机制和行业标准要求,从行业规范和法规的重重掣肘之中探索课程评价体系和实训实习模式;已有百年职业教育发展史的日本,1921年成立工业品规格统一调查会(JESC),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制定和发布国家行业标准,1946年又根据工业标准化法建立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JISC),着手展开对行业标准和市场用人机制的研究。
   国外教育机制发展沿革的宝贵经验及数据参考,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重大启示与借鉴。
   (二)基于行业标准的国内教育机制发展沿革
   以艺术设计职业教育中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其从业范围涵盖了室内环境全方位、多范围的设计领域以及招投标、预算、施工现场管理等建筑装饰施工领域,因而其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和实践离不开行业标准的指导。如我国在2002年首次颁布并施行了关于建筑装修规定的10项强制性标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这些行业标准均直接影响了高校的课程设置。2015年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蓝图,确立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根本目标。促进“学业”与“就业”的紧密结合,则需要将行业标准和市场需求作为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准绳。同年4月,我国在相关标准基础上发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境质量和运行管理六类指标的基础上,增加“施工管理”评价指标,并将该标准的适用范围由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目前,该标准作为建筑装饰行业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文件,对高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6年6月,我国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准《建筑装饰装修职业技能标准》为行业标准,对推进建设行业生产操作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的实施、建立以职业技能为核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建筑装饰装修行业职业标准体系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    目前,部分高校已开始在产教融合育人机制中遵循行业标准,如常熟理工学院提出“注重学理、亲近业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积极创办行业学院,探索校企合作管理机制,在教学改革、课程体系、考评构建等方面均校准行业人才需求。依此态势,诸多院校均在力求保持行业特色的前提下寻求区域支柱性行业作依托,专业定位合理,职业定位甚佳。本着“实习与就业紧密结合”的原则,山东英才学院艺术学院在2014年底与山东富达装饰集团合作成立了山东英才学院首家行业学院——“富达装饰学院”,为艺术设计行业标准对育人机制的介入提供了有效的实施路径。
   三、行业与市场催化的育人“抓手”
   (一)行业助导与市场延拓
   诸多行业标准的出现为艺术设计职业教育提供了人才培养依据,教学实践遵循行业标准的规范框架、课程设置适应行业标准的基本架构也成为了职业教育教学的总体形式。尤其是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面,需深度接触生产模式与市场规律,行业发展的本身对艺术设计专业产生了极大的助导性。行业的助力和导示,将艺术设计类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懂施工、会设计、善管理”的应用型人才,既区别于职业教育的常规职业化、基本技能化定位,又区别于艺术研究及美术理论专业的教学定位,是行业标准与课程体系优化链接在产教融合育人机制中的新型助导力量。
   在数学领域,“延拓”指将一个函数的定义域扩大的过程,而在艺术设计职业教育领域,多维的人才需求于行业市场之中横向、纵向的延展和流动又何尝不是一种“延拓”。多年来,艺术设计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在引入行业标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人才培养质量虽有所提高,但总体而言仍属于浅层引入模式,尤其是产教融合成果投入市场实践的深度与广度成效均欠佳。已步入“标准化、装配化、工厂化、生态化”时代的艺术行业市场,若产教融合机制的实施还普遍依存于传统教学模式,便会出现职业能力与行业标准脱节、实习实训流于形式等弊端。因此,在行业助导的前提下,加大行业市场在产教融合育人机制中的延拓力度,从具体教学实践的方方面面拓展产教融合执行域,拔高施教者的实训执教软实力,是奠定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的基石。
   (二)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的“抓手”
   基于行业助导和市场延拓的理念之上,产教融合育人机制还需要实际“动能”和执行“抓手”来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杠杆,具体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教育活动的实施着力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抓手”之课程体系优化
   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同其他层次的教学活动一样,是落实教育政策、实施教育机制的核心活动,在基于行业标准的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构建和完善的过程中,课程体系优化工作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着力点。
   优化课程体系作为产教融合机制的教学“抓手”,应首先针对行业标准进行调研,包括行业技术标准、行业工作标准等内容,注重研发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课程体系,构建“能力本位”课程系统,真正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打好基础。无论是行业学院、应用研究中心、实验室或者实训基地均应秉承“产-教”互融、互促、互补的原则,以基本技能课程为基础,专业技能课程为框架,岗位实践课程为外延,注重其整体构建的同时,将其中的专业技能课程分为专业入门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提升课,循序渐进、浅深递进地培养学生。通过共同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根据行业市场的需要输出职业匠人,进而改善和解决供需矛盾,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
   2.考评“抓手”之评测标准改革
   基于行业标准的产教融合考评机制改革,其着力点需从评测标准的改革切入,评测标准又可分为课程标准、考核标准、评估标准等板块。编制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评测标准,应首先组织行业、企业专家与专任教师针对原有标准进行综合评定,然后准确根据现行的行业人才标准,分析行业岗位能力矩阵的基础数据,共同编制、更新、改良评测标准。改革评测标准之后,优化基于行业标准的具体教学任务,使其有机融入产教融合课程体系中,进行实践教学内容的开发,并细分到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单科考核方式等微观层面。
   除此之外,考评“抓手”还需着手于课程教学模式的合理性测评,推行并完善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时结合传统教学优势和数字化教学优势。尤其在实验实习过程中,“产”与“教”的融合需通过自主实践、网络交互和示范面授三个模块协同完成,与阶段性、过程性评价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尊重行业工程项目的时效性特点来修订考核制度。让学生在产教融合的平台上跟踪实际设计项目,快速便捷地将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换,学中做、做中学,在教学跟踪中实践、在生产过程中考核,真正形成基于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产—教”考评。
   3.市场“抓手”之行业资源共享
   人才市场与实践教学的供需关系“抓手”,应从建设与行业标准配套的资源库开始,实现行业人才资源共享、行业技术资源共享、行业数据资源共享、行业学习资源共享。从育人机制的角度上来说,基于行业标准的教学资源库应具体包括教学与实训管理文件、电子教材、电子教案、教学课件、项目案例、实训项目、实习任务、实训成果、能力考核指标、教学示范录像、网络资源、学习论坛等各方面内容。在艺术职业教育中配套建设能及时更新的教学资源库,使教学资源库网站与行业资源平台共享与互动,在“大数据”时代产教融合联盟体系的萌芽或许在若干年之后落地开花。
   四、从“产教融合育人”到“工匠精神树人”的破冰
   艺术设计专业是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育人机制的目标重在“应用”,基于行业标准的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必将为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从播种到孵化、从培育到破茧成蝶的焦灼与锤炼,是产教融合机制从“育人”到“树人”的破冰升华,是职业教育对工匠精神的礼敬。
   (一)“孵化”
   根据国家艺术行业的相关统计,艺术设计专业存在着几十万的人才缺口,可同时又有大批毕业生求职困难或入职后难以胜任工作,由此可见,职业教育育人机制与行业岗位从业能力的市场需求之间存在极大断层。因此研究依托行业标准的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搭接教育与市场的关系,是孵化行业人才的铺路石。育人机制孵化人才的周期往往很长,行业标准却快速随市场迭代更新,这就要求产教融合育人的各种“抓手”及时升级优化。此外,校企双方如何构建“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模式、进行课程体系优化,如何实施并跟上行业节奏等方面,都是人才孵化的影响因素。
   由此可见,基于行业标准的艺术设计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应直面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标准化、职业化、科学化的教育体系的优化,提供可借鉴的数据参考和先例。强调行业标准对人才孵化的具体引导和实践性规范是对产教融合百年树人之路的积极探索。
   (二)“破冰”
   投石问路,关注当下,规避猜忌,协作默契。“破冰”作为培训中的专业技术术语,就是要把人的注意力引到现在,弱化潜在意识的影响,减少怀疑和疏遠,达到团队融合进而培养默契及信任。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的“破冰”,就是要把传统教育冰山中的职业化潜意识从惯性、惰性中抽离开来,突破惯性思维桎梏,以行业和市场的实时性,追踪育人成果的时效性,以行业标准为准绳反思人才输出成果,以“匠人精神”为标杆审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辩证地认识“千里之行”与“始于足下”的关系,把育人机制的“象牙塔”“乌托邦”“理想国”,置入行业标准的现实契约之下,把教育的远大理想,框入产教融合的实力链条之中,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匠心独运。
   倡导长线育人,才能百年树人,摒弃“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的即时项目利益,挖掘淡泊名利、专注敬业的“匠人”素养。无论是宏观的育人体制优化还是微观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以行业标准为准则、以市场需求为依据、以岗位职能为前提,把握职业化人才发展的脉络,输出有技能、有品质、有实践、有修养的职业工匠。行业技艺与工匠品质的传承都是育人机制的内涵与信仰,从“产教融合育人”到“工匠精神树人”的破冰,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汤晓燕.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8-03.
   [2]和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制度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03.
   [3]贺星岳.现代高职的产教融合范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06.
  编辑 武生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76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