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政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微信是自媒体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个程序,由于传统思政教育的形式主义和接受者的厌倦心理,其能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一些束缚,采取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同时在其中融入微信自身的价值理念,使通过微信来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具有很高的可行性,以微信为平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可以形成“双主体”的教育模式,专业课教师也能通过微信公众号传递思政价值观,再整合其他新媒体的资源,形成一个系统的以微信为新载体的教育模式。
  [关    键   词]  微信;思政教育;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5-0064-02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良好的思政教育对促进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以后的职业规划都有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思政教育的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以及新媒体的进步下,各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在高校教育中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各种新媒体为其提供了新的传播方式和接受方法。微信作为自媒体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个程序,其对思政教育模式的影响也颇为深刻。以微信为平台基础,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是高校思政教育者应该思考的时代性问题。
   一、传统思政教育:形式主义与厌倦心理
   当前我国所有高校的思政教育主要是以四门公共必修课为主,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比较系统地阐述思政教育理念的课程。课堂之外还包括辅导员的谈话和班会,学校团组织和党组织的各种座谈会以及心理咨询老师的辅导。但是,这些思政教育很大一部分都是流于形式化、机械化。在课堂上,思政教育相较于其他课程,纯理论概念相对较多,思政教育相较于其他课程更加注重意识形态,因而更加严肃,传授主体往往忽视了思政教育的真正内涵和作用,不少教育者在课堂上照本宣科,不能以己度人,对教学内容的备课和教学方式都是从教师自身的角度出发,授课内容也大多呈现出理论知识的陈旧和缺乏创新等缺点。另一方面,作为接受主体即学生,由于思政课是公共必修课,容易将这种课程置于不太重视的边缘地带,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专业课上,没有对老师讲授的思政理论知识系统地进行消化,而且由于思政教育者本身對课程的形式化态度,学生与老师之间难以形成积极的互动,表现出一种对思政教育课程的厌倦心理,这两者使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课堂之外,不少高校的辅导员召开的班会和各种思想座谈会,也是基于学校的任务,对学生进行空泛的理论说教,没有主动去调研学生的生活与心理发展情况,不能做到主动出击,一一对应。已经拥有较为独立的思想的高校学生对这种说教式的思政教育模式易于产生抵触和反感,在长期的形式主义下容易产生厌倦心理,思政课堂上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对课外的各种教育活动也避而远之。
   二、微信公众平台:摆脱传统模式束缚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现在其已经拥有非常庞大的用户量,高校大学生在其用户群中占有很大比重。自媒体的兴起为思政教育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微信作为自媒体中的一员,其传递信息更加便捷,摆脱了传统教育中的模式化限制。首先,从其程序自身设置来看,微信以文字、图片、视频为传播媒介,突破了传统教学中信息传递的单一性。微信提供的信息精简化的图文,接受主体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其想要的信息。它以微信群、朋友圈、公众号三者为主要载体,三者相互配合,加快了信息的传播和接受。微信教育平台不受时间和空间制约,传统的思政教育是所有人在相同的时间集中到一个约定的场所接受同样的信息,教育者很难兼顾到所有的受教育者。利用微信平台来传递思政信息,则能给信息接收者自由选择符合他自身学习特点的时间与地点,最大限度地接受其所需要的信息。信息的传递从以往的“以点到面”转变为“以面到面”,相比较于传统的板书或者课堂语音的传递,微信中的信息具有历史性和保存性。其次,微信平台缓和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微信作为一种网络交往工具,在师生的思想交流和信息传递中,为学生建立起了一种安全心理机制,学生可以避免面对面接受思想教育时的尴尬和胆怯,学生可通过朋友圈分享学习生活,表达喜怒哀乐,传递即时信息。
   微信能在教育传播中形成这些作用,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因素就是微信本身的价值观。一切以用户为依归,是张小龙等人所阐释的微信价值观之一,这种产品价值观无形中让微信在传递信息的时候更加具有人性化,如朋友圈的浏览有时间和个人限制,可以保护个人隐私,微信公众号的阅读平台,这些都是为用户创造的一种享受,同时也体现了微信提出的另一个产品理念则是: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这些价值理念对教育传播者来说,微信已经不仅仅是他们传递思想的载体,微信本身就具有温度和热量,通过微信进行的教育活动不再是冷冰冰的网络虚拟信息传递,而是一种生活化的交流。
   三、基于微信平台:思政教育模式创新
   微信平台是基于科技发展而不断更新的一个平台,如何在自媒体时代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做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者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思政教育者只有抓住其本质,然后形成新的教育模式,多方面、多角度、系统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思想的疏通,配合专业课老师对微信公众号的隐性思政教育,依托其他自媒体平台完善微信思政教育的模式。    (一)以疏代堵,形成“双主体”的教育模式
   传统的思政教育是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打包后,在课堂上无差别地灌输给全部学生,让学生顺着老师的思路去思考学习,缺乏独立思考和怀疑批判的精神。教育者的权威性与课堂的严肃性往往让学生怯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学生反馈信息的通道更加封闭堵塞。交往教学论认为,教学是师生之间有目的的交往活动,是共同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和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互主体关系,交往意味着交往双方均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从多方面整体角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提升他们的主体性素质发展水平,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权利、主体地位和人格。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实现教师、学生的和谐统一,促进师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借助微信平台,教育者可以通过微信群、朋友圈,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思考和心绪展现出来,疏通学生的思想表达渠道,不再是单项灌输,而是双向交流。这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不仅仅是师生关系,也是朋友的关系,缩小两者之间的代沟,让思政教育的说教式模式在无形中渗透进双方的情感交流和日常谈话中,可以在微信群中开展头脑风暴,在朋友圈的分享中形成师生互动,运营本专业有自身特色的公众号,将这个集体中的生活故事与人生思考做成推文的形式记录下来。
   (二)以公众号为依托,融思政教育入专业课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扎实的专业知识素养是各大高校对人才培养追求的目标,以往的高校思政教育往往归属于思政课老师、辅导员、党、团组织等的范畴内,而忽视了学生在专业课上的思政教育,高校学生的大部分精力都投身于专业课的学习中,如果能以微信公众号为依托,在专业课的学习中融入思政教育,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公众号是微信传播知识信息的一个主要途径,而且在微信的四大价值观中有一条是:让创造发挥价值。这个价值观的代表则是微信公众号,其推送的内容大部分都是主打原创风格,这也就使其在思想上更具有新颖性、创造性,也更加具有吸引力。复旦大学曾经在举行课程思政建设现场交流上,示范过的五门专业课程,在这些专业示范课中,授课老师都融入了思政价值观。而微信的出现,则能将这种线下的模式转向线上,即通过微信公众号来实现这个过程,在微信推送中讲述各个专业的人物学术精神、学术价值观念等。构建专业性的公众号,创新推送模式,将课堂上的思政教育内容精简化,以典故或者寓言的方式,结合当前最流行的网络语言,也可以适当融入一些幽默的段子,通過寓教于乐的方式,打造既能传播专业知识,又能正确引领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公众号平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在公众号的推文中渗入对道德品质的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三)博采众长,融多种新媒体入微信教育
   微信是自媒体浪潮中的代表,在教育传播领域,微信对思政教育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但如果思政教育者把自媒体的信息传播途径只锁定于微信,则容易封闭其他信息的传递,教育者要当好信息的整合者,以微信平台为端口,将其他的自媒体资源整合,剔除其他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净化学生的网络环境,分享与传播最有效、最有益学生思想健康发展的内容,达到思想教育和心灵净化的目的。与微信同根同源的QQ是青少年中比较普及的社交软件,不少学生会在QQ空间发布说说和日志,甚至有一部分学生不发朋友圈但是会发QQ空间,这就使思政教育者对这部分学生的关注极为重视。QQ之外,微博是最先掌握时事热点的发酵阵地,高校学生群体对微博热点也比较关注,当微博中出现了重大事件时,思政教育者应该及时捕捉热点、新点,做出思辨性的价值观导向,以微信平台为基础,做好信息传递工作,引导大学生对时事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认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将科技的力量应用到教学教育中,也是科技改变生活方式的一种直接体现,在自媒体时代,通过微信平台,创新思政教育的模式,也是高校人才发展的一个契机。但思政教育的创新并非一朝一夕,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剔除微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更新教育理念,把握好微信这个网络新基地,使大学生正确对待微信这个网络新媒体,成为教育自我、学习知识、净化思想的新媒介,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参考文献:
   [1]王敏.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实现路径[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7.
   [2]成思思.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路径创新研究[J].传媒论坛,2019,2(2):98-99.
   [3]刘卉.基于微信平台的新媒体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的应用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9(9):46-47.
   [4]贾俊玲,於留芳.以思政教育“双主体”为视角构建高校思想引领新机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37(3):95-96.
   [5]周海成.红色微信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8):47-48.
   [6]庞淇月,宁玉兰.让微信成为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移动课堂”[J].才智,2018(3):66-67.
  ◎编辑 冯永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48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