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郑亮治疗胆石症临证经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胆结石是临床最常见、多发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中药治疗越来越显示出尤其特有优势,郑亮教授提出胆石症致病因素主要为“湿”“滞”“淤”等,治疗上从疏肝行气、通腑导滞、活血通瘀、缓急止痛等方面入手,附验案1则以佐证。
  【关键词】胆石症;中医病机;中医药疗法;名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6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31..02
  胆石症是胆道系统内任何部位发生结石所引起的疾病。包括胆囊、胆总管及肝内胆管结石。随着全球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胆石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人们仍在不断探究胆石症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方法,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减少并发症、降低发病率等方面做出努力。郑亮教授从事脾胃病临床研究及教学30余年,并担任科主任和学科带头人,擅长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为特长展开临床工作,对于胆石症的诊治经验丰富,疗效满意,深受广大病患的欢迎,本人有幸师从郑教授学习,受益颇多,现将其治疗胆石症经验分享如下,以飨同道。
  1 中医病因病机
  郑亮教授认为肝阴不足、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外邪侵袭是本病重要病因。临诊时常见患者素体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或积劳成疾、久病不愈,引起肝阴不足,阴阳失调,气化失调,肝失疏泄,胆汁积聚,形成胆石;饮食不节,喜食肥甘厚腻,酿生湿热,逆犯于胆,胆汁疏泄异常;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郁化火,炼液成石;本病初期以气滞、湿热、淤血为主,日久则兼夹有肝阴不足,脾肾亏虚。郑亮教授认为本病的病位在胆,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湿”“滞”“淤”等特性贯穿疾病发生发展始终。
  2 治疗方法
  (1)“行滞” 郑教授认为“滞”分为“湿滞”和“气滞”。胆腑外感湿热,侵犯肝胆;或饮食不节,内生湿热 ;或肝之湿热下移,或脾胃湿热上犯,湿滞胆道,枢机不利,此为“湿滞”。胆为六腑之一,以通为用,以通为补,通则不痛,胆道结石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梗柤壅滞,当利胆化湿、通腑促排。“湿”邪可由大便或胆汁排出人体,保持大便畅通和胆汁正常排泄既可利湿泻热,也有利于结石的排出,常用药如:大黄、芒硝等。但此方法需注意不可泻下太过,保持大便偏软即可,切不可使之暴泻失度,过犹不及。情志失调,气机先滞,胆汁淤滞胆道,浓缩成石,此为“气滞”。郑教授喜用“疏肝行气”法,疏利肝胆,调畅气机,以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酌情加入柴胡、枳壳、川芎、香附、陈皮、郁金、青皮等行气药物。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柴胡具有较强的解热、消炎、止痛等作用,可增加胆汁的流量、收缩胆囊,使胆固醇、胆色素及胆酸的浓度下降[1]。针对情绪不佳,忧虑较甚的患者,加入钩藤、贯叶金丝桃等药物。钩藤性寒味苦,归肝、心包经,可清热平肝,泄肝内相火;贯叶金丝桃性味辛寒,归肝经,可疏肝解郁,清热利湿,对于改善患者情绪,缓解焦虑抑郁的症状取得满意疗效。
  (2)“化瘀” 《症因脉治·胁痛论》:“内伤胁痛之因……或死血停滞胁肋……皆成胁肋之痛矣。”气机不畅,阻碍血行;或有湿浊内阻,血行不畅;或发病日久,血停滞络。叶天士:“久发、频发之恙,必伤及络,络及聚血之所,久病必瘀闭。”從现代医学方面考虑,胆石症患者往往伴有胆囊炎症,胆道系统管壁的水肿,致管壁毛糙水肿、管径缩小,活血药物可改善微循环,有利于炎症、水肿的吸收[2]。郑教授治疗胆石症时常加入一些如郁金、虎杖、三棱、三七、赤芍、丹皮等活血化瘀的药物,尤善用郁金,郁金为姜科植物姜黄的块根,可行气解郁、凉血破瘀。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郁金可提高胆囊平滑肌的静息张力,抑制Oddi’s括约肌的收缩,显著减轻胆石症患者的症状[3]。郁金的挥发油有明显抑制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升高的作用[4]对于治疗胆固醇结石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针对瘀血较重者,可酌情加莪术、虻虫等破血消癥类的药物。
  (3)“止痛”胆石症发时患者可出现右上腹疼痛,甚至绞痛难忍,大多由于胆道系统的炎症、水肿、痉挛而导致疼痛。郑教授认为解痉止痛也是治疗环节中重要方面,不可忽视“缓急止痛”的重要性,常用的中药有:白芍、九香虫、薄荷、延胡索、川楝子、木香、厚朴等。疼痛明显者,加乳香、没药、丹参等活血止痛。郑亮教授临床中发现薄荷煎煮时不后下,在治疗过程中对松驰Oddi括约肌痉挛有明显疗效,更有利于较大结石的排出,龚文火[5]认为薄荷有抗菌、松弛平滑肌以及溶石排石等作用,胆舒胶囊主要成份也为薄荷。郑教授善用金铃子散治疗胆石症,金铃子散由金铃子(川楝子)和延胡索组成,功在疏肝理气,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止痛。研究表明金铃子散[6]具有镇痛、抗炎的作用,是治疗肝胆疾病的常用药物,在止痛方面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3 典型病例
  3.1 范xx,女,48岁2018-7-2初诊
  主诉:右胁肋部疼痛引及后背反复1年。
  病史:患者1年前与家人生气后出现右胁肋部疼痛,痛引后背,胃痛隐隐,生气后加重,稍有嗳气,反酸不显,晨起口干口苦,夜寐不安,难以入睡,睡后易醒,情绪不佳,舌红稍有紫气,苔稍黄腻,脉弦细。查体:腹平软,剑突下及右胁肋部轻压痛,全腹无反跳痛。辅助检查:腹部B超提示:脂肪肝胆囊内泥沙样结石聚集。辩证属肝郁气滞型。治疗以疏肝理气,利胆排石。处方:柴胡10 g,川楝子10 g,延胡索10 g,钩藤10 g,金银花10 g,郁金10 g,海金沙20 g(包煎),金钱草20 g,鸡内金10 g,黄芩10 g,法半夏10 g,枳实10 g,虎杖20 g,香附10 g,枳壳10 g,炒白芍10 g,乌梅15 g,生大黄6 g,14剂,400 mL水煎服,早晚2次饭后温服。服中药2小时后,进高脂餐,油煎荷包蛋1枚。每天淘洗粪便,每2周复查B超,观察疗效。
  3.2 2018-08-27二诊
  患者此次前来复诊,欣喜万分,随身携排出碎石,登门感谢,诉服药1周后,排便淘洗后可见小碎石,次次均有,或多或少,药后口干口苦症状已除,嗳气较前明显减轻。复查腹部B超提示:肝脂肪浸润,胆囊未见异常。舌质偏红,苔薄黄,脉弦细。继服上方巩固1月,诸证皆好转,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按:郑教授认为,“胆石症”虽病位在胆,但此患者暴怒伤肝,致肝气不舒,胆汁排泄不畅,炼液成石,证属肝郁气滞,肝郁为气滞之由,湿热乃疾病之本,加之病情迁延,久病必瘀,方用柴胡疏肝散合五金汤加减,香附、枳壳等行气药物疏肝理气,促胆汁分泌、胆囊收缩,合金铃子散加强柴胡疏利肝气之效,引药归经,加入钩藤清热平肝,清泻相火,海金沙、金钱草溶石排石,炒白芍、乌梅缓急止痛,黄芩、金银花辅助消除胆囊炎症,清除郁热,生大黄通腑泻下,起到“通”、“利”的作用,虎杖活血通瘀。用药清晰,互通互用,使肝胆通利,气机调畅,全方辛开苦降,辛以行气开瘀,苦以燥湿通利,故获良效。
  参考文献
  [1] 刘敬军,周 卓,胡刚正,等.柴胡枳壳大黄对犬胆囊运动及血浆胆囊收缩素含量的影响 [J].山东中医杂志,2008(1):44-46.
  [2] 齐 欣.益气活血药对心梗大鼠冠脉微循环障碍及Nrf2-ARE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3] 汪龙德,李红芳.单味郁金对离体兔奥狄氏括约肌、胆囊和十二指肠平滑肌活动的影响 [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2(2):14-15.
  [4] 贾双仙,骆红飞,黄丽娜,等.四种基源郁金对小鼠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4):963-966.
  [5] 龚文火.胆舒胶囊中薄荷主要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的分析[J].海峡药学,2012,24(10):54-55.
  [6] 沈淑洁,刘少磊,黄荣清,等.金铃子散最新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6,22(8):111-113.
  本文编辑:李 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42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