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朗读引领语文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石建伟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读”的重要性。阅读能使人获得古今中外涉及各门学科、各种领域的知识、信息,开拓视野;阅读能启迪人生、使人受到美的熏陶;阅读能提高人的写作、会话能力,开发智力。因此,阅读能力是人们在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也是学习、工作必不可少的能力。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终身教育的提出,对人们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朗读又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注重朗读。
朗读,就是用清新明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传情达意的一种语言艺术。通过朗读,学生能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升自信,开发潜力,增强记忆;突破性格障碍,掌握语言技巧,掌握有效沟通,巧妙表达的口才,在大庭广众中,轻松体现你的睿智高雅,轻松走上成功之路。鉴于此,上课的时候,我着重于读的训练,但那种“南郭先生吹竽”式的读是没有什么效果的。从方式方法上来说,我把读分为个人读、小组读、带读、抢读、竞赛读,其中学生最喜欢的就是竞赛读:把全班同学分为四组,以组为单位,然后进行朗读比赛。一个组在读的时候,其他组就听,等到这组读完后,其他组就指出这组在读的过程中读错的字,错一个扣10分,然后把这组的最后得分记下,每月讲评一次,学期末对优胜者进行奖励。由于有这么一个强有力的竞争机制,学生上课的参与热情相当高,他们大多能把别人读错的字找出来,并且轮到自己读的时候也相当认真。事实证明,这种读的效果是不错的。
一
诵读能力如何培养呢?朱自清先生提出的诵读方法是:“先由教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自己练习着读,有时还得背诵。”这种训练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课前预习时要读,这里姑且称为“预读”,要求“声出口,笔在手”。但值得提及的是,诵读课文不是简单的开口就念,而要与认、辨、疏的功夫相结合。认、辨、疏即注音、辨字、疏句,方法是拼音注在字头上;辨字与释词统一在一种常规格式里;疏通课文中有关句子,做到文章的意思能大致理解。当然,在预读阶段,需要“发疑”,这是绝大多数语文教师的一致看法。高明的语文教师,都把“导读”当作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让学生在课文的貌似无疑之处生疑、发疑。因为只有生“疑”,才能有“悟”,朱熹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可见发疑在预读中的重要性。
(二)课上要读,可采用朱自清先生的诵读方法:教师范读,学生轻声读或默读,跟上教师的节奏、要领,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解决有关问题。教师范读,可主读全篇或课文中的某一部分,甚至一个自然段,其余的则要学生根据范读自己去读,体会文章的思想。
(三)课文讲解之后,依然需要诵读,学生独立进行,这是理解基础上的诵读,这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式有很大帮助。通过诵读,对于声音、章句、层次、中心、义理、感情、神韵、训诂,学生容易融会贯通而达到进一步的理解。
(四)课后还要鼓励学生去多读、反复读,从而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论化和感情化、艺术性与表演性的处理。课后读的对象可以是课上的讲练课文,也可以是课外的阅读材料,教师要争取做到把精彩的时文和中外名著有的放矢地介绍给学生读,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真正为说话和写作服务。
二
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就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练习的平台,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读,专注地读,兴致勃勃地读。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其所获就越多。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如:(1)每节语文课开始,让同学朗读《每周一诗》养成阅读习惯;(2)分组竞赛比高低,增强竞争意识;(3)提出疑问设悬念,培养思维习惯;(4)演讲故事练口才,培养口头表达能力;(5)精要分析明主旨,在朗读中受到感染和教育等。配合教学要求,教师选用恰当的阅读形式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训练学生朗读的方式如下:
(一)范读。教师示范朗读。在教学诗歌、散文、文言文时,通过朗读磁带和使用正确的语调,教师丰富的感情,节奏的抑扬顿挫,速度的快慢,都能给学生树立一个朗读的榜样,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领读。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时阅读往往会遇到障碍,不得要领。教师通过领读让学生感知规律和技巧,可让学生消除阅读文言文的恐惧心理。
(三)个别朗读。学生的个别朗读可以检测学生阅读情况,反馈一定的信息,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我们要求学生对重要课文自己认真准备,阅读后制成磁带,交给老师评价指点,对读得特别好的,教师把磁带在课堂上放给全体同学听,这对全班学生的阅读具有启发辅导作用。
(四)齐读。对于短小的课文和气势较强的段落,让学生齐读,这样可以使学生相互带动,相互促进。它既可调节课堂的气氛,又可增强后进生的阅读兴趣。
(五)默读。即让学生只用眼,不出声,不动唇进行阅读。它是一种主要的读书方法,不受阅读速度的限制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有利于学生思考,从而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这种方法既能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又能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打下基础。
(六)速读与跳读。小说类的课文篇幅长,教学时间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速读与跳读的技巧,提高效率找中心,抓重点,掌握文章的大意。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课内学习效率,而且可以提高课外阅读的速度,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快速而有效地获得各种有价值的社会信息。
经过多层面的朗读训练,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而且主动要求扩大阅读量,令人欣喜之至。教师要牢牢把握“读”的环节,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31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