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新课程理念所提出的新颖教学观受到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共同青睐,并且积极响应号召,主动创新和改良教学模式。针对现阶段的高中化学教学实际情况,许多教师积极对教学模式进行转型,力求解决在化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而新课程理念在推动教师化学教学理念提高的同时,也在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也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有效途径
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高中化学教材内容不仅要求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和概念,还需要学生尝试运用实验操作来理解和解决相关化学问题,并且从中把握一些必须掌握的基本化学实验技能。这意味着高中化学的教学改革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同时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才能促使学生逐步锻炼和转变化学意识,提高化学能力,从而促使高中化学的教学有效性提高。
一、开展兴趣化教学,提高学生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往往对于学生而言起着非常积极的影响作用。受到新课程理念的影响,许多高中化学教师逐步意识到激发学生兴趣、唤醒学生学习热情对于教学开展的必要性。它不仅能够在化学实践学习中逐步内化成学生的学习动力,也能最大程度地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来进行持续性的化学学习。在当下,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高中化学教学也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新鲜有趣的学习形式。而化学实验作为一种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项目,无疑是一种很好地刺激学生感官的有效教学形式。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出各种新奇有趣的化学实验现象,帮助学生不断激发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进而推动教学的开展。
打个比方来说,当教师在开展《弱电解质的电离》一课时,可以充分利用化学实验作为辅助,在帮助学生理解大致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利用生动的教学语言向学生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让他们从中领悟酸碱电离理论以及强电解质,在探究中把握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在以前的学习经验帮助下,学生已然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教师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动画形式来向学生展示实验的操作步骤,并且跟随着动画播放向学生详细地讲解和描述。这样具有丰富色彩的教学形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抓住学生的眼球,促使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加深对强弱电介质概念知识理解的同时,学生还能在对趣味实验的推理归纳中深化对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理解和记忆。
结合上述案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播放化学实验动画,促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对知识点进行学习和记忆,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二、开展生活化教学,把握其中关联性
众所周知,化学学科的许多知识点都来源于生活,只要用心发现,一定能感受到化学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挖掘化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促使学生融入主观情感,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生活化的眼光去看待化学现象,并且带着良好的化学思维去学习化学。这不仅能够推动化学教学的有效开展,也能从很大程度上丰富化学教学内容,营造出亲切和谐的化学学习氛围。在满足学生好奇心和情感需求的同时也保障了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针对上述理论,教师可以在教学《爱护水资源》一课时展开有效的生活化教学。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需要對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性形成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化学课本中的内容和资料有限,教师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去挖掘身边的报纸、网络等,搜寻和获取更多有关水资源的信息,并且尝试运用归纳类比的能力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利用数字和图表等形式表现出来。同时,学生还需要去调查自己家的用水情况,结合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这样一来,生活便走入了化学课堂中。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网络上搜寻一些水资源的图片,在给学生展示的同时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在化学教学中结合生活化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共同把握生活和化学之间的关联,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现象的辅助下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
三、开展信息化教学,锻炼学生创新思维
现如今,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新课程改革发展得更为蓬勃。在这个信息化普及的时代,高中化学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带来的资源和便利,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来充实化学课堂,给学生以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实际上,教师要想从本质上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和化学思维,挖掘他们潜在的创新能力,仅仅依靠化学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信息技术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突破课堂和书本的局限,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知识,帮助学生拓宽化学知识眼界。因此,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开展化学教学,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锻炼和形成是非常有益的。
比如,教师在针对《金属的化学性质》展开教学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的教育优势展开有效的化学教学。由于学生需要掌握一些难度较大、记忆较为困难的化学知识,如铁、铝、铜等化学常见金属与氧气产生的化学反应,还需要了解和记忆一些常见金属可能产生的置换反应,教师应当积极改变教学对策。首先,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教学设备来为学生创设化学情境,通过对拿破仑故事的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这些实验的视频,并且用动画进行演示,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切身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增强化学教学的说服力。随后,教师可以利用PPT向学生展示出金属活动顺序表,结合有关的置换反应来引导学生直观形象地进行判断和分析,促使他们运用观察和分析的方法来获取其中的关键信息。最后,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引导学生对金属活动性的顺序进行深入理解,以此达到教学的目标。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在化学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个性需求。
四、开展探究化教学,凸显学生主体作用
近年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逐渐被许多教育工作者认可,并且将新课程理念中的“以生为本”落实在课堂教学中。高中化学教师要想创建高效课堂,应当率先以新课程理念作为教学开展的指明灯,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为学生提供具有鲜明特色的化学学习平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主体作用,努力提高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运用探究化教学的教学策略,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学习思维,带领学生在推理和探究中增强认知,感受化学变化的规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化学教材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一课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并且利用它们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这就需要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体验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深入剖析化合价升降表面现象,以此来逐步深入推进,最终达到理解电子转移本质原因的目的。实际上,在这一探究过程中,教师扮演着教学引导者的作用,应当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层层递进,逐步深入探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有必要的指点,帮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理解知识点,学习由表及里和逻辑推理的方法。这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和化学思维能力的提升起到有效作用。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在化学课堂中开展探究性教学,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化学综合能力,也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推动化学教学的深入开展。
五、开展练习化教学,提高学生化学能力
随着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观念的不断创新,他们的教学思维也在随之变革。在新课程理念发展的背景下,教育不再只对学生的知识理解作出要求,而是需要教师更多地关注对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意味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再适用于新时代学生的发展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对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做出合理的改变。在化学课堂中开展有效的练习化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在课堂中展开对知识的巩固学习,也能帮助他们快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让教师帮忙对其进行改进。这样,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为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有力的保障。
打个比方来说,教师在教学《物质的分类》一课时,需要引導学生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不同的物质进行合理的分类,这有助于帮助学生从分类的角度去认识化学知识,促使他们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系统化的学习框架。因此,教师可以采用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类方法,形成正确的分类观念,运用在往后的化学学习中。在这一过程后,教师可以开展练习化教学,让学生利用不同的分类方法来进行解答,从多角度去认识物质。有的学生会运用较为直观的“交叉分类法”,而有的学生则会采用“树状分类法”,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有效的练习中不断锻炼化学解题能力,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也锻炼了化学思维。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练习化教学,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锻炼化学能力,为他们往后的化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新课程理念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不仅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成长和发展的契机,也能为化学课堂增添新鲜的活力。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当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挖掘和探讨,将其运用在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化学思维,推动化学教学有效性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赖文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8.
[2]张玉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7.
[3]黄超然.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5.
编辑 王亚青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28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