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运动康复护理的效果及对其心功能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探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运动康复护理的效果及对其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时间为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50)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50)实施运动康复护理,分析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血浆脑钠素、运动贮量以及6min步行距离。结果: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径、运动贮量以及6min步行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室收缩末径、心肌重量指数、左房内径以及血浆脑钠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运动康复护理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增加运动贮量。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运动康复护理;心功能
文章编号:WHR2019042109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心肌梗死、炎症以及心肌病等引起的心肌损伤,进而导致心肌功能以及心肌结构发生变化,会对患者的消化系统以及呼吸系统造成影响,情况严重者会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出现肝硬化、肺淤血以及肾衰竭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慢性心力衰竭也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多发于老年人群,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发病率越来越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存在严重威胁,甚至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要及早进行治疗,同时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改善患者预后[1]。本次研究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运动康复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50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81岁,平均年龄(70.5±6.5)岁。对照组5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最小61岁,最大82岁,平均年龄(71.5±6.5)岁。两组患者各项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心功能分级均在Ⅱ~Ⅳ级;2)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2)血钾水平异常者;3)当前使用激素类药物治疗者;4)存在肢体活动障碍者;5)严重精神障碍者;6)存在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充足的休息与睡眠,督促其进行身体训练。
观察组实施运动康复护理:对患者身体进行全面仔細检查,并对相关体征进行记录,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进而提高其积极性与配合度,入院之后指导患者进行翻身、腿部屈伸以及改变体位等小幅度运动,时长为5d,之后逐渐增加运动幅度,待其病情稳定之后进行下床活动,静坐椅子之后将身体向后靠,持续时间应在10min以上,下床活动的时间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决定,此外还要进行肩部与颈部运动,保证恢复效果,可让患者进行上下楼梯或者步行运动。心功能在Ⅱ级的患者需要进行程度较轻的运动,例如简单的室内步行;心功能在Ⅲ级的患者可进行简单床边移步或者站立运动,待其病情稳定后在室内步行,同时密切观察其身体状况,若出现异常需要立即停止运动,保证休息;心功能在Ⅳ级的患者,起初可进行简单关节活动,病情稳定后进行简单的床上运动[2]。
1.3 疗效观察指标
分析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血浆脑钠素、运动贮量以及6min步行距离。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 17.0,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
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径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室收缩末径、心肌重量指数、左房内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治疗前后相关指标
观察组运动贮量以及6min步行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浆脑钠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进行性严重的综合征,由于老年人各项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免疫力不断下降,对疾病的治疗较为复杂,不利于其术后尽快恢复,临床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除药物外还应该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来保证治疗效果。心力衰竭的发生主要由于射血功能障碍以及心室结构受损所引起,药物治疗的同时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对其运动以及剧烈体力活动进行了限制,而在治疗的同时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3]。
传统护理要求患者卧床静养,限制了运动锻炼,会导致患者运动能力不断下降,甚至会出现便秘以及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病情恢复。运动护理的实施不但可改善患者的肌肉收缩状况,还可改善其骨骼肌血流,促进新陈代谢,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运动康复护理的实施要根据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以及实际状况进行,进而为其制定完整而系统的运动康复计划,保证从被动运动逐渐过渡至主动运动,进而有效改善其血管舒缩功能[4]。研究中患者在治疗的同时给予运动康复护理之后其心功能明显改善,且运动贮量以及6min步行距离逐渐增加,血浆脑钠素不断降低,表明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运动康复护理可促进血液流动,降低血液黏滞度,提高运动能力,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这与乔宏等[5]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运动康复护理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增加运动贮量。
参考文献
[1] 孙楠楠.运动康复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6):256-257.
[2] 罗永丽,王洪雄,李东霞,等.分级运动康复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24):6064-6066.
[3] 黄鸣,徐慧玉.运动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1):187-189.
[4] 赵黎.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河北医学,2017,23(06):1052-1055.
[5] 乔宏,焦坤,李楠,等.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对其情绪及心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1):122-1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35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