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述评及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人格作为个体心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个体的生活产生重要作用,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有密切的关系,人格是预测主观幸福感的最稳定和有效的因素。人格与主观幸福感有相关关系。个体具有较高水平的自尊、自我控制、自我效能感,其主观幸福感水平更高。主观幸福感具有跨文化差异,个体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促进动机和寻求社会支持来增强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人格 主观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0-0045-01
  1概念界定
  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殊统一模式。人格具有自我体验、意志和情感等机能。人格特质是指在组成人格的因素中,能使个人面对不同种类的刺激都能做出相同反映的心理结构。人格特质理论认为,人格特质能对行为起决定性的预测作用。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身心的愉悦,生活满意度的主观评价和体验,是一种精神性或物质性体验,包括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有主观性、稳定性和整体性三个特点。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评价心理指标。近年来,研究者认为幸福感应该是同时包含快乐论幸福感和实现论幸福感层面的多维度建构。人格、认知风格、自尊,遗传,环境因素会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Keyes等研究者的幸福感理论中包含了快乐论和实现论层面的幸福感。Diener等人提出了心盛理论,包含积极的关系、投入、能力、自尊等八个维度。
  2人格结构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2.1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
  大五人格人格维度为外向性、神经质、开放型、宜人性、责任感。外倾性和宜人性正向预测积极情感,神经质正向预测消极情感。外倾性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神经质负向预测生活满意度。責任感特质的个体会确立较高的工作目标,开放性包括智力、文化和创造性对于主观幸福感缺乏预测力。宜人性和公正性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
  2.2大三人格与主观幸福感
  大三人格与主观幸福感是以艾森克人格量表为标准的研究,有三个人格维度:神经质、精神质、内外向。主观幸福感最高的是外向稳定型个体,从高到低依次是内向稳定型、外向不稳定型和内向不稳定型。主观幸福感与大三人格之间的相关不受主观幸福感结构的影响。与国外相关研究不同,中国群体的外倾性和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更密切。
  3自我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3.1自我控制与主观幸福感
  自我控制是个体通过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完成自我调节,从而实现自我目标和适应外部环境。有研究者认为,高自我控制者有更强的主观幸福感。高自我控制者以理性为行为指导原则,较少关注情感需求,容易错失快乐。
  3.2自尊与主观幸福感
  自尊是个体社会实践过程中获得对自我的积极情感的体验。自尊与主观幸福感有相关关系,在各种相关变量中,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最高。高的自尊可以获得更高的总体主观幸福感体验,低的自尊可以获得较低的总体主观幸福感体验。
  3.3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它通常被认为是一个人在某一方面有较高的自信心。较多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快乐感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会不断地鼓励自己,积极地去看待事情,从而使个体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
  4跨文化背景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严标宾等人对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美国三地大学生的研究发现,个体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均差异显著。大部分研究表明,个人主义国家的幸福感水平高于集体主义国家。主观幸福感不仅在不同国家问存在文化的差异,不同民族问也存在文化的差异。通过对维族、汉族大学生的跨文化比较发现,汉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高于维族学生。
  关于个体水平的文化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
  5增强主观幸福感
  有良好的促进动机可以增强主观幸福感。动机通过提高个体的执行功能,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使个体获得积极体验。保守倾向者有更高的预防动机,自由倾向者有更高的促进动机,高促进动机者有更高的生活质量。促进动机者受结果的驱动,通常对目标行为持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预期,所以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的自我决定论认为,不同文化中的个体的共同目标都是寻求自主性,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和谐取向和自我关注取向在不同文化群中都能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积极的自我关注有利于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和谐取向和自我关注取向在不同文化群中都能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4930.htm