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朗读 创建高效语文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一直以来,朗读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小学生在朗读的過程中,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深刻理解和掌握他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和内容,有效加强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重视朗读活动的创建,以此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完成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 高效课堂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会重视学生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却会忽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和加强。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也是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的关键渠道。没有朗读活动的语文课堂是不完整的。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自主朗读、合作朗读、分角色朗读的机会。并且,教师要在朗读教学中有意识地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加强学生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和方法。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于如何借助朗读活动完成高效语文课堂的创建进行了以下几点分析和探究:
一、激发朗读热情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热情的激发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通过自主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更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可以将自身的情感带入到朗读活动中。同时,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活动的创建,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真正热爱语文学习,迸发真情实感。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才是真实有效的。[1]
比如:在《爬山虎的脚》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产生朗读本篇课文的热情,培养学生悉心观察的好习惯,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爬山虎的图片,并让学生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总结了爬山虎的特点。有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见过爬山虎的。这时,学生就产生了深入了解爬山虎的兴趣。紧接着,笔者就引导学生朗读了课文内容,让学生在朗读中明确爬山虎叶子在生长中的变化以及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等。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朗读的兴趣和热情就被激发出来了。
二、化解朗读难点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比较有限,在朗读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教师就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良好的示范,化解朗读中的难点,让学生可以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掌握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同时,教师要通过自身的示范,给予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全面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可以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语文知识,强化学生的朗读体验,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
比如:在《题西林壁》的教学过程中,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首古诗,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把握是比较困难的,如果学生无法理解古诗词的含义,自然无法掌握朗读的方法。所以,为了化解古诗词朗读教学的难点,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进行了示范朗读,让学生掌握了古诗词停顿的方法和节奏。同时,笔者带领学生共同分析和理解了古诗词中的生字词。这时,学生就能够形成对古诗词的正确理解,自然可以掌握朗读的方法和技巧。可见,在朗读教学中,难点地化解是非常关键的。
三、提高朗读水平
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是朗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寓情于景是古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技巧,那么,在朗读活动中也是如此。只有学生可以将课文中的语言环境借助朗读的技巧表达出来,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课文中描述的情景,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作者的情感,与作者形成良好的情感共鸣。所以,教师就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提高学生朗读的实际水平。
比如:在《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从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结合画面内容进行了朗读。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就能够具体且形象地体会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和风光。而且,学生在视频和音乐的陪伴下进行朗读,朗读能力和水平会在无形中得到提高。有些学生就在朗读中得到了神奇、令人惊叹等体验。这就表明,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朗读氛围的营造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朗读的能力和水平,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教师的效率和效果。[2]
总而言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朗读活动的创建,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的情感和内容。同时,教师应该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有效化解朗读难点,提高学生朗读的水平,从而使学生在朗读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和语感,使学生可以更加形象且具体地理解和把握语文知识和文本内涵,最终,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完成高效课堂的发展和构建。
参考文献
[1]孙利民.从学生学习视角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A]..教师教育论坛(第一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2.
[2]王德慧.浅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A]..教师教育论坛(第一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03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