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型本科毕业生产实习“分类培养”模式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毕业生产实习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教学环节。以往“一刀切”的“参观式”毕业生产实习教学模式遇到了挑战,“分类培养”模式开始实施。“分类培养”模式为:第一步,实行两周的生产教学实习,六周的自主学习和顶岗实习的“2+6”模式;第二步,根据学生毕业后的意愿,将学生分类,进行不同目标的生产实习以及升学的强化培养。这种方式很受学生欢迎。
  关键词:应用型;生产实习;分类培养;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20-0107-03
  毕业生产实习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过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综合能力。毕业生产实习是学生对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深化的过程,也是学校和社会为毕业生提供的一个就业的重要途径。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以往“一刀切”毕业生产实习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遇到了新的问题,逐渐加大了学生的困惑和不满意度,同时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无奈。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定位,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我校2016年以来,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进行了重新修订,开始探索和实施“分类培养”的教学模式。本文结合车辆工程专业生产实习课程在“分类培养”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实施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经验总结。
  一、以往生产实习教学模式在新形势下遇到的新问题
  在2016年以前,我校车辆工程本科专业的生产实习教学模式和大多数院校本科专业的生产实习教学模式类似,统一采用“集中参观式”的教学模式。实习前,学院联系实习单位,商定实习参观内容和实习费用。实习过程中,学院统一集中组织,由实习带队教师带领学生到实习地点组织参观。这种实习形式在以往特定的环境下,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性质和管理模式的变化,以及学生多元化职业发展的需求,以往生产实习教学模式出现了新的问题。
  (一)多数企业不再愿意承担参观式实习任务`
  在计划经济特定的环境下,高校生产实习大多依托国有企业进行实施。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国有企业不再具有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支持大学办学的义务,而是追求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和安全稳定,不愿做一些无经济效益或经济效益低、有一定风险的事情。
  (二)生产实习教学效果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
  学院通过各种渠道和关系,有的企业勉强接收了学生实习,因出于企业本身的生产和安全考虑,多以参观为主,不给实习学生提供具体操作等实践机会。在整个实习期间,学生往往是走马观花,并不能参与到具体生产过程中去。同时在参观过程中,由于学生集中生产实习的人数较多,讲解条件和企业教师讲解水平有限,学生的实习认知程度只是停在表层上。这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就得不到提升,与大纲要求相差甚远。
  (三)学生多元化的职业发展规划,对“参观式”的生产实习教学模式不满意度越来越大
  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经调查统计,车辆工程专业每年毕业生平均有68%选择直接就业,有28%的学生选择升学考研,4%的学生选择创业。不同的发展方向其需求也不一样,尤其是在第七学期或第八学期,学生开始考虑毕业后的去向问题,对课程的关注程度大大低于一二年级。就业的学生忙着联系就业单位,考研的学生忙着复习,创业的学生忙着自己的“生意”。如果生产实习仍然采用以往“统一集中参观式的实习”,势必造成“众口难调”,造成大部分学生的不满意。
  (四)实习指导教師指导能力欠缺
  由于师资队伍中既有丰富的工程背景又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在指导学生生产实习过程中,难以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进行指导。虽然在实习过程中,有校方和企业方的老师共同参与,但是由于学校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高水平的专业教师不愿意带领学生进行生产实习。企业方教师由于经费少、报酬低和其他原因,只是一般工作人员片面浅显地讲解,实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生产实习“分类培养”的调研分析
  为了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学院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的形式征求即将毕业学生和已经毕业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多次召集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和聘请合作企业管理人员,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探索既能满足不同发展规划学生的愿望需求、又能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分类培养”教学模式。对此,我们分步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开展相关问卷调查
  对已进行过生产实习的15级和即将进行毕业实习的16级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其中,对15级发出30份样卷,占该年级学生的40%,收回有效问卷22份;对16级发出样卷50份,占该年级学生人数60%,收回样卷47份。
  样卷首先对学生毕业后的去向进行了调查,其中15级22份调查问卷中,有16人选择就业,占到73%,6人选择考研升学,占到27%,创业人数为0;16级47份调查问卷中,有17人选择就业,占到36.2%,考研升学意向人数为29,占到61.7%,创业人数1人,占到2%。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毕业后就业和升学考研学生占大多数,而且16级学生升学考研的比例增加了许多,这与就业形势和考研政策的变化有关系。
  问卷中针对就业和升学考研学生对将来找工作或考取硕士专业,与现在本专业是否相关做了调查。其中15级、16级就业类33名学生中,准备从事和所学专业有关的职业18名,占到54.6%。从事或考取专业与现在所学专业无关的有4名学生,占到12%;不确定的有11人,占到33.33%。说明大部分专业学生愿意从事或考取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或专业,还有相当大一部分存在着不确定等因素。
  问卷中对毕业实习形式做了调查,最受学生欢迎的实习形式是操作实习,其次是顶岗实习,尤其是就业类学生想通过顶岗实习找到工作。第三类是参观企业,喜欢这一类实习方式的主要是升学考研学生。第四类是设计制作。实习形式支持率最低的是听报告。以上可以看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对毕业实习的看法和需求也不一样。   问卷对毕业实习的内容以及学生在实习中期望值做了调查。期望值最高的是能得到专业技能方面的训练,其次,就业类学生期望通过毕业实习能得到一些就业信息和为人处世方面的经验,升学考研的学生期望能得到一些与考研相关的信息和专业指导。
  对已经实习过、即将离校的15级学生的实习满意度调查,“基本满意”的占到60%,“满意”的占到35%,“不满意”的占5%。
  (二)对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和学生升学报考院校进行了调研
  一是课题组针对就业方向的学生分两类进行调研。一类是对汽车制造生产企业调研,如郑州宇通客车有限公司、奇瑞汽车河南分公司、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另一类对汽车服务管理如上汽集团安吉好途邦河南运营中心以及郑州地区汽车销售和技术服务企业用人单位用人的需求。二是针对考研学生,调研了招收车辆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大学,如河南科技大学、华北水利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通过上述调研,得出了以下结论。
  汽车设计制造类——强调应用所掌握的汽车设计理论,从而对不同类型车型或汽车零件进行优化设计,最终设计出合格的汽车零部件产品。这类部门对汽车设计技能要求较高,需要的人才是一种“专才”型人才。
  汽车服务管理类——需要知识综合,注重人际沟通、协调工作的能力,强调对生态、社会、民生等问题的思考。这类部门要求的人才是一种“通才”型人才。
  汽车升学类——希望学生能够进入特定研究方向做准备,具备对综合知识的掌握,强调拓宽知识面和一定的实验分析和研究能力,为将来选择研究方向并进行理论研究奠定“宽口径”基础。
  三、“分类培养”生产实习方案的构思和初步实践
  根据“以学生为中心”和“分类培养”指导思想,尊重学生的职业发展选择,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选用要求,提出了“分类培养”生产实习方案的构思,并对2016级学生进行初步实践。
  (一)实行“2+6”的生产模式
  “2”是两周生产教学实习,要求就业类、升学类和创业类学生全部参加,主要对本专业所要求的通用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和实践,例如机械类常用零件的生产工艺流程、相关标准,车辆装配生产工艺流程,以及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等。“6”是指六周的自主学习和顶岗实习方式,一般安排在第七、第八学期,可以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进行分类指导。对于就业类学生,学校可以联系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也可以学生联系企业自主实习;升学类学生可以围绕研究生录取要求,重点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工程研究能力的培养;创业类学生可以在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和创业中心进行创业实践。近几年,我们和洛阳第一拖拉机厂、河南柴油机厂、洛阳轴承厂、洛阳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科技大学、宇通客车有限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承担着我校机械类专业毕业生产实习的教学任务。同时和郑州宇通客车有限公司、奇瑞汽车河南分公司、上汽豪享家河南分公司、中国平安河南分公司等一些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方式,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和创业机会,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就业、升学有机结合
  车辆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上毕业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几乎是同步进行。如果在实际运行中,结合分类培养的原则,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研究分析能力和扩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在教学中,我们将生产实习方案和毕业实习方案同时进行制定,围绕提升学生专业职业能力这个中心,通盘考虑两个方案的实施。对于就业型学生,生产实习安排侧重于生产工艺的实践和分析,以及就业渠道的扩宽。例如,我们和洛阳一拖四装厂进行校企合作,该厂在学生生产实习的第一阶段让学生参观拖拉机组装车间,并讲解装配工艺,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生产实习的第二阶段,校企双方结合,围绕实际生产过程,准备毕业设计选题,选拔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一方面学生可以进入企业定岗实习,另一方面学生在实习中在校企双方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设计真题真做,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状况。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在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工作,有效促进了学习和工作对接。同时对于就業型的学生,在实习中,通过进入企业参观,听企业人员的讲解,不仅掌握生产工艺的有关知识,还可以直观地掌握企业的发展状况,结合自身的发展规划,扩宽自己的就业渠道。例如14级车辆工程的某同学在2017年生产实习过程中,参观了洛阳炘源晶企业,当时就投了简历,并被录取。2016级学生在2019年生产实习的时候,该同学已成为此企业的骨干,为2016级的师弟师妹们进行车辆零部件生产加工工艺作讲解。几年来,洛阳炘源晶企业每年都从实习学生中招聘一部分学生,学校也把该企业作为生产实习的一个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对于升学类学生,我们在生产实习过程中,采用校校合作的方式,通过学生参观一些学科重点实验室、聆听一些硕导、博导对学科前沿研究领域的讲解,为升学学生提供一个好的选择。例如,我们和河南科技大学合作,每年让学生参观该校的轴承博物馆,再请一些知名教授作讲解,开阔了考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对升学有目标的准备。几年来,通过和河南科技大学的合作,每年都有一些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该校的车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而且形成一届传一届的优良传统。
  四、关于做好“分类培养”生产实习教学的一点思考
  (一)学校要重视学生的生产实习教学环节
  生产实习是应用型本科学生走出学校走上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围绕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学生多元化发展这个中心,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永远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加强学校对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
  利用虚拟仿真、VR技术建立校内生产实习平台,全面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争取学生在走出学校之前,专业和职业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三)深度融合校企合作
  建立协同育人的培养体系,让学生在毕业前,通过多种方式体验工作场景,培养学生能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为就业、升学和创业开创更宽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吴海兵,许兆美.基于模式创新的机械类生产实习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11(3).
  [2]李延斌,高有华.毕业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的校内校企联合实践教学改革[J].大学教育,2016(7).
  [3]王永生.高水平特色大学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1(6).
  [4]孙学雁.基于校内生产实习基地的机械类专业校企联合实践教学模式探索[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究会.2016年第十五届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究会:《机械设计》编辑部,2016.
  作者简介:张永学(1964—),男,汉族,河南洛阳人,黄河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汽车运用。
  (责任编辑:李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73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