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西北牡丹品种在北京西南山区引种表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筛选适宜在北京西南山区种植的西北牡丹新品种。[方法] 以引自甘肃的9个西北牡丹品种为试材,观察记录其在北京西南山区的物候期、适应性,并对其观赏特性进行分析。[结果] 引进的9个牡丹品种在西南山区适应性较好;过冬的芽饱满;花色和花型纯正;花期均在5月1日前后;整体物候期晚于平原地区5~10 d。适宜在北京西南山区进行栽培和园林应用。[结论] 该研究为西北牡丹在北京山区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牡丹;引种;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 S 685.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01-0057-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01.01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Introduction Performance ofNine Cultivars of Paeonia rokii × in Southwest Mountainous Area of Beijing
ZUOLi juan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Beijing 10244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creen a new variety of peony from northwest China,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the southwest mountainous area of Beijing. [Method]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morphologic characters,phonologic phase and adaptability of nine cuhivars of Paeonia rokii× introduced from Gansu Province in southwest mountainous area of Beijing.[Result] The adaptability of nine cultivars of Paeonia rokii × introduced was good.The over wintering buds were ruddy and plump.The flowers were bright colored and beautiful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The phonologic phase was in May Day Holiday . The phenophase of southwest mountainous area of Beijing was later than that in Beijing plain area. The adaptability of nine cultivars of Paeonia rokii× was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Beijing.[Conclusion]The study can providethe basis for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orthwest peony in the mountainous area of Beijing.
Key words Paeonia rokii×;Introduction;Adaptability
西北牡丹品種(Paeonia rokii×)是主要以紫斑牡丹(Paeonia rokii T.Hong et J.J.Li)为起源的观赏品种类群[1],是仅次于中原牡丹品种群的第二大品种群。它以花香浓郁、花瓣基部都有深浅不同的“斑块”而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原产于我国西北地区,其植株普遍适应性强,较耐寒、耐旱、耐土壤瘠薄、病虫害少[1-3],因而适宜在我国中部和北部地区进行推广应用。
北京是极其缺水的城市,因而在农业发展中更加重视农业的生态功能,更加重视造林绿化,而选择抗旱型的园林绿化植物是深入贯彻节水农业的一个重要方面[4-7]。针对抗寒、抗旱的西北牡丹栽培技术进行系统研究也显得尤为迫切。目前西北牡丹品种在北京平原地区引种和园林应用相对较多,但在北京山区特别是西南山区尚未见大规模应用与系统研究,且北京山区与平原地区在温度与气候节律上有较大差异。为了丰富北京山区特别是西南山区的园林绿化种类,笔者从甘肃省引进9个西北牡丹品种种植在西南部山区,对物候期、观赏性等进行观测,旨在为西北牡丹品种在该地区的推广提供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北京西南山区佛子庄乡,地处太行山脉西部,东与河北镇交界,南连南窖乡、燕山办事处和周口店地区办事处,西邻史家营、霞云岭、大安山乡,北与门头沟区接壤。全乡平均海拔在450 m以上,年平均气温12 ℃,年降水量450 mm左右,无霜期160~180 d,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8]。
根据“达尔文学说”“气候相似论”“米丘林学说”等著名的引种驯化原理学说,都认为植物引种成功与否,主要与原产地和引种地的气候差别、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人为因素等有关[2],特别是与气象因子有直接关系。为提升栽植的成功率,将两地气象因子收集(表1)。通过初步分析发现两地的气象因子有一定的相似性。
1.2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2017年9月从甘肃引进的9个西北品种。规格为3年生裸根种苗,高30 cm左右,冠幅为22 cm左右,每株3~4个枝条,每个枝条上有3个芽。 1.3 试验方法
按照国家林业局指定的《林木引种标准(GB/T14175-93号文件)》[9],根据林木引种驯化的基本原则、程序和主要技术要求进行引种。每个品种15株,共用135株。先进行隔离检查,再用阿维菌素和多菌灵等进行根部消毒后定植,株距0.8 m。
2018和2019年对引进品种的物候期和生长势进行观测,记录不同牡丹品种各物候期,开花前每14 d观察2次,露色后和开花时隔天观察1次,开花后每14 d观察1次[10-11]。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牡丹品種物候期
引进的牡丹品种,经过2年的试验种植,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在冬季稍培土防寒的情况下安全越冬并在春季能够正常萌发。作为对比,栽植于山区的牡丹在开花期前的各个时期均比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校内栽植的西北品种晚;花期后的种实生长期差异不大;山区枯叶期早于平原5 d左右,休眠期比平原地区早7 d左右。萌动期和展叶期山区平均比平原晚8 d;风铃期和露色期晚6 d,花期比平原晚5 d左右。京醉美、书生捧墨、高原圣火、京云冠、京龙望月、紫冠银线这几个品种的萌动期、展叶期和风铃期早于其他品种5 d左右;盛花期以京云冠、京龙望月2个品种最早;9个品种的开花期都集中在5月1日前后;花期后的几个时期9个品种差异不大;9个品种的整体花期在10 d左右,单株花期平均在4~5 d。各品种在10月底枯叶,11月上旬都进入休眠期(表2)。
2.2 不同牡丹品种主要形态特征和长势
通过2年的观察,对9个西北牡丹品种的平均生长量进行了统计(图1),其中高原圣火品种一年生枝条生长量最大,为20 cm;粉面桃腮品种一年生枝条生长量最小,为14.85 cm。9个品种中,有7个品种均在5月1日或者之后,2个品种在5月1日之前。这些品种的花期与我国的五一小长假相吻合,若能妥善养护管理,一定形成较好的观赏景观。从花型方面看,所引品种为单瓣型和半重瓣类型,花香比较浓郁。通过观察发现种苗引进后,各品种在山区基本能够适应生长环境(表3)。除书生捧墨品种外,其他品种开完花后,未等到结种子,就被人为将花头打掉,为的是使植株更好地进行营养生长。故在表2中,未观察到种实生长期。9个品种在栽植之后,未见有病虫害感染的情况。紫楼闪金品种平均花径最小,为12.5 cm,书生捧墨平均花径最大,为16.0 cm。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气象因子的分析,原产地和引种地有一定差异,通过2年的栽培管理,在冬季进行简单的覆土管理也可以安全越冬。引种地与原产地相比光照时间短、海拔低,土层较瘠薄,这9个牡丹品种也能够成活。在引种栽植地至今未发现有病虫害,说明这9个品种具有较强的抗性,适宜在北京西南山区进行种植推广与应用。9个品种的花色纯正,花型与原产地基本一致,在引种地的花期与五一小长假重合,说明其具有较高的园林应用价值,可以与当地旅游资源相结合。
在物候期和生长量的观察中,发现每株的花量均较少,平均每株花量为2朵左右。2019年开花数量和2018年开花量相似,在株高和冠幅方面也有类似的情况。说明在栽植后针对西北品种的日常养护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 李嘉珏.中国牡丹与芍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2] 李嘉珏.中国牡丹品种图志(西北 西南 江南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3] 成仿云,李嘉珏,陈德忠,等.中国紫斑牡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4] 陈萌山.把加快发展节水农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战略举措[J].农业经济问题,2011(2):4-7.
[5] 江晶,史亚军.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36(2):168-173.
[6] 许迪,康绍忠.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高技术通讯,2002(12):103-108.
[7] 张明生,王丰,张国平.中国农业用水存在的问题及节水对策[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S2):1-6.
[8] 佛子庄乡[EB/OL].[2019-03-05].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D%9B%E5%AD%90%E5%BA%84%E4%B9%A1/8336223?fr=aladdin.
[9] 胡建忠.植物引种栽培试验研究方法[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2.
[10] 庄倩,赵利群,朱松岩.3个牡丹组内亚组间远缘杂交品种在东北地区的适应性[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1,28(6):918-921.
[11] 王二强,王占营,刘振国,等.远缘杂交在牡丹新品种选育上的应用现状及策略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5):48-50,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45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