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课堂朗读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显伟

  朗读是语文课阅读教学中指导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提高表达能力的基本途径。要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在这里,浅谈我的一体会。
  一、加强朗读指导
  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如《桂林山水》中的“啊”的读法,可进行音变的训练。“啊”的具体读法是:“静啊(nga)、清啊(nga)、绿啊(ya)、奇啊(ya)、秀啊(wa)、险啊(na)”。还可告诉学生,随着读“啊”字,气流也轻轻带出,以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之功效。
  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们细读作品,就会感悟到:在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中也融入了作者的感情,渗透着他自己的生活遭遇。作者把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所感受到的辛酸、痛苦和憎恶,通过小女孩的命运抒发出来,使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融为一体。教学时要使这种强烈的感情注入学生的心田,产生共鸣,使其自然地感受到亲切爱怜、压抑、愤懑以及含蓄、深沉的基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感情朗读。
  二、读活课文
  “活”的朗读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我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李大娘和志愿军战士挥泪告别的情景时是这样设计的:回首往事,情更深、意更浓,谁想和大娘“诵”别? 大娘怎么忍心和亲人志愿军分别呢?我们只好请求她留住送别的脚步。谁来请求大娘?大娘没有停下,送了一程又一程,我们只好恳求大娘 。为了让大娘早点回家休息,万般无奈,我们的战士只好哀求她。我们哀求的大娘,她还是舍不得回去。最后,没有办法,我们只好以军人的口气命令她。谁来命令大娘 ?我们就这样一次次地请求、恳求、哀求,到最后只好命令。现在你想怎样向大娘送别,你就怎样对大娘“诵”别。学生带着各自的体验读出了属于自己的情感。
  三、“读”为主,以“讲”为辅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通过精心指导,把时间充分让给学生去读。通过读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字、词,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月光曲》时,我是这样设计朗读教学过程的:第一遍读,让学生从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弄懂在阅读中遇到的生字新词。第二遍读,主要是从读中去理解课文;第三遍读,则是让学生仔细揣摩,既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更深入理解,也是对语言文字的反复玩味。在引导学生理解月光曲的内容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谁能读出 《月光曲》的内容?”“谁能读出曲子的特点?”“谁又能读出曲子的美?”通过这些问题,学生的朗读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纷纷举手试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月光曲的美。
  四、入情入境地读
  在语文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如在教《詹天佑》这篇课文中詹天佑“接受任务、勘测线路”这一部分时,“詹天佑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是什么力量使他克服了困难的?”怎样引导学生去解答这些疑问呢?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布置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这一部分,要求学生边读边在文中圈注,读完后,学生的读书体验展现出来了。再让学生品读詹天佑的所说、所做、所想。通过朗读,詹天佑那严谨的工作态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感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总之 ,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把教学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将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落实到每个环节。让我们重视读,在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72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