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电气实验室安全管理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基于对高校实验室电气安全事故类型的分析,深入探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特别强调在师生中进行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将安全知识内化为人的自觉行动,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
[关 键 词] 高校;电气;实验室安全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112-02
高校实验室是广大师生进行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平台,而安全工作是高校实验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基本保障[1]。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除造成财产损失外,更重要的是对师生身心甚至生命的伤害,社会影响巨大[2-4]。目前,教育部最新颁布的《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检查要点》(2019版)中,已分门别类列出了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关注的要点。因此,如何做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将各要点真正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是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实验室电气安全事故类型
(一)电气火灾或爆炸
电路发生短路、过载、漏电或接触不良等,均易造成火灾甚至爆炸等事故。一类原因是因为供电线路或设备自身的老化,特别是有些设备已过了安全使用期,在实验过程中容易造成过流发热,引起火灾;另一类原因是操作不当,实验人员不熟悉设备的具体操作规程,导致电路短路,造成安全事故。这是造成实验室火灾的主要原因,属于人为因素,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安全措施加以避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人身伤亡事故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生触电、电伤等对师生身体造成伤害的事故属于人身伤亡事故。电流作用于人体,会破坏心脏、神经系统并危及生命。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在此类事故中,触电类事故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对高压、大电流等强电实验室,在规定的位置须张贴安全警示牌,安装安全信号灯、联动式警铃及门锁,在设定安全距离的同时加装相应的隔离装置或屏蔽遮拦;控制室内要做好绝缘措施,应铺设橡胶、绝缘垫等,加强对师生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的培训。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实验室安全教育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目前,各高校都制定了实验室安全教育措施,但大部分都流于形式,没有引起广大师生足够的重视。在执行过程中,照本宣科,形式单一,无助于师生建立安全至上的教育理念[5]。实验人员主观安全意识缺乏,把教学和科研作为工作的重心,认为只要实验室不出事就无所谓。特别是长时间在实验室工作后,实验人员思想上开始麻痹,安全意识变得淡薄,违反安全制度的情况时有发生[6]。在实验过程中,导师对学生的教育只重视电气理论的讲解,缺乏对学生具体操作过程及安全知识的培训。学生在未完全掌握操作规程的情况下开展实验,特别是高电压设备,安全隐患极大,一旦出现事故,学生又不知如何处理,极易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二)安全制度不健全
实验室安全制度是否健全是评判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依据教育部门颁布的文件,各高校都制定了相应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制度文件没有及时完善更新,无法适应实验教学和科研发展的需要[7]。有些制度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没有从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出发,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差。电气类实验室安全管理具有综合性。综合性主要因为该类实验室项目涉及多个学科,包括电子、电磁场、高电压、接地、安全工程等,而各学科对实验室安全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在制定该类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时应综合加以考虑,而不是简单套用一些普适的制度,导致安全隐患。
三、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
(一)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实验室安全文化是在实验室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后,在管理人员、老师、学生之间形成围绕实验教学和科研的“教与学”的学习文化[8-9]。文化建设是育人的软环境,通过长期的培育,影响人的行为、性格和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良好的安全运行氛围。它具有时代性,必须根据现有实验室的特点完善各种规章管理制度,约束各方的行为。它还必须具有共识性,必须能够让师生共同接受和认可,缺少了这一点,就不能称之为文化。良好的实验室安全文化能让师生在开展实验过程中,从起始阶段就在自觉遵守安全制度的前提下严格执行电气设备的操作规程,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实验思维方式。它一旦形成,就会内化成实验人员的自觉行动,无需每日“耳提面命”。
(二)强化安全管理责任
依据电气实验室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而落实这些制度,就必须明确职责,明晰校、院、实验室三级安全责任。学校主管领导牵头,职能部门负责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技术规范,监督指导院系实验室安全工作。学院负责落实学校实验室安全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本单位的安全管理队伍及责任体系,制定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主任、实验室安全责任人负责落实学院安全管理制度,对本实验室安全负总责[10]。通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责任,根据事故的危害程度,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杜绝人为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建立安全督导措施
聘请有丰富实验室管理经验且是电气相关专业的退休教师担任校电气类实验室的安全督导员,制定督导职责,采取白天夜晚不定期巡查的方式,发现不安全的问题要当场指出并加以纠正。同时,将问题反映至学院、学校主管部门,并进行通报。问题整改后,督导要再次现场检查,并将整改结果上报相关部门,做到有问题必查,有责任必究,增强学校的安全管理执行力度。针对学校特点,加大寒暑假期间的巡查力度,学生做电气实验,导师必须在现场监督指导,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结论
目前,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教育部提出了“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教育战略,目标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这就对高校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是立身之本,所有教学工作的开展必须在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有效运转。因此,所有参与实验教学工作的师生,都必须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将安全文化和理念深植入心,共同努力做好实验室的安全工作。
参考文献:
[1]李丁,曹沛,王萍,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3):274-277.
[2]黄坤,李彦启.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280-283.
[3]张海峰,徐贺,闫荣富.高校实验室安全系统治理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7):12-15.
[4]严薇,唐金晶,廖琪,等.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9):5-7.
[5]苏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探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291):29-32.
[6]严新纲.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4):286-288.
[7]刘康富,赵艳娥,陈敬德.高校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与监管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思考[J].實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1):14-17.
[8]范红英,林燕文.高校生物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与文化建设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9,22(3):161-167.
[9]丁寅,朱玉华,庞洁,等.国家重点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5):181-184.
[10]陈震,刘桂菊.高校管理机制与实验室安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267):4-6.
◎编辑 赵瑞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33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