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职业胜任力为导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系统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特征,结合五邑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中以职业胜任力为导向,以产学结合为主要途径,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提出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331”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 “331”培养模式 五邑大学
  在中国现阶段,全日制专业学位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的模式和以前的学术研究生都是不同的,它是在引用学位毕业的基础上,摸索探索新模式更适合专业学位培训,培养学生成为有一定实践能力。本文以五邑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符合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的“331”培养模式。[1]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四个特征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有四个特点:第一,学术性。这是专业学位作为学位体系的基本属性。第二,创新性。作为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应体现出比本科和高职教育更高的层次要求,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对创新能力有明显更高的要求;第三,实践性。实践性是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的内在要求和本质属性。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第四,职业性。是由其设立的初衷决定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专门的职业人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属性是学术性和创新性,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独特特性是实践性和職业性。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强调以实践能力和专业发展为导向,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五邑大学始终坚持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依托相关产业企业,以项目为纽带,经过多年的培养,提出并实施了“331”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校企联合培养,为国家和广东省培养了具有较强项目管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3]
  二、“331”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内涵与实施
  为适应现代企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全面开展以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五邑大学提出了“331”研究生培养模式,并认真组织各个学院实施。
  1.“3”——三个提前
  (1)提前确定校内外的导师团队
  构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导师团队模式是今后高校培养研究生模式的一个主要模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保证:对于校内的导师,研究生工作部门根据当年研究生导师的数量和下一年度招生的计划提前制定修改导师遴选办法以确定好下一年度具有资格的校内指导教师,
  大学里的老师不一定有资格指导研究生。在研究生与导师互选前,必须在过去三年主持过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项目,并达到一定的经费标准方能进入研究生和导师的互选环节;对于校外导师必须熟悉所指导的专业学科领域、具备较深厚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且具有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此外,那些能够为研究生提供大量可选的工程实践项目指导的可以被聘为企业指导教师;五邑大学采用导师组指导学生,校内导师的研究方向与企业导师所能提供的项目相同或者相近方能组成校内外导师队伍。
  (2)提前让学生进入导师团队的课题组
  从事科学研究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必不可少的培养环节,而科研往往以课题为载体,因此参与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是迈入科学殿堂的捷径。学校各个导师培养方式的不同,研究生介入课题研究的时间各异。有的同学从大学本科就一直跟随导师做课题,有的同学从研一入学后开始,有的同学研二才有机会进入课题组,也有的同学直到毕业也未曾真正地参与到导师的课题中。五邑大学为了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导师的课题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保障:研究生工作部门要求下一年度具有指导资格的校内导师须在本学年复试之前公布自己近三年来主持的课题和研究方向;拟录取的同学要参与课题必须遵守课题组的管理制度和遵守研究人员自行许下的承诺,要从被动推拉到自动自发地转变,同时根据自己本科所学课程和兴趣爱好确定选好校内的导师团队和研究方向;为了解决学生住宿的后顾之忧,研究工作部门联合学生处宿管科在学生本科答辩完成后,优先为拟录取同学提供住宿,以便让学生能够尽快地进入导师的课题组参与学习和研究工作。[4]
  (3)提前进入相对应的产学研合作单位和企业实习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解决相关工程领域工程问题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因此,五邑大学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上尽量让学生提前进入研究生产学研合作基地合作企业单位实习。研究生进入导师的课题组后,由学校和企业的导师团队指导和协助研究生进入企业实习,研究生在第一年里除了理论学习外,
  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不规律地去企业,解决导师团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提出的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下到企业,在企业中学习、寻找答案。
  2.“3”——三个一致
  (1)硕士导师的课题方向要与自己本身主持的课题一致
  参与导师主持的课题是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为了让研究生真正地参与自己所选的课题里,学校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保障:首先,各学院(部)组织初步具备导师资格的教师填写下一年度指导学生的任务申请书,申请的老师必须按照要求提交完整的材料,对不按时提交材料或者材料提交不全者直接给予不通过处理,提交材料后由研究生主管部门初审导师所填写的任务书里所主持的课题与本人的研究方向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直接退回到学院导师重新修改后再上报;其次,学校成立校级督查委员会,召开督查委员会议审核导师主持的项目和提出的课题是否一致,对于有异议且逾期不提交修改意见的导师不能获得下一年度招生研究生资格。
  (2)学生的选修课、培养方案、论文选题、开题、论文研究内容等保持一致
  为了保证研究生研究的连续性这一目标,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保障:新生到校后,学院召开校内、外导师和学生的面对面双向选择交流会,每个导师介绍自己的研究课题和方向,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和方向与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直接进行交流,导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的同学,导师和学生双向确定后,导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协助自己的学生选择合适的选修课和制定适合本研究方向的个性化培养方案。研究生主管部门和学院通过在研二上学期组织研究生进行中期检查(比如开题报告、发表的小论文等)和预答辩等形式来确保研究生是否按照选定的研究方向在研究,对开题和研究方向明显偏离预定的培养方案的研究生及时给予指导性建议和引导,对于开题报告低于80分的同学退回修改,对于开题报告低于70分的同学直接做延期处理,为了公平,在评分过程中自己的导师不参与自己的学生评分,通过以上措施确保研究生能够按照预定的研究方向研究课题。   (3)研究生实习的单位与以后从事的行业方向一致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的之一就是保证研究生毕业后能够在自己所研究的方向里找到合适的工作,为了保证研究生毕业后能够具备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我校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研二期间一定要下到企业里去实习,实习单位一定要选择跟导师和本人研究的方向大致一致的企业,这样才能把自己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去。为了确保这一措施落实,学校就业部门和校内外导师严格帮助研究生对选择实习的单位进行把关,学校下文明确禁止研究生到以打工赚钱为目的的企业实习。
  3.“1”——一个质量保证
  研究生在校期间除了进行正常的理论知识和企业实践学习外,学校尤其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研究生工作部门定期的组织学生参加江门市和学校组织的各种学术道德报告会,同时也不定期的邀请相关专家和企业职业道德先进模范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通过三年的学习,研究生毕业后就能够成为一个综合素质高、具有一定研发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的企业需要的合格工程师。
  三、实施“331”研究生培养模式取得的成效
  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下,通过三年的实践教学改革,我校基本完善和健全了包括研究生招生录取、研究生培养、研究生学籍学位管理、导师遴选管理办法、研究生培养方案制订、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研究生课程创新建设等制度体系,“331”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效果初见成效。
  1.家长和学生认同度越来越高
  根据对我校2017年和2018年研究生招生情况的对比分析,2018年我校专业学位第一志报考率、考生来源的本科院校结构、本科生专业和研究生报考专业对口等多项指标来看,研究生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2018年机械工程等4个专业学位生均录取线高出国家线35分,比2017年招生提高了8分,其中本科毕业来自相同专业或者相近专业达到了90%,考生的来源也从以二本毕业的学生为主的现象逐步扩展到有些一本学校的学生。我校2018年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專业学位研究生数量较2017年翻了一倍,家长和考生对我校的认同度越来越高。
  2.培养学生取得的成果不断呈现
  以我校2016级专业学位的研究生为例,经过在校三年的学校,这一级的同学取得了不错的科研成果:该年级同学有5人参加了广东省华为杯电子技能大赛,获得了2个二等奖和1个三等奖;专业学位的学生先后有30人获得我校的一等和二等学业奖学金;2016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共计发表公开论文5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共计12篇。在获得专利方面;专业学位的研究生能够积极参与导师团队的科技创新,已经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5项,外观专利20项目,受理发明专利10项;同时已经有15人取得计算机、通信、机电等相关专业的工程师职称。
  参考文献
  [1]干勤,柏伟.服务特需职业导向创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8).
  [2]曹杰等.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2).
  [3]许兆美等.特需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3).
  [4]文永红等.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探索——以中国石油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5).
  作者简介
  鲍松堂, 男 ,山东烟台人,高级工程师,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研究、计算机信息处理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03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