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与有效干预的创新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我国现代化社会当中,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其会对大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与工作起到很大程度上的影响。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演越烈。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大学生所面对的压力在逐步增加。因此,教师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干预手段,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正常展开。基于此,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对策,期望为未来的有关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 键 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效干预;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008-02
随着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互联网技术得以快速发展,大学生在互联网的世界中会遇到大量信息,并且大学生周围的环境与互联网环境越来越繁杂。对大学生而言,繁杂的环境与条件会造成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这已经变成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活动中存在的现实情况,进而对促进大学生的整体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有效干预的创新模式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大学生接触多样性信息
根据调查研究表明,心理健康与环境之间是相对应的,心理健康要将环境当做相应的标准进行判断,而心理健康的个体应该拥有对环境改变情况进行适应的能力。环境对大学生的认知、心理以及行为等产生的影响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人格、人际关系等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不能积极适应环境并对负面情绪有效调节,就会造成大学生不能向着积极向上的方向不断发展。因此,在现代化社会当中,大学生所面对的环境非常繁杂,对大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工作至关重要。现阶段,高等教育环境较为开放,大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接触更多的知识,也会触碰到社会中的多种信息,这样的信息会对大学生的认知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冲击,进而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现代化社会当中,大学生对多种社会信息进行接触的途径主要是互联网,根据有关数据信息表明,大学生作为主要的互联网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为积极和乐观,但是某些大学生也会通过互联网途径检索和咨询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说明虽然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有的问题并不严重,然而,由于时代发展其也会越来越复杂。
(二)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有待提高
大学生所具备的适应环境能力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起到很大程度的影响。然而,现阶段多数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比较差,而高等院校的教育形式和高中存有较大差异,大学生非常容易受高中教育方式的影响,在刚开始入学的时候,部分大学生出现了适应方面的问题。经调查研究发现,本科类学校学生心理问题的程度要显著高于专科学校,这与学习方式的适应有关。导致消极不良的情绪非常容易在大学生人群当中出现,进而形成迷茫、烦闷、孤独等心理状态。这样的不良情绪之间存有一定程度上的关联性,且女生出现这种情绪的几率要大于男生,由于集中住宿和缺少复杂环境的人际交往经验,造成大学生很少参与校内外的多种活动,大学生较为封闭。而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越来越成熟,且对朋友与家人的态度已经固定,即社会支持系统相对单一。然而,因为外界多种信息产生的冲击,造成大学生的情感较为脆弱,难以提高他们的抗压、抗挫折的能力,而且责任担当意识比较薄弱。因此,在人际交往的时候难以掌握交往的技巧和方法,容易与其他人发生矛盾冲突,并且很难找出事情出现的具体原因。
(三)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比较大
大学生的学习生涯结束之后会面临就业问题。现代社会,人们所接受教育的程度在逐步提升,并且社会竞争越演越烈。大学生完成了自己的学习生涯,希望迈入新型生活当中,大部分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形成负面情绪。对未来就业的期待值较高造成压力较大,不能很好地定位未来的工作去向,从大一开始就出现比较明显的焦虑情绪。信息化时代存在大量的信息包括负面信息及各种心灵鸡汤,使大学生表现出更多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出现悲观消极的心理状态。因此,对大学生而言,在刚进入大学后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的就业现状给其造成的压力非常大,尤其在后续的指导和教育方面难以抚平高中和大学就业观念上固有的鸿沟,使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大一时集中显现,造成心理健康工作压力大、任务重,并且不能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對大学生的整体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高等院校应该根据大学生的具体学习水平与心理特征,制定完善、健全的教育管理机制,并且保证将制度化以及规范化原则落到实处。根据现阶段互联网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该根据互联网技术展开教育活动,把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充分融合起来,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大学生能够依照自身存有的问题,经过互联网技术选取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具体教学的时候,高等院校能够经过互联网不断向大学生发放有关问卷,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调查与教育工作。与此同时,高等院校要积极主动地组织团队活动,让大学生能够在这样多样性的活动当中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与水平。除此之外,高等院校应该聘请更多的高素养优秀心理专家,与高等院校之间展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交流共享,拓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方面的途径。这样在大学生存有心理健康方面问题的时候,能够经过多样性咨询途径找寻更多的帮助。 (二)运用大数据分析并实施监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结合大数据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更加便捷的心理服务。经调查研究当前大学生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比较常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人际关系和焦虑有较好的回归关系,建议心理功能室应设置放松减压、情绪调节、认知调节、团体反馈等,能塑造人格和强化人际交往的设施和设备。运用大数据结合互联网和物联网,整合学生心理健康的变化和动态以及辅导和干预的数据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危机,及时识别和干预避免出现极端事件。高等院校可以运用微博、微信等途径分析和评估学生的心理动向和需求,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在萌芽状态将危险转变为机遇。还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定点推送学生关心和关注的信息或资讯,让大学生所面临的信息大环境得以改变,对大学生不断进行熏陶,并对大学生的认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值得重视的是,通过数据分析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主要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与能力,更好地适应环境,并通过环境更好地解决与处理大学生心理方面存有的问题。只有这样,才可以防止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对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三)建立心理健康工作联盟,开展对应的教育活动
地区高校建立心理健康工作联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交互组织举行,加强沟通交流,进而加强不同院校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信息化时代的问题之一是人际关系的疏离、社会支持的匮乏以及情感的缺失。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人格、人际关系和焦虑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有较好的回归效应,培养塑造人格以及促进人际交往、减少焦虑情绪困扰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高校间应通过教师交流、案例研讨、危机处理、联盟活动的形式,加强区域高校间的经验交流、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从而增进区域高校学生间的交往和互通,增加眼界、扩大格局、增强认知、提升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沉迷于网络中的大学生会导致面对面的人际交往减少,情感沟通降低,在出现心理问题和困扰时不能找到合适的社会支持,由于固化的人际关系(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等不能很好地成为其倾诉对象),而又找不到情绪情感倾诉的对象,人际交往圈子狭窄是主要的问题,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联盟,不仅能促进高校间工作的交流,还能拓宽大学生间的沟通渠道,提高大学生的团结协作认知与意识,增强学习生活等认知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能力,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心理素养,这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营造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营造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文化的渲染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特点,避免以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等为主导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要以积极心理的构建和心理成长发展为主。高等院校在实际建设校园环境的时候应该十分重视,并且在教学上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而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硬件当作支撑。对美化校园而言,高等院校应该依照校园文化以及教育等情况,让绿化与建筑物等具备相关主题。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大学生放置在课程教学的主体位置上,提高大学生的主人翁认知与意识,充分发挥出大学生所具备的主体作用,将“以学生为本”的有关观念落到实处,保证高等院校教学活动的正常展开,构建良好且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大学生可以在较为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在高等院校校园活动正常展开的过程当中,高等院校应该根据大学生的爱好以及兴趣,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优势条件以及特长,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积极性,提高大学生的主体认知,防止形式化现象的出现。经过创设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与人文氛围,教师要创设多样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并且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熏陶逐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力与水平,这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三、结语
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在当前我国非常繁杂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有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非常繁杂。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高等院校要重视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现代化社会中大学生存有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探究其原因,采取科学合理的干预手段,为大学生营造良好且轻松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只有这样,才可以保障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秦詩婳.心理健康教育联合有氧运动对大学生早期抑郁症干预效果研究[J].心理医生,2018(17):321-322.
[2]陈建文,贺青霞.“键对键”与“面对面”的联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大学教育科学,2018(3):33-37.
[3]成家茂,王勇,朱建华,等.浅谈即时网络通讯工具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心理危机干预对策[J].科教文汇,2017(28):139-141.
[4]丛大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江丛刊,2018(27):219.
[5]陈丽红.浅议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文存阅刊,2018(17):15-16.
[6]张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应对相关问题研究[J].黑河学刊,2018(4):119-120,123.
◎编辑 赵瑞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32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